陆俊杰
虽然没有统一固定的定义,但学界一般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是对当代制造业其中一个发展趋势的概括化描述。制造业服务化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GE的财务公司业务,IBM的咨询业,XEROX的文档管理业务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在制造业内部自发演化出服务业务,并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来源。这一发展趋势或现象应该引起职业教育界的高度關注。
关注制造业服务化是职业教育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必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样态保持高度敏感。制造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又被学界热议。但是,不少成果只是从一种所谓的顶层设计、宏观层面来看待中国制造。但是,中国制造未来怎样,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却是语焉不详的。在这种背景下,分析制造业服务化便是一种从更鲜活的、立体的视角上理解制造业的一种取向。
1.要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理解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是装备制造等大型制造业或者重型制造业的专利,甚至在中小微企业或者小型产品制造业领域也开始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态势。甚至可以说,制造业服务化还是中小微行业企业实现弯道超车,谋求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必然出路。
2.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制造业服务化。即制造业服务绝不等于制造行业、企业做好售后服务这么简单,这种趋势表现在设计、制造、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另外,制造业服务化的实现不是靠单独一个行业企业一家所能实现的,往往需要依赖于全产业链或者相关产业的共同进步才能实现。
3.要从“融合”的方面来理解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可视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种必然阶段。必须从“双轮驱动”,“双向融合发展”角度来看待。制造业服务化不是制造业趋向服务业的单相思,而是相互吸引而最终融合的相互倾慕。可以说,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均是当前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独特阶段。
4.要从更深层次来理解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的深刻含义不仅仅是制造业正在发生某种方向性的变革,而是当今经济发展日渐整合化、集成化的一种表现。正如同互联网整体性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一样,产业间的融合性发展、集成化态势正在多个行业中产生。同时,制造业服务化还可以被视为品牌化的一种延伸。尽管行业的跨界延展并不为经济界普遍认同,但是在关联性较强的方面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失为只有较强实力的制造业品牌或者具有良好美誉度的小型品牌进行拓展发展一种出路。
制造业服务化对职业教育界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例如,作为职业教育界对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具体构成、新的发展趋势对于相应人才的构成比例、素养要求均在发生必要的转型。职业教育要培养能够服务于制造业发展的专门化人才,必须对这些转型化了的人才构成和素养要求进行深入解析。其中一个方向是,制造业服务化要求从事制造业的人才不仅是具体的操作能力,甚至在“智造”“工业4.0”的影响下可能原来非常重要的操作技能会被机器取代,原来意义上的“操作”或许会发生根本改变。再者,面向服务提升的制造、设计以及相应的各环节流程改造也使制造业从事者具备更多软性能力。在某些特定的制造相关领域,可能关注“服务”比关注“制造”更为迫切。
如果将制造和服务简单地理解为一条线的两端,职业教育要培养的人才更趋向于哪一端各个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设定。但其前提是,必须看到“服务”这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