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宏宝 康鹏程
摘 要: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分析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州旅游业发展的“供给”现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州旅游业在“供给侧”方面的提升策略,具体包括:工匠精神,创新供给传统旅游产品;拓展“旅游+”,高标准供给旅游新业态;与时俱进,精细化供给旅游综合服务。
关键词:苏州旅游业 供给侧改革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號: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c)-048-02
1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背景及问题提出
1.1 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缘起于经济学的“供给学派”。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提“供给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改革”并非是对供给学派主张的简单复制。相对于“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要素而言,“供给侧”则主要是从供给和生产端入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解放生产力、提高资源效率,淘汰落后产能,将经济发展方向锁定在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1.2 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
2016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时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同时,旅游业也处于矛盾凸显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要落实好国家支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迎接“大众旅游”时代。
旅游业作为生活性极强的服务业,在其服务大众,促进消费,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旅游业目前存在的供需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供需错配、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水平不高。因此,将供给侧改革引入旅游行业,通过对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的革新来调整及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水平已刻不容缓。
1.3 苏州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
苏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要素发展齐全,是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旅游需求侧与旅游供给侧的运行矛盾,尤其是旅游需求侧日益增长且升级变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供给侧”有效供给不足、拉动消费不力之间的矛盾。因此,研究“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及其内涵,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州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探讨苏州旅游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成为一项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的任务。
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供给”问题
伴随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的提档升级,游客出行方式的变化,苏州旅游业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对比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要求与实践经验,苏州旅游业在传统优势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产品、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综合服务质量等与“供给”有关的方面还有待优化、创新与提升。
2.1 传统旅游产品优势突出,但需提档升级
苏州传统旅游资源底蕴深厚、小巧精致、等级较高。主要包括园林、古城、古镇、古街和江南水乡等。一方面,随着旅游者的日益成熟,其对产品的需求日益高质量、多元化和个性化;另一方面,苏州传统旅游产品经营模式单一、创新经营不足、效益难以持续提升。在旅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州传统优势旅游产品急需创新经营,提档升级、转型增效。
2.2 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但需注重品质
苏州紧靠上海,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达的经济基础,近几年投资、建设了众多旅游新业态产品。如以太湖一号房车露营公园为代表的休闲户外项目、以花间堂为代表的集文化体验和住宿需求相结合的精品酒店、众多夜游旅游产品及各类“旅游+”项目等。但游客对苏州旅游新业态产品的期待值和感知值之间存在落差,整体满意度有待提升。在供给侧改革理论指导下,如何紧跟市场需求,高质量旅游新业态产品就显得至关重要。
2.3 旅游产业要素齐全,但需凸显特色、充分利用
苏州旅游产业要素种类齐全,数目众多,且在同类型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基本上能满足目前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但仍需凸显特色,充分利用。如旅游交通是连接游客和景点景区的纽带,其自身亦可以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区有轨电车沿线风景优美,但却由于周围景点经济效益不高,没有被相关旅游公司列入产品线路;苏州旅游配套设施相当齐全,多种外语翻译融入其中,是苏州特色旅游交通项目,但知名度及其使用率不是很高,其自身价值并没有得到最大力度的实现。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州旅游业的提升策略
3.1 工匠精神,创新供给传统旅游产品
年轻游客个性鲜明,年长游客经验丰富,他们对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优势旅游产品也不例外。将“工匠精神”贯彻于旅游产品的生产端和服务端,从产品开发、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同时着手,全面提升传统旅游产品质量。针对苏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必须创新提升传统旅游产品。通过“园林静好”“早安虎丘”“轧神仙”等私人订制和民俗融合的产品开发方式,扩大产品的目标市场范围和目标顾客人群,延伸产业链,延长产品寿命,提高供给水平;体验化构建社区旅游产品、街巷旅游产品、水上旅游产品、园林体验产品为一体的古城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游赏内容,提升产品的体验性、趣味性,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加快古街、古宅、博物馆、艺术馆等历史人文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鼓励开发以文旅融合为主线、突出古城品牌、强化互动体验的旅游产品,丰富苏州旅游国际化核心体验区的内涵等。
3.2 拓展“旅游+”,高标准供给旅游新业态
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发展,生活和旅游已经高度融合,旅游资源开始打破边界限制,任何生活中的资源都可以有机整合。在“旅游+”的背景下,将旅游资源跨界整合,融合发展,共同推进,是旅游供给侧改革落实发展的新途径。
旅游度假区、主题民宿、旅游风情小镇、主题农场等,通过将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生活因素融入其中,将其建设成为能够满足游客多重需求的一站式旅游综合体。在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下,将“旅游+”从标签迅速向落地方向发展,加快“旅游+”落地布局。将居民和健康服务、体育服务、养老服务、文化服务、餐饮住宿服务等模式和“旅游+”模式自主结合,从多个角度,实现生活和旅游高度结合的理想状态。将健身步道、有轨电车、城市微线路等新兴生活化的资源融入旅游产品建设中去。利用“高度整合”措施,将特色产品生活化,缓解旅游季节性问题,创新旅游格局,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水平,解决供需矛盾。
3.3 与时俱进,精细化供给旅游综合服务
当下旅游行业已然开始从“产品时代”走向“服务时代”。旅游服务作为增值点,为旅游景点景区和旅游产品增加了更大的附加值。优质的旅游服务在提高产品供给水平,改善供给结构等方面也有开创性的作用。
旅游服务体验的提升至关重要。从苏州目前现状来看,新业态产品由于产品属性,对员工往往实行临时化管理,以大批兼职人员作为其營业期间的主要服务人员。而传统优势旅游产品的服务员工虽然经验丰富,但日久倦怠,甚至懈怠,两者均拉低了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今后应从覆盖面、个性化、人性化等角度出发,做到因人服务、分人服务、有人服务、高水准服务的综合效果,全面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如在旅游行业,可以借鉴参考酒店业“私人管家”模式,根据产品和服务类型引申出“休闲顾问”“度假助理”等服务专人,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韧平.萨伊定律与供给侧改革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16.
[2] 胡孝平,苏州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03).
[3] 廖淑凤,郭为.旅游有效供给与供给侧改革:原因与路径[J].旅游论坛,2016(06).
[4] 程玉,王艳平.旅游供给侧改革:关于概念的一个思考[J].旅游研究,2016(05).
[5] 苏悠,钟禾,等.苏州深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N].苏州日报, 2016-02-26.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指导性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苏南旅游业创新发展比较研究(2016SJD630115)。
作者简介:黎宏宝(1979-),男,汉族,江苏扬州人,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经济、城市旅游方面的研究;康鹏程,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