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总部经济的高职订单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5-30 10:48郑晓霞周仲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高职院校

郑晓霞 周仲文

摘 要: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一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很多高职院校大量开设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由于企业所需专业多但单个岗位用工数量不大,传统“订单式”培养受到限制。近几年总部经济的崛起,给高职院校订单班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和总结基于总部经济的高职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总部经济; 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4-0010-0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订单式”校企合作是一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典型模式,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普遍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养,解决学生就业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还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够等问题,因此在把握培养方向,缩短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而形成特色鲜明、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一、“订单式”校企合作的基本特征

高职教育的“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资源,植入企业文化,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它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企共商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订一个符合三方(学校、企业、学生)利益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订单培养的精细化管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从而做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2)双方共享教育资源。根据合同约定,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双赢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订单企业及职业岗位的要求,学校、企业应全方位、深层次地合作完成培养过程。为此,校企双方都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共享相应的教学设备设施和实习实训场地。这种模式更能充分整合资源,提高各方面的效率。(3)重点培养适岗能力。“订单式”校企合作为适应岗位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顶岗实习,即由企业提供合适的岗位,学生集中一段时间在这些岗位上工作;二是仿真实训,即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训。(4)约定安排学生就业。“订单式”校企合作,其最终目的是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被社会接纳。因此在“订单式”教育完成后,企业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安排合格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安排学生就业。

综上所述,“订单式”校企合作是建立在校企双方互相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并且由于就业指向明确、企业介入的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是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层次形式。

企业的需求是“订单式”校企合作的首要条件,这是由“订单式”培养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一方面,为了使“订单培养”形成规模效应,必须有大批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企业确实对某类人才有迫切需求,且具备为学校提供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场所等在内的各种实力,“订单式”校企合作才能健康发展。

二、我国 “订单式”校企合作的發展现状

(一)我国产业发展与“订单式”人才培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最早的“订单式”校企合作出现在工科院校和第二产业之间。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比较粗放,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规模大、技术要求高、人员需求多,一些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成为这类企业天然的合作伙伴和人才供应基地。反过来,这些院校借助企业的支持,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对口就业问题,“订单式”培养搞得红红火火,很多院校声誉得以提升,诞生了一批国家示范高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深度暴露出了中国产业发展的短板。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人口红利的外销模式遭遇了重创。技术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重重障碍,也使中国的产业模式受到严峻挑战,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

(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传统“订单式”培养的局限性

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第70号文件,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它有别于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并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服务业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GDP增长情况显示,服务业的GDP占比已经超过50%。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来,服务业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就业缺口日益增大。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如:财务管理、金融与证券、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物流、电子商务等,迎合市场需要。此类专业由于就业环境好、晋升空间大,受到考生及家长的追捧。但传统的成建制整班“订单式”培养在现代服务类企业里却受到限制。这是因为这种“订单式”培养,用户为工矿类企业、制造业或能源类企业,岗位需求量大。这些企业往往一个工种需要成百上千的技术工人,高校可根据岗位要求在相关专业群里大批量培养。而现代服务业涉及面广,且多为中小微企业,岗位众多但单一岗位数量不大,无法容纳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因此,所需专业多且数量不大成为传统“订单式”培养的客观限制因素。

三、总部经济为订单培养提供新平台

(一)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总部经济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要求,依托当地的产业集群与总部经济,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成为高职院校模式创新的关键点。可以说,总部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高职院校“订单式”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总部经济不是低级的企业集聚,而是一个大企业、大集团内部的职能部门的集聚,我们称之为企业的职能总部。例如:设计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等。这些中心负责协调和管理整个企业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生产和运营,涉及的行业不仅包括金融、保险、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技术、广告、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而且包括餐饮、快递、超市等传统服务业,这些行业与高职院校近几年开设的三产类专业天然契合。虽然企业单一网点的人员需求量不大,但从整个企业成百上千个网点的需求来看还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企业巨大的人才吞吐量需要综合性人才和教育资源作为支撑。

当前,国内中心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总部聚集区,如北京的CBD、金融街、中关村,上海陆家嘴、天津滨海新区、重庆解放碑CBD、成都高新区、南京市鼓楼区、青岛市市南区等,大量大型集团、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总部基地。现在,总部基地的一些企业已在高校中积极寻求固定的人才供应,以满足整个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可预期的人才需求。

(二)基于总部经济的订单培养模式

据前所述,“订单式”人才培养要想达到良好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社会上出现大批企业具有迫切的用人需求并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主体在主观意愿上达成一致。首先,总部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成长,并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围绕总部需求,产业集群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型服务体系,即金融、保险、会计、法律、信息咨询、研发与技术服务等;而总部与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又将带动餐饮、商业、物流等一般服务业的发展。这样,总部经济所附带的一系列的产业体系的发展将带动一大批迫切的用人需求。其次,产业集群的增强能够为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场地、实训项目、硬件设施、企业真实环境等条件。企业总部最重要的资本就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能够为区域内高职院校提供高水平的“双师型”兼职教师。第三,学校、企业和学生在主观意愿上的一致性是达成合作培养的基础。对于学校主体而言,市场需要是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的基础,是解决学生适销对路问题的钥匙。所以基于总部经济的订单式培养,各高职院校怀有极大的热忱和信心;对于企业主体而言,随着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人才的储备必须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与当地高职院校进行订单培养,是企业的不二选择;对于学生主体而言,总部经济体的炫目光环,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发展空间是高职毕业生所追求和向往的。三方主体在主观意愿上的一致性构成了订单培养的基础。

由此可见,总部经济体内部各种职能部门的集聚,刺激了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突破了传统“订单式”培养的客观障碍;同时,为高职院校提供大量实训条件和高质量的“双师型”兼职教师,故总部经济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订单式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四、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先后与140余家企事业机构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深度合作、专业共建,形成了以“阿里巴巴特色班”、“绿洲酒店订单班”、“万科物业订单班”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特色订单培养项目,为总部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输送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性人才。

下面以“万科物业订单班”和“天津迅腾卓越工程师班”为例,剖析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在基于总部经济的订单培养模式上的实践成效。

(一)万科物业订单培养

1. 合作企业情况。万科物业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1992年1月在深圳注册成立,已先后进驻65个大中城市,在管资产突破5.59万亿元,在职员工人数约4.7万名。通过多年的努力与不断创新,万科物业在行业内确立了领跑地位。2010年至2015年,万科物业连续6年蝉联由中国指数研究院评选的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第1名。

成都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具有国家一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截至目前,成都万科物业已进驻包括成都、重庆、南充、乌鲁木齐、昆明、贵阳等西部省份的大中型城市,接管住宅、写字楼、商业、别墅等物业项目50余个,合同面积2000余万平方米,员工人数4000人,成为万科集团统辖西部项目的总部基地。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招聘已无法满足万科各楼盘物业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企业急需大量的专业人员储备,特别是认同万科物业经营理念和文化、符合岗位需求、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物业管理人才。基于万科物业人力资源战略部署,成都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于2013年1月与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与学院共同组建“万科物业订单班”,该订单班通过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度身打造符合岗位要求的用得上、留得住的管理人才,构建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合作模式。在开设之初,由万科和学院的工程管理系指派专人组建工作小组,相互配合,对订单班实施共同管理。根据企业各岗位的职业技能点和用人标准,由校方和企方共同制定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招生宣传期间,企方参与到招生宣传中,根据自身用工要求对生源质量在入口处进行把控。新生入学后,大一、大二是“职业素质理论教育期”,万科以“课程植入”方式参与教学,企业在该阶段安排不少于每学期6次的教学活动,并且负责指派企业高管作为企方师资,向订单班学生提供企业内训课程。第二阶段为“顶岗实习期”,时间是大三全年,在万科物业进行,学院安排指导教師予以配合,学生顶岗实习期满经考核合格者转为万科正式员工。也就是说,企业通过订单培养,在学生大一、大二期间将企业文化、岗位技能、管理制度等职后培训的内容提前植入到订单班学生的在校课程中,学生在大三顶岗实习时就能以熟手姿态步入岗位,不仅能快速进入角色,而且比社会招聘人员具备更高的企业认同感,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企业。

截至目前,万科订单班已成功举办三届,培养人数总计100余人,订单班学生受到万科上下一致好评,最终80%的学生毕业后正式入职万科物业,实现了理想的就业。

(二)迅腾卓越工程师订单培养

1. 合作企业情况。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是一家以IT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总部设立在天津滨海总部经济区,集团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遍布全国近20个省市,集团旗下的职业教育、软件研发、互联网服务、生物医药、快速消费品五大产业模块,形成了以科技为原动力的现代科技服务产业链。集团现有职工近300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项目数十项,出版互联网产业相关专业书籍30余本,形成了教材、大纲、案例等完善的《企业级卓越人才培养解决方案》,2008年成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工程师”项目联合认证单位。

多年发展中,迅腾科技集团与全国1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开展信息技术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利用集团与IT行业協会的关系,搭建起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收到良好效果。

2. 合作模式。为解决软件人才稀缺、就业缺口大等问题,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与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正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共建计算机相关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双方于2016年11月联合成立了四川省首家互联网学院,共建“国家级信息化工程师”培养基地。学院引入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研发的系列教材、教案和大量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教学标准等,制定了系列互联网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企业级项目驱动教学,并由企业一线工程师讲授专业核心课和项目实训课,缩短毕业生与企业间“一公里”的短板,企业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培养特长,学校发挥基础知识培养特长,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学生毕业后由企业负责就业安置。在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双方共建“产学研融合生态圈”,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步伐,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产业校企对接,实现教育和产业的共同发展目标。截至目前,迅腾“卓越工程师班”第一届共284人已顺利踏上实习岗位,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理想的就业。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五个对接。认真践行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

参考文献:

[1] 周至海,李建国.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借鉴与校企合作规范操作实用全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浅谈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 [EB/OL]. (2013-08-07)[2017-06-01],http://www.jxmstc.org.

[3] 郑义.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商业,2011(26):143-144.

[4] 赵弘.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总部经济形成与发展[J]. 科学学研究,2009(1):45-51.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高职院校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水信息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的成果初探
基于“订单培养”的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