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基于岗证分析的“四维相辅,四阶相成”课程体系构建

2017-05-30 10:48李芬芳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李芬芳

摘 要: 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采用“逆向设计法”,在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四维相辅,理实一体”、“四阶相成,产学协同”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通过设置四领域课程实现能力融合、四平台课程实现能力分层、四类型课程实现能力进阶、四拓展课程实现能力分流、四阶段实训课程实现能力整合、四梯度实践教学实现岗能匹配。

关键词: 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 岗证分析;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4-0014-04

近年来,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使互联网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网络媒体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未来十年,網络编辑职位总增长量将超过26%[1]。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是“互联网+媒体”的新兴专业,主要培养网络编辑人才。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多,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富有高职特色、岗能匹配的专业课程体系亟待完善。

一、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岗证要求分析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设计采用“逆向设计法”[2],以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分析为课程体系开发的起点。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与课程开发的对接是提高学生就业力和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手段。

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分析。借助招聘信息分析和企业调研得出,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政务信息传播部门、社会公共事业互动传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基于互动网络信息经营的机构,核心岗位是网络编辑,拓展岗位是网络营销、网络推广和网站运营。横向地从网络编辑的工作过程来看,网络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内容采编、内容制作、内容管理和内容运营,各环节典型工作任务相应为素材采集、信息筛选、内容加工、内容原创;素材加工、内容传输、网页实现、网站管理;受众调查、论坛管理、栏目策划、专题制作;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站运营[3]。见图1。由工作过程分析,可以归纳网络编辑的职业能力分为四类:信息采编整合能力、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媒介策划运营能力以及适应读图时代的媒介艺术设计能力[4]。纵向地从网络编辑的职业发展来看,网络编辑分为执行编辑和策划编辑两类[5],执行编辑是基础岗位,主要是完成内容采编工作;提升岗位是策划编辑,主要是对网站风格、栏目、专题进行策划制作。

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证分为四个等级: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员和助理网络编辑师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是素材采集、内容编辑、互动组织、网页实现、内容传输等,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是栏目策划、频道策划、专题制作、内容管理、运营管理等。网络编辑初级资格证要求的是网络编辑完成采、写、编、传等常规工作所应必备的能力,网络编辑中高级资格证反映的是网络编辑提升岗位应具备的策划、运营和管理的能力。课程设置可以以此为依据,对应基础岗位要用的知识和技能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能力课,对应提升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设置专业拓展课。

二、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设置

课程体系构建,首先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体现课程体系的价值导向。在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分析的基础上,可确立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政务信息传播部门、社会公共事业互动传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基于互动网络信息经营的机构等领域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新闻采编、网络传播、媒介经营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信息采编整合能力、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媒介策划运营能力和媒介艺术设计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四维相辅,理实一体”课程体系设置

在岗证分析基础上,网络编辑与传播专业可根据网络编辑行动领域的能力要求相应设置学习领域的课程门类,再根据工作过程和职业发展规律,对课程的主次关系、课程类型、课序关系等做出安排。

1. 四领域课程实现能力融合

媒介融合的现代社会要求网络编辑掌握多媒体的叙事方式[6],能够借助图、文、音视频和传播介质的整合,使新闻及信息艺术性地呈现出来,因此,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相应地要培养多学科背景、多专业能力的复合型、跨域人才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对学生的信息采编整合、媒体技术运用、媒介策划运营以及媒介艺术设计四领域能力的培养。在信息采编整合能力方面,开设汉语基础、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字基本功,开设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信息编辑实务、网络文案策划与写作,培养学生采、编、写的能力;在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培养方面,开设平面设计基础、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音视频编辑、影视后期处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丰富信息表现形式的能力;在媒介策划运营方面,开设网络传播实务、媒介经营管理、新媒体运营、网络营销策划、SEM(搜索引擎营销)百度初级认证师考证等课程,培养学生新媒体传播策划能力;在媒介艺术设计方面,开设视觉传达与多媒体制作、数字出版物设计、商业美工考证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使学生能够利用版式、色彩、图片、视频等视觉元素对产出的内容进行美化包装,从而提高内容的可读性。

2. 四平台课程实现能力分层

在课程主次关系安排上,可设置专业能力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四个课程平台来体现对职业能力的分层培养。根据招聘单位对网络编辑岗位的描述,出现频率最高的工作内容是内容编辑、素材采集、内容传输、网页制作[3],这也是网络编辑职业标准中对网络编辑员和助理网络编辑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因此,可以将培养相关能力的课程,如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文案策划与写作、网络信息编辑实务、音视频编辑、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等,设置为专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从事网络编辑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将汉语基础、文学作品选读、平面设计基础、网络传播实务等辅助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夯实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将网络编辑师和策划编辑要求的策划运营能力相关课程,如网络传播策划、新媒体营销实务、SEO网站推广等课程,设置为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将口才与写作、国学经典、计算机应用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素养类课程划分到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3. 四类型课程实现能力进阶

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结合工作过程,对先修后续课、理论课、实践课、考证课四类型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使人才培养逐步与岗位工作对接。对应网络编辑工作过程,采写类课程可列为先修课程,编辑、策划类课程列为后续课程。现代高职课程以能力为中心,由告知性课程、识记性课程、操作性课程三类不同性质的课程多元整合组成[7]。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设置应“理实一体”,根据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合理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第一学期课程的理论学时可占较大比例,开设汉语基础、文学欣赏、网络传播概论、新媒体作品评析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使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从第二学期开始,应逐步加大实践学时所占比例,如第二学期开设的平面设计基础、全媒体新闻采写、新闻摄像等课程,实践教学学时应达到50%的比例,第三学期开设的音视频编辑和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课的实践教学学时应大于50%的比例,充分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此外,从第二至第五学期,每学期应开设一至两周整周实训课,对前几周的课堂教学进行以项目为载体的整合性的操作训练,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第四学期开设网络编辑考证课,使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接轨;第五学期后半学期和第六学期开设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让学生逐步掌握专业技能。

4. 四拓展课程实现能力分流

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根据职业岗位工作需求,需具备文科的采编策划能力和工科的设计制作能力,因此,课程体系体现对学生多元跨域能力的综合培养,同时,也应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需要设置拓展能力课程,使学生专业技能一专多能。根据网络编辑工作特点,可以以网络信息的采写、制作、策划、设计四个工作环节为参照,结合学生数量和学生特点,设置2~4个专业方向,实现能力分流,纵深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采写方向可开设创意写作等课程,制作方向可开设影视后期处理等课程,策划方向可开设网络营销策划、新媒体运营、SEM百度初级认证师考证等课程,设计方向可开设数字出版物设计、视觉传达与多媒体制作等课程。

(三)“四阶相成,产学协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1. 四阶段实训课程实现能力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不是被动积累的,而是个体积极组织与实践的结果。实践教学既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从第二学期开始,应该在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后,开设整周实训课,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整周实训课应结合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包,对前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以项目为载体的整合性的技能实操训练。如在第二学期,可将新闻采写、摄影基础、平面设计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微信新闻投放等实训项目包;第三学期,将网络信息编辑实务、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音视频编辑与制作等课程整合为网络信息编辑、视频新闻播报等实训项目包;第四学期将网络传播與创意策划、媒介经营管理、网络文案创意写作等课程整合为网络专题制作与传播项目策划等实训项目包;第五学期可将SEO网站推广、新媒体营销实务等课程整合为网络推广等实训项目包。

2. 四梯度实践教学实现岗能匹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来源于真实的职业情境,有其生物的、神经的结构基础。基于这一理论,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实践教学,更要强调实践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使之与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职业相接近[8]。因此,与企业合作育人,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开展生产性实训,让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产学同步,是提高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必由路径。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结合学生技能水平和岗位工作过程,遵循按照知岗、跟岗、模岗、顶岗四个梯度设计相应教学内容,并配备与实践教学配套的软硬件条件。在知岗阶段,专业应建有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请校外专家到校内开讲座等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增加对职业岗位的感性认知。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条件,让学生参加校内记者团、微电影社及各团学组织的宣传部门,初步了解岗位工作内容。在跟岗阶段,专业应建有网络编辑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由教师指导完成由企业引入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当中的单项任务,如产品宣传文案、产品图片拍摄与制作、产品宣传视频策划等;专业还应建有校中企,学生在校中企轮班,由企业人士指导完成舆情监测、网站内容编辑、互动组织等简单任务。在模岗阶段,学生在前阶段完成单项任务的经验基础上,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形式独立承接微信平台运营、专题策划与制作等源于企业的社会服务项目。第五、六学期,学生可在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通过四梯度实践教学的实施,逐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使之与岗位技能匹配。

参考文献:

[1] 白琳.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网络编辑职业能力解析[J].市场论坛,2012(6):65-67.

[2] 高振强.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9):81-84.

[3] 李娜. 从招聘角度看网络编辑的核心能力[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1):442-443.

[4] 曾祥雪,陈盼. 优秀网络编辑必备技能与知识结构[J]. 中国编辑,2008(1):31-35.

[5] 宋光. 从执行到策划:网络新闻编辑的进阶三原则[J]. 新闻世界,2014(10):136-137.

[6] 魏曦英.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9):83-86.

[7] 雷正光. 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J]. 职教论坛,2005(6):4-10.

[8] 张龙. 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思考与体系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58-60.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