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2017-05-30 10:48沈俊涛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营造氛围合作学习有效性

沈俊涛

【摘要】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优化小组人员组合,激发每个学生潜能,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进行正面引导、评价,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营造氛围 正面评价 合作学习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群体之间开展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一、优化合作小组,在展示学生个性中提升有效性

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因而合理配置组员,达到最优组合是首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性学习小组的功能。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呢?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即异质分组。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根据班级学生数,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并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分别确定一名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样,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会轻松许多,不用再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谁在小组里“唯我独行”了。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各尽其责。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不定期进行人员调整,通过轮换制让组内成员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不让每种角色分工长期固定,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展示,提升小组间学生竞争力,从而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营造和谐氛围,在激活学生潜能中提升有效性

数学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积极为全体学生服务,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目标。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挥。作为数学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数学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说说学习的困难,谈谈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现象,从中找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在讨论中允许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受任何的限制。当学生提出了古怪的问题,有了别出心裁的观点,教师不仅要及时肯定,而且要让他们知道,他的观点很有价值。

例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学生探究:将圆分成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结论,然后得出了S=π×R2的公式。我又抓紧时机追问:还能拼成其他的图形吗?受此启发,小组开展激烈的讨论,然后动手操作、试验,部分学生又探索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和梯形的结论。学生在这样和谐的讨论氛围中,激发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学会了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他们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抓住合適时机,在激励合作热情中提升有效性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最具思考性或开放性的,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为了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可以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适当组织合作,也可以在重点难点处或探究实验规律时适时组织合作。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同时对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的过程、原理,然后让同学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动手操作,摆一摆、拼一拼,找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然后通过组员的讨论,归纳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由各小组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原理。此时的合作安排,充分挖掘了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交流活动中,实现了真正的把握和理解。数学不同于其他的科目,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积极进行评价,在激发学习欲望中提升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多样的评价措施。对于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教师要积极鼓励,并给予高度的正面评价。一次无意识的表扬,远比十次批评更有效果,所以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而对于学生观点中的不足,教师要敏锐地感受和捕捉到,巧妙地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进行调整,从而减少合作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合作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同时,还应注意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在评价中,不仅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师评价,还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评价能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例如,对于在竞赛中获胜的小组,教师一定要大力表扬,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既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励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科学,更加有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宝华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合作学习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