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学习动机分析及其教育启示

2017-05-30 10:48徐碧波李添等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翻转课堂

徐碧波 李添等

摘要:教育信息化对各类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MOOC、“翻转课堂”、SPOC等各种新型课程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普及。在探讨和研究新型课堂的设计和优化的同时,教育也应当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者。从提升学习者内部学习动机的角度,该文首先对比T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优质的课程导学的重要性和“课程承诺书”的有效性;同时,强调了在学习和引入国外课程教学模式时要重视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对中西教学理念上的差异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学习动机;MOOC;翻转课堂;SPOC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国际教育技术的领域内,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疑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很好的答案。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计算机和人类学习的本质有根本区别。教育的主体在于人,人的认知、思维、学习等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只有尊重并合乎发展规律的教育才能真正对人的学习起到作用。如果想要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关键还是要理清人类学习的自然发展规律。

“乔布斯之问”提出的本身反映出,在教育技术的领域内,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去完成。当然,目前已经有了各种形式的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尝试。近几年来,MOOC、翻转课堂和SPOC等字眼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关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研究和报告也数不胜数。从有关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报告的内容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研究把重点放在课堂和课程的设计和优化上,关注课堂和课程构建过程。但是,教育终究是对人的教育,在对课堂和课程本身的关注之外,也应当多从教育的主体——人或是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对课堂和课程的发展变化。具体来说,本文主要从学生学习动机这个角度,去分析在当今研究较热的MOOC、翻转课堂和SPOC这三种课堂形式,并对这三种课堂的内在联系做出分析和讨论,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对这三者做出思考和展望。

二、相关概念介绍

(一)MOOC及其发展现状

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中文翻译作“慕课”。从MOOC的英文直译可以看出MOOC的本质——“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作为网络课程,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通过网络的MOOC平台,凡是注册者均能在平台中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平台中提供在线网络社区,供学习者之间或是学习者和助教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完成课程学习通过考试之后还能申请学习证书。MOOC具有诸多传统课程所没有的特点,例如开放性、大规模、名师名校优质资源、不限制学员身份等。这些特点让MOOC成为教育领域内的关注热点。

MOOC于2008年诞生以来,到2012年的大规模发展,到2013年陷入了低谷,其暴露的问题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其中,MOOC最突出的问题是学员的高流失率。很多知名的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研究MOOC的组织,例如哈佛大学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哈佛研究委员会”,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数字化学习办公室”和“教与学实验室”,还有一些其他学校的研究者都对MOOC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发现了重大的问题,即MOOC学员的流失率高达90%。一门课可以有上万人甚至是十几万人去注册,但是真正完成课程的学员不过10%。免费开放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吸引了大规模的人参与学习,但是这并没有真正带来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继“MOOC热”之后,又开始了一股“MOOC热的冷思考”潮。

(二)翻转课堂及其发展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内的另一个热门话题。翻转课堂最早出现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洛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他们一起创立了翻转课堂模式的雏形。他们因当地高中有些学生无法按时上课和缺课,就想出了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从而帮助缺课学生补课的方法。后来,这样的方法逐步发展,变成了让学生在家提前观看视频学习基础知识,课上的时间为学生解决作业和难点的教学模式。这样,传统课堂中的“课上听老师讲解,课下作业巩固”的模式被颠倒过来。后来,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所以,“翻转课堂”的模式渐渐的扩散到科罗拉多州,并随着“可汗学院”的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更广的范围内扩展开来。但是,我国内的教育研究者发现,當将“翻转课堂”引入到国内之后似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三)SPOC及其发展

SPOC实质上是MOOC的延续和发展。与“Massive”和“Open”对应,SPOC的英文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意为“小型私密在线网络课程”,祝智庭教授将SPOC译为“私播课”。SPOC的课程模式可以被简单的理解为,SPOC=MOOC+Classroom,这是SPOC的一大特点。其旨在综合翻转课堂和MOOC的各自的优势,具体来说,就是结合MOOC的优质资源和翻转课堂全新的课堂结构,既能够发挥翻转课堂关注讨论互动的结构优势,又能够弥补制作课前视频材料中所存在的质量和制作成本等问题。当然,SPOC在课程具体细化和优化上还有很多与MOOC和翻转课堂有区别的地方。而其中第二大特点就是,SPOC是一种“受到限制的课堂”。SPOC在开课之前,会对注册课程的学生进行筛选。在一门SPOC中,注册在学的学生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且一般限定为本校的学生。相对于MOOC的“大规模”,SPOC的这种“小众”的课堂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结课率。就Armando Fox教授所创建的独立在线课程——《软件工程》来说,SPOC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优势。而SPOC作为MOOC的“升级版”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三、从动机的角度看课程教学实践

按学习动机内外维度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的学习动机和内部的学习动机。简单来说,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的动力来源于某些外在的因素,强调动力来源于学习之外;而内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本身就存在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强调动力来源于学习本身。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间有复杂的联系。大量相关的研究发现,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是一种共存的关系。外部动机既可能削弱内部动机,也可能对内部动机产生促进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是由外部动机的类型决定的。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内部动机学习者的学习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学习者的学习具有诱发性和被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既要强调内部动机,也不能忽视外部动机的作用,两者相互结合,统筹兼顾,在将外部动机转换为内部动机的同时,也要保持学生内部动机的激活状态。本文主要围绕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三种不同类型课程形式做出思考和评价。

(一)MOOC中的学习动机分析

MOOC作为在e-Learning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产物,其本身有着互联网课程的诸多特征和传统课堂所没有的优势,例如其学习资源开放性、学习场所不受限制、学习的便捷性等。但是,MOOC在拥有这些优势的同时,同样没有摆脱作为互联网课程一直被学者所诟病的重要缺陷,即互联网学习一直被称作“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MOOC虽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的关注,但是其作为课程本身的效果是失败的,至少是不成功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MOOC难以将学员的学习过程引入到一个深层次的水平。从学习者个体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是学习的心理动机不足的问题。

首先,在进行MOOC学习之前,在学员最初注册MOOC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隐形的门槛”。与传统类型的课程不同,MOOC是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但是仍然存在一个门槛问题,即学习者之前的知识储备和所需的学习精力。这一点对学习者后续的学习其实很重要。不同类型的课程学习和作业需要学习者花的精力差距较大,学习者只有在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后才能有更高的动机去学习。MOOC学习者都是自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其初始的内部学习动机应是处在一个不低的水平。但是在后续的学习中,很多学习者发现所选课程与自己所期望的课程有较大的差距。例如,杜克大学(Duck University)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Coursera上开设的“天文学”(Astronomy)课程中,6万名注册学习者中仅3.5%完成了课程学习。经调查发现,很多学习者都反应课程耗时太多、学习此课程需要有大量的预备知识、课程内容太基础等问题。学习者发现所注册的课程和预期有较大差距,这样一来其学习动机的水平自然会大幅下降,所以就会出现在课程开始大约一周后,课程的完成率就会有明显下降的现象。

其次,MOOC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教师不可能做到对教学过程的掌控。MOOC的形式完全要求学生自觉学习,对其自主性有较高的要求。虽说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但是其学习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而很多MOOC的教学过程都是以讲授为主,以一种单方向、单线程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即使其讲授的内容本身很有价值,但是因为授课方式的原因导致学习者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内部学习动机。Colman和Dan在文章中提到了最主要的十个学习者没有完成MOOC的原因,其中就有“讲座疲劳,形式单调”“缺乏课程指导,学习者不知道如何开展学习”“交互工具笨拙,与课堂面对面交流差太多”等。所以,在后续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很多MOOC的设计没有引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反而进一步损害了其学习该课程的动机。

再者,从MOOC教学管理的方式来看,也有很多形式不利于学习者发展其内部动机。例如,在MOOC发展过程中,有些课程为了让学习者能够保持注意力到授课中来,在授课过程中安排了“自动暂停”的模式。即视频播放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暂停,只有学习者通过点击相应的按钮,视频才会继续播放。这样的形式在高校的MOOC中比较常见。虽然这种设置的本意在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样的方式很明显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情绪,进而损害学生学习课程的内部动机。

最后,在MOOC的评价体系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无论是在何种课程中,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测评和评价的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很多MOOC中,其测评和评价过程并不完善和合理。从作业和测试的角度来说,很多MOOC中没有注重防作弊监督机制。当学习者作业和测验的成果能轻易地复制、抄袭,无疑会造成对学习者自主性的损害。其次,作业和测验频率也不尽合理。如果一味地使用作业和测验去维持学生的外部动机,必然会影响其内部动机。

(二)翻转课堂中的学习动机分析

“翻转课堂”从2007年开始出现,到2011年扩散至全球。“翻转课堂”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转变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产生的变革的力量無疑是巨大的;对全美来说,无论是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学生的能力素质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国在“翻转课堂”的引入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多可喜成果,可或多或少还是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

对于这钟“水土不服”的现象,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和课堂教学的大环境两个方面去考虑。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来说,“翻转课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课堂形式上看,“课上听老师讲解,课下作业复习”的模式变成了“课前看视频学习,课上作业讨论”。而学生对课堂模式改变的适应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正常运行的一个前提是,学生能够在课前通过视频进行学习,进而才能到课堂上参与讨论和进一步的学习。实质上,这样的方式对于内部学习动机高的学生,是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模式。但是,对于内部学习动机不那么高,需要外部刺激来维持外部的学习动机——如父母或老师的监督,课堂中的学习氛围等,才能认真学习的学生,这种模式无疑是对他们学习的一种损害。从本质上来看,“翻转课堂”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中的主角,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了主动研究者”。而这种模式的转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否则,在“翻转课堂”的课堂上,学生不可能做到真正地讨论,不可能在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也是国内有些“翻转课堂”效果有限的原因,最终有些“翻转课堂”沦为了虚有其表的“翻转”。

从课堂教学的大环境来看,国内有些“翻转课堂”效果不大的原因可以从东西文化差异角度去思考。既然动机在“翻转课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内“翻转课堂”效果有限,那是不是说,国内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如西方的学生呢?我们可以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寻找答案。大量的研究发现,东西方文化在“集体主义_个人主义”“权利距离”和“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三个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教育教学领域,这些差异表现为中西方学生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同。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来说,个人主义文化里,学生的自立与自由被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的能力较强;而在集体文化主义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较强,学习需要更多的教师和家长的提示和指导。从学生的行为动机来说,北美人各种行为大多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对于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有更强的动机去执行;而研究发现,在亚洲儿童中,自主选择的行为动机较弱,对于其他人如父母、教师所给予的任务动机较强。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学生在自主水平和行为动机上的差异,是“翻转课堂”在国内某些地方实际运用时无法起到显著作用的可能因素之一。

(三)SPOC中的学习动机分析

SPOC作为MOOC和“翻转课堂”结合的一种课程模式,其也结合了MOOC和翻转课堂各自的优势。SPOC既能够利用MOOC优质教学的资源,又融合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SPOC是继“MOOC热”之后,人们所关注的又一新型课程形式。从2013年教授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提出SPOC以来,人们对SPOC的实践可以说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例如,MIT生物学系怀特(White)教授,将他在edX平台发布的MOOC“生命的奥秘”,改编成翻转课堂的SPOC,让学生在线观察视频讲座并提出问题,为课堂上问题解决和知识应用作好准备,目前运行结果令人相当乐观。

SPOC的获得的成果不禁让人思考,虽然SPOC是结合了MOOC和“翻转课堂”两方面的优点,但是当这两者结合之后,这两者的不足是否又都能够避免呢?从学习者动机的角度来看,SPOC中具有MOOC和“翻转课堂”中所不具有的关键的一步操作,即对学习者筛选的过程。当然,这也正体现了SPOC“小规模(Small)”和“私密(Private)”的特点。而这两个特点对学习的益处在于什么地方呢?我们可以从对学习者筛选的标准中得到一些答案。通过有关SPOC的案例报告和相关文献可知,筛选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學习者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SPOC需要学习者有较为相近的知识基础和学术水平,从而教师能够提供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而筛选标准之二是,要求学习者能够保证每周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而这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也就是说,“小规模”和“私密性”的SPOC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但是反过来想,SPOC通过筛选,最终在课堂中的学习者其学习动机本身就是较高的。而这样的一种对具有高水平学习动机的学习者进行教学的方式,其结果也应该会更好,至少不会比普通的课程的效果要差。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SPOC课程本身所带来的教学质量的提高。SPOC充分发挥了其“小规模”和“私密性”这两大优势,但是这两个优势也同时是SPOC的局限性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现有的SPOC模式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模式。对于高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SPOC无疑有利于他们更高效的学习,但是对于学习动机水平不高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习者,其一开始就被排除在课程之外了,而由于文化个性和教育方式的影响,现阶段学习动机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是国内学生(无论是高中阶段还是大学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SPOC的推广或是其应用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四、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异同及教育启示

无论是MOOC、“翻转课堂”还是SPOC,都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次冲击,也是对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尝试。就目前来说,虽然这些尝试和改变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这仍无法掩盖其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想要将这些尝试和改变进一步地完善,以真正地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考虑。

(一)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异同点

MOOC、“翻转课堂”和SPOC存在着一些共同点。从外在特征上来看,这三者都是以网络在线视频为支撑,相对于传统课程,都是更加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模式;从课程内在思想来看,这三者都是试图将以往课程中“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

当然,这三者也存在诸多的不同点。从外在特征上看,首先,它们的受众有所区别。MOOC的受众人群范围较广,其主要受众为高校学生、老师和广大的社会人士;而“翻转课堂”最开始于高中成型,并逐步向初中和高校扩散和发展,课程人数安排通常以自然班为单位;SPOC目前更多的运用于高校教学之中,课程中的学生都经过筛选,一般为50-500人的集体课程。其次,它们的授课形式上亦有所区别。MOOC以一种单一线程和单方面讲授的网络自学课程为主;而“翻转课堂”和SPOC在既强调依靠视频自学的同时,也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而从课程内在思考上看,虽然它们都试图将“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但是其转变的程度不同。MOOC基本上完全依靠学习者自学,“翻转课堂”和SPOC强调了老师在课堂上引导讨论和解答疑难的作用。

(二)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启示

1.课程形式和内容上的优化

SPOC虽然是MOOC和“翻转课堂”的结合体,其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眼中的焦点正不断地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明白,SPOC终究只是MOOC发展的一个方向,并不意味着MOOC会被SPOC所代替。SPOC自身“小范围”和“私密性”的特点就限制了其运用范围。而与SPOC相反,MOOC所拥有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大范围”和“开放性”,这是无法为其它传统课程所替代的。

美国“在线教育平台”总裁、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纳特·阿加瓦尔主张将SPOC视为MOOC的一个分支。在国内媒体中,我们能看到类似“美国正在抛弃MOOC,中国却趋之若鹜”的言论。然而,哈佛大学在线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卢教授已为MOOC相关课程的调整做出了解释:哈佛并不是要抛弃MOOC而选择SPOC。SPOC“更像是MOOC在大学校园落地生根、务实的做法,是大学应用教育技术的转移完成其使命的现实路径”。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各类课程的细化和完善,发展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以适应中国文化的教育。

首先,从课前选择课程来说。MOOC在开课之前,可以向SPOC中的过程形式借鉴。SPOC在开始课程之前,有一个筛选学习者的过程,会了解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和能够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实际上,MOOC也可以借鉴这一点。虽然,听起来这与MOOC的“Massive、Open”的理念不相符,但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做一些变化。MOOC在开课之前,学习者选择课程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高质量的课程导学。一是为了让知识背景参差不齐的MOOC学习者了解学习此课程所需的知识积累,二是为了让学习者对完成此门课程所付出的努力有心理上的预设。

其次,在MOOC学习者选择一门课程之后,可以让其在“完成课程承诺书”上签字。当然,承诺书并没有实际上的效力,也不会在承诺书中设置“违约条例”等。承诺书的目的在于对学习者进行一定程度的督促。有实验证明,当城市居民在“节约用水”承诺书上签字之后,即使这样的承诺书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力,居民的用水量也会明显减少。其背后的逻辑是运用了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的原理。当人们对某件事情做出承诺,而后其行动如果违背自己所做出的承诺,则会在心理上产生不适感,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上的不适感,人们会更加坚定去履行自己的承诺。这种在心理上的简单的操作,能够提高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对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于MOOC课程平台来说,在学习之前安排高质量的导学,并让学习者承诺签字,这些操作都不难做到。

2.重视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说,一是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的不同会带来不同国别的学习者在認知、思维等方面的差异。Norenzayan、Grossmann认为西方文化属于任务导向,个体强调效率和任务本身,以至于他们较少关注社会线索;而Hong和Blomqvist、Nisbett发现,东方文化属于关系导向,强调关注他人的感受和心理,使个体对社会线索更加敏感。所以在制作教学视频时要注意,中国学生更偏向于教学视频能够提供熟悉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形象等社会线索。第二,如上文所提到的,与个人主义文化下的学生相比,集体主义文化下的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动机相对较差,依赖性相对较强,所以在制作学习视频时应当特别注意,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结构化的导学内容,更多地发挥教师自身的特点,不能单纯采用任务导向型的教学方式。第三,在课程过程中,中国文化属于社会权利指数高的文化,不像美国文化中,在课堂上师生地位平等,课堂气氛容易活跃起来。中国文化下的课堂,“师道尊严”的教育价值取向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学生和教师的意识之中。这样文化氛围和教学氛围会在很多程度上影响课堂讨论和活跃课程气氛,进而损害学生在开放式学习中的行为动机。当然,这个问题也涉及到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3.关注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目前,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意识到,课堂形式上的变革也意味着课堂教学观念上的改变。从传统课堂到MOOC、到“翻转课堂”、到SPOC,这个过程中都包涵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都是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的转变。然而,仔细思考这两种教学理念中的优势和不足,就不难发现,实质上在课堂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中也有不少问题。特别是当在中国环境背景下,中国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直接造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容易取得成效。实际上,已有很多文章提出,想要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开放式的学习,在教学理念上既不能按以前的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完全按照新型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而应该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建立一种“混合式”(Blended-Learning)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在试图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结构化的指导和导学,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方式或许才是更好适合中国教育教学环境的。

五、结束语

何克抗教授在探讨“翻转课堂”本质的文章中提出,课堂模式的转变和变革是具有内在逻辑和理论支撑的。无论课堂结构如何变化,其最根本的内容也离不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核心要素。他用国内“跨越式教学”所用的创新教学模式为例,说明了“翻转课堂”所创新出的课堂模式也是这四个要素综合变化的结果。实质上,无论是MOOC、“翻转课堂”还是SPOC的教学模式创新,都离不开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综合变化。而这四个要素中,容易被教育工作者所轻视的,也是教育工作者最难把握的一个要素,即学生。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其自身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都与学习效果息息相关。无论课程模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只有那些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将知识的被动灌输和消极接受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构建和内化吸收的变化才有意义。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翻转课堂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