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摘要:针对复习中的一些低效现象,提出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科学复习模式,通过梳理核心概念选择主题;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知识网络;拓展延伸主题,实现持续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以达成复习的高效。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教学;复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115
复习课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的课型,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上好复习课既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觉得复习课很难上出新意。如何才能让复习课真正发挥教学功效,让学生在生动、富有生机的复习课堂中愉快地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用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模式,探索初中科学复习教学的高效设计。
一、“主题教学”与科学复习教学
1. “主题教学”简介
美国学者Susan Kvoalik及其团队于1982年提出 “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简称ITI)他们认为:“主题”是学科的中心组织者,能将学科内片断化的零散知识组织起来,恰当的主题能创设知识间的网络连接、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参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开拓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能使學习者从多重的视野角度和多维的层面接触知识、理解知识,使大脑中的“知识地图”更趋于丰富和牢固。
2. “主题教学”与科学复习
“主题教学”的核心是“课程整合”。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通过对内容的整合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理解科学”。将复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基础相联系,通过主题整合的形式将不同的复习内容有机地组合成新的整体,通过主题,把分散的知识点聚集成新的单元,这样就超越了原来分散的知识点,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主题教学”式科学复习模式
“主题式”科学复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学生围绕复习的主题展开自主探究、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以达到高效的、系统的复习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1. 围绕核心概念,选择合适主题
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希望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或者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能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自然科学中一些统一的概念与原理成为本课程学习的核心概念。例如:物质、运动及其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平衡,守恒等。我们在确定“主题教学”的主题内容时,就应该将这些核心概念进行分类和综合,梳理概念间的联系,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并体现科学课程的特点,关注科学、社会、技术以及工程之间的联系,关注当前科技的前沿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围绕能量转化与守恒、能耗、限重限速制动等核心概念可确立“电动自行车的科学”主题;围绕液体压强、水的比热、气候影响因素等核心概念可确立“修建水库中的科学”主题;还有跨化学生物学科的“生活中饮食”主题、“泳池中的科学”主题等,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2.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主题情境
“科学即生活,生活即科学”。学习科学是为能解释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或是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的现象创设复习的主题,让复习的科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使复习的知识更加具有价值,也使得复习更加有趣味性。
3. 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知识网络
在创设的主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探究等多种形式,激活原有知识,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类、综合等多种方法,将知识串联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主题式的复习之下,既巩固了已学知识,并在对所学知识的分析、比较中学会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也在复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快乐,让学生在灵动、鲜活的课堂中将知识从“无序”变为“有序”,由“零碎”成为“整体”。
4. 拓展延伸主题,实现持续学习
学生的科学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复习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通过课后任务的设置、拓展实验的开发等多种手段,将课堂复习的主题内容拓展延伸,让课堂上所复习的主题内容持续到课后,让学生在课后也能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案例——“汽车与人类生活”
1. 主题选择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物质间的转化与反应、机械效率等是核心的科学概念,也是九年级科学复习时重点涉及的内容,将这些核心科学概念有机结合作为“主题式”复习的内容,既把握了科学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复习再次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网络的构建。
汽车已经是现在人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汽车,甚至不止一辆,汽车上又有许多的科学知识,涉及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机械效率、物质间的转化与反应、压力压强、摩擦等诸多科学的核心概念,同时,汽车大量使用也引起了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住过环境问题。将“汽车与人类生活”之情境作为复习能量转化、物质间反应等知识复习的主题背景,既能迸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能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很好地诠释科学服务生活的理念,也建构了系统的科学知识网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以上情境设置,以及主题的选择,本节课制定以下学生需掌握的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汽车的发展史,能够从中找出汽车的动力、机械效率、节能、环保、安全、美观、舒适等方面是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体会科学发展的伟大之处;(2)通过对电动机能量转化的分析,动手做了电动机的实验,能用实验测定电动机机械效率,通过分析、推理,能建立电动机能量转化模型,并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通过课前对尾气处理方式的整理和归纳,能设计简单的处理尾气的方法,并能画出装置图,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形成节能、环保的意识;(4)通过对汽车安全气囊内气体工作情况的分析,能推测气囊内物质的性质,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适应的思想;(5)通过对整堂课对汽车各方面的探究,将汽车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分析和探究,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本主题的重点是对电动机机械效率的复习、多种气体混合时尾气处理装置的专选择和设计,难点是电动机效率测量以及模型的建立和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
2. 教学过程设计
(1)主题情境创设,引发学习兴趣
【调查引入】:家里有一辆汽车的同学请举手!家里有两辆及以上汽车的同学有哪些?
汽车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汽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设计意图:提出复习主题,创设主题情境。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学习的主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激情,又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科学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凸显科学的实用性。)
(2)跨学科主题复习,建构知识网络
【介绍汽车的发展史】:纵观汽车发展史,你认为设计者在哪些方面寻求着突破?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寻求突破①车的动力以及机械效率;②能节约能源又环保;③驾乘者能舒适、安全,车型能更美观。
(设计意图:教师回顾汽车的发展史,介绍不同时期汽车的特点以及优越性,让学生能分析出汽车发展的方向,这也即是本节主题复习课主题内容的具体化,为构建整堂课的知识网络架构框架。)
【问题一】:车的动力和机械效率如何发展?
介绍纽卡伦蒸汽机、瓦特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的机械效率,发现随着发动机的不断改进,机械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猜想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会达到什么程度?
教师明确任务:测一个电动机的机械效率。
教师以系列化问题作为铺垫:电动机的能量怎样转化?电动机的机械效率指什么?要测电动机的机械效率,需要哪些物理量?怎样来测这些物理量?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如图所示的有关电动机的能量转化图。
学生实验,测定电动机机械效率。
小结:测定电动机的机械效率,关键要能建立电动机能量转化的模型。
巩固练习:(题略)。
(设计意图:通过系列化的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巩固练习等手段,既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串联和提升,将本节课主题下的物理学知识——机械效率分主题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
【问题二】:汽车如何做到节能环保?
汽车尾气成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尾气中含有CO,氮氧化合物,SO2,CO2等有毒有害物质。
教师明确任务:为汽车模拟设计一套简易的尾气处理装置,除去尾气中的CO、SO2(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能处理CO、SO2CO、SO2,CO2,氮氧化合物等多种有害成分的尾气处理装置。)
学生在课前任务(尾气处理方法的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以下方案:
【资料链接】: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介绍。纯电动(上接第116页)大巴的“0排放”。
(设计意图:该分主题知识为化学知识——尾气处理。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解决一个综合性实际问题,融合了尾气处理的多种特征从而认识了尾气处理的整体事实,从学生所设计的装置图可以看出,对尾气处理的整体认识已较为完整,学生不仅考虑到多种尾气的处理,有部分同学还考虑到将尾气中的有用部分回收再利用。)
【问题三】:汽车如何更好地保障驾乘者的安全?
【资料链接】:了解汽车的安全气囊以及安全气囊内的物质。
根据安全气囊的工作状况,请你推测气囊内的物质有哪些化学性质?
说一说儿童安全座椅为什么能保护儿童坐车安全?
(设计意图:该分主题融合了生物学知识和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用途来推测性质,巩固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是相适应的等,也将主题的知识网络建构得更加完整、豐满。)
(3)主题拓展延伸,实现持续学习
【课外任务】:查找资料,试从车辆外观、驾乘的舒适度、保护系统等角度,设计让汽车更美观、更舒适、更安全的方法。发挥想象,预测下阶段汽车发展的方向会如何?
(设计意图:此部分为拓展延伸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地、大胆地进行科学的猜想,以刺激学生的思维的飞跃发展。)
3. 教学反思
“主题教学”复习立足于学生经验基础,以主题整合资源为载体,通过主动探究,积极建构,实现学科知识之间、学习与社会、学习与学生自身的整合,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习的迁移。
(1)创设生动课堂,使复习不再枯燥
“主题教学”复习情境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动形象,能快速将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本节课以汽车为主题,将机械效率、尾气处理、物质的性质等知识的巩固放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并以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达到了十分理想的复习效果。
(2)凸显学生主体,使复习不再灌输
“主题教学”复习,一改“知识点反复再现”、“题海战术”等低效的复习方式,而是在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合作地通过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等手段建构知识网络,解决科学问题,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亲手做,亲自看,独立想,形成了科学意识,提升了科学素养。
(3)关注学习方法,使复习不再无序
本节课,学生在建构不同知识网络时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有实验探究,有方案设计,有分析观察等等。复习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一些已学的知识点,而是能用合适学习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分类,进而得到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即使碰到不熟悉的知识也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本节课有意让学生关注学习方法,为后续复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 冯,王伟群.让化学成为关注社会问题的工具——二氧化硫性质主题式复习教学设计与实施[J].化学教与学,2016(1).
[3] 任宁生,陈 凯,徐 惠.基于生活问题的主题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泳池中的化学,[J].化学教与学,2013(9).
[4] 康永军,主题探究式初中化学实验复习的实践——以“探究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4).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