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分析

2017-05-27 12:13潘彩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孤独症社交能力融合教育

潘彩英

【摘要】 目的 分析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

方法 124例孤独症患儿,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结构化教育护理, 观察组行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语言、社交、感知觉、健康行为评分分别为(23.16±11.21)、(20.16±10.23)、(21.26±9.41)、(22.16±6.47)分,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护理孤独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改善患儿社交能力, 减轻社交障碍, 且可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融合教育;孤独症;社交能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06

孤独性障碍简称为孤独症, 多发于儿童期, 是一种精神神经发育障碍病, 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有语言交谈及人际交往的障碍、兴趣单一或重复性活动等;大多数患儿存在无法生活自理、社交能力障碍等不良现象[1]。本文旨在分析孤独症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本院医治的124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者均与美国第5版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2]中孤独症诊断标准相符;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婴儿痴呆等。按护理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32∶30, 年龄2~6岁,

平均年龄(3.14±1.24)岁, 病程5个月~2年, 平均病程(1.06±

0.45)年;对照组男女比例33∶29, 年龄2~7岁, 平均年龄(3.25±1.26)岁, 病程6个月~2年, 平均病程(1.14±0.75)年。兩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结构化教育护理, 评估其个体障碍程度, 制定护理干预方案, 由专业医护人员执行。训练患儿辨别游戏区、学习区、物品放置区;训练利用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或图片、文字、身体姿势等方法帮助患儿理解内容;帮助患儿建立有秩序的行为习惯;训练语言、社交、模仿及生活自能等能力。

观察组行引导式联合融合式教育护理:①院内护理:引导教育机构环境模仿幼儿园改造, 由3名护士组成引导教育组, 须穿戴教师服装, 引导教育1次/d, 40 min/次, 连续教育3周。护士多与患儿正常交流, 克服交流困难, 引导患儿建立正常社交模式;开展社交专题课, 护士角色扮演, 训练患儿社交能力。家长邀请比其大3岁左右的健康儿童到患儿家中活动, 1 h/d, 带领患儿玩耍、学习, 建立家长微信群, 分享交流。定期组织志愿者为患儿播放故事影片或动画, 组织其他科室患儿一起观看, 鼓励表达自我情况, 带动自由表达, 集体活动开展3周。②社会护理:社会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护士行健康宣教, 监督环境设施改造, 引导与健康儿童建立友谊, 定期组织互动交流, 鼓励家长定期加入亲子课堂, 引导患儿融合社会。③家庭护理:护士建立微信群、电话或家庭等随访模式, 嘱家长多带患儿参加社区、户外活动以融合社会, 引导患儿积极参加活动;制定出院计划, 监督家长完成融合任务, 带患儿进行1 h/d的户外活动, 完成购买食物、去银行、照顾小动物、装扮游戏、洗衣服等融合护理主题任务, 每周1个主题。

1.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3, 4] 参照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评估两组社交能力, 从语言、社交、感知觉、健康行为4个方面评价, 分值0~179分, 分数越高, 则社交能力障碍严重。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按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 从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评价, 0~100分, 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社交能力比较 观察组各项社交能力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引导教育法以引导、诱发教育方式为主, 激发儿童学习动机;以节律性、娱乐性意向, 达到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目的, 解决其实际问题, 理念与孤独症儿童教育相符。融合教育是一种新的康复治疗孤独症儿童的理念, 是针对问题患儿的孤独症、交流困难、情绪行为等社会问题, 顾及学习者需求, 强化教育体系职能, 接受公平教育的一种全新教育法[5]。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护理, 不仅是个体至社会的训练, 同时还可通过环境影响个体, 从社会到个体的一种护理模式, 有助于促进患儿融入社会。本研究结果中, 观察组语言、社交、感知觉、健康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提示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入教育可改善患儿, 提高社交能力, 且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孤独症首要核心问题是社交能力障碍, 单纯采取结构化教育, 可帮助改善部分患儿, 但多数患儿仍存在严重社交困难。因此, 本院在引导式教育基础上联合融入教育护理, 通过改造教育机构环境模仿幼儿园,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组间多渠道、多层次的引导教育组, 引导患儿建立正常社交模式;同时, 开展社交专题课, 护士角色扮演, 训练患儿社交能力。孤独症患儿的另一核心问题是语言障碍、感知障碍, 约90%患儿存在语言障碍。孤独症患儿采用结构化教育后, 语言能力、感知觉能力均得到改善, 但该教育方式注重普通与特殊儿童间的差异, 易加重患儿孤立性, 限制其语言、感知觉得到更好的改善[6]。针对这一问题, 引导教育联合融入教育护理法, 重视正常儿童与孤独患儿相似性, 提倡于同等环境中采取激发引导手段, 利用主题课、集体活动作为融合教育内容, 引导患儿发展主动自我体验, 语言交流, 带动孤独症患儿自由表达;家长与患儿共同执行购买食物、去银行、照顾小动物、装扮游戏、洗衣服等融合护理主题任务, 有助于改善患儿社交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孤独症患儿通过采取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入教育的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患儿社交能力, 减少社交障碍, 且有助于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静, 王丹洋, 周海燕, 等. 心理剧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社交障碍影响的个案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12):1471-1474.

[2] 师乐, 李素霞, 邓佳慧, 等.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谱系障碍的变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 41(4):253-256.

[3] 刘超, 卢斌, 张瑜, 等. 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12):1277-1281.

[4] 彭丽, 谢辉, 梅文秀, 等. 孤独症儿童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31):3723-3726.

[5] 姚萍, 陈军, 于慧丽, 等. 孤独症儿童医疗干预结合融合教育治疗30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1):122-124.

[6] 郭奎芳, 胡霄, 蔡佳, 等. 孤独症患儿行为问题及其与父母孤独症特质和家庭功能的相关分析.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3):

148-153.

[收稿日期:2016-10-26]

猜你喜欢
孤独症社交能力融合教育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