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秀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65-01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力、不断推进与变化的动态过程。而真正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应该有效利用课堂中的资源,灵活应对课堂中鲜活的生成信息,从而使课堂更高效。本文就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1.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有一位名人说过:"数学是一门别具匠心的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将现实素材引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将数学问题展示给他们,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时,我先出示一份土地拍卖公告,后提问学生,同学们"拍卖",听说过吗?
生:听过。
师:这是一份土地使用权拍卖公告。如果我们参与竞买,那么需要了解这块土地的哪些情况呢?
生:面积。
生:地理位置。
生:价格。
生:形状。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土地的形状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无论这块地是什么形状,计算面积时,我们都要运用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这样,我在很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起铺垫作用。
2.大胆猜想,让课堂"灵"起来
布鲁纳认为:儿童智慧的潜力是巨大的,但绝大部分还没有挖掘出来就浪费掉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形成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學《搭配中的学问》时,我先出示图片:短衣,长衣,短裙,长裙和长裤这五种,让学生进行搭配,要求是:上身任选一件,下身任选一件算是一套。
师:大家首先猜一猜有几种穿法?
生甲:3种;
生乙:6种;
生丙:8种;
……
师:这是大家的猜测,看看到底可以搭配成几种。
学生充分探索后,把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
生:短衣——短裤,长衣——长裤,短衣——裙子,3种;
生:短衣——短裤,长衣——短裤,短衣——裙子,长衣-裙子,长衣-长裤,5种;
……
生:(1)长衣-长裤
(2)长衣-短裤
(3)长衣-裙子
(4)短衣-长裤
(5)短衣-短裤
(6)短衣-裙子
(6种)……
这一过程,让学生自己猜想、验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新知,总结出要有规律的搭配才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积极探索、享受成功的氛围中学会学习。
3.合作交流,让学生"动"起来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思维得到放飞。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我先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
师:选1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方式去探究问题。)
师:学生汇报。
第一步,量角求和。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三角形的度数,并展示部分小组的答案。学生的汇报出现答案不是惟一的,都发现了三角形的三外内角和接近180°。
第二步,拼折验证。用度量的方法验证,得到的结果不统一,有没有比度量更粗确的验证方法呢?此时,我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
(1)用拼的方法:把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的度数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用折的方法:把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向内折,这三个内角就的;并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的度数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4.体验成功,让学生"用"起来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首要责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书本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不知所措。"因此,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课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还记得拍卖土地吗?(出示信息:拍卖如下图形状的一块土地,底价是每平方米200元。有一位开发商准备用50万元买这块地。你认为,买这块地准备了50万元,够不够?怎么算的?
生:够!这块地的面积是(60+100)×30÷2=2400(平方米),需要2400×200=480000(元)。
师:肯定吗?不改啦?(大部分学生同意。)
生:可能不够。因为是拍卖,价格可以往上升,50万元也就不够了。(有一个学生举手。)
生:如果这块地没有人竞买,那48万元就够了。(又有一学生起立。)
师:我们同学的意见是50万元买这块地,可能够,也可能不够,是吗?所以,启发我们思考问题要联系实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享受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