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分析

2017-05-24 23:20罗实军
魅力中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小学语文

罗实军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其中所具有的人文特色魅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从小学阶段就要注重语文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因素,并进一探讨了加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 培养

一、语文与人文素养

1.什么是语文

简单说来,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语言里面又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我们知道口头语言比较随便随意,而书面语言比较规范准确。同时,语文也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这也要求我们能将语文课本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什么是人文素养

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为对象、以人为中学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那么,素养就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定的思想。

3.两者之间的联系

语文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语文的学习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

1.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

小学生刚刚接受系统的教育,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文字仅仅处于认识阶段,不能灵活的运用,在学习时面临很大的困难。而培养人文素养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知识作为依托,这些都是小学生不具备的,而一味的灌输教育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2.有同情心和爱心,同时也有很多负面情绪

小学生都喜欢热闹的环境,愿意跟其他同学一起玩耍,而且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能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也乐于照顾小动物。这些与老师和家长平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在课文中也有很多助人为乐的例子,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遇到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同时还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此时小学生会流露出强烈的嫉妒情绪;当教师批评自己时,又会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一切出于本能反应,无法判断事物的是非对错,也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有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1.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素养

首先我们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知道教师很多都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工具。学生机械地接受,被动地学习,何来人文性?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师生之间做到平等的交流学习。

2.教师的人格感召力

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教师一定要发挥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可以从思想、道德、行为、气质、知识、能力这些方面体现出来。教师的人格越高尚,就会对学生的感染力、号召力越强。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磁场,吸引着不同的人,教师的磁场是非常强大的,因为小学生的思想并不成熟,对社会的了解并不深刻,教师对其的影响是非常大且深远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奋进,拥有高度的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

3.语文课本培养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说学史可以明智,通过学习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诗经》《论语》,以及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或者书写这些优美的篇章。当然,我们不能说祖先留下来的都是好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古代文化的筛选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古代文学中学习到优秀的文化知识。

4.走进生活,感受人文精神

现在很多学生在学校表现得很自私。主要就是因为现在基本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上,很容易养成自私的毛病。所以只有让学生走进亲人,感受浓浓的亲情,才能理解父母的艰辛。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很多学生不乐意这样做,感觉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己的所有要求父母也应该全部达到,却不懂得感恩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有让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合格的子女,才能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亲情,才能享受、珍惜这份亲情。

5.语文实践,提高人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喜欢朗读古诗,品味诗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开展语文活动比赛,比如书法比赛、作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人文科学讲座,让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对古代、近代名著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去春游,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川,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云:“读万卷書行万里路”,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中去感受祖国的美好。

6.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在不同的墙壁上设置一些名言警句、历史文物、外国文化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人性的美,才能使他们不断学习,做一个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有文化素养的人。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创造如痴如醉的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如朗诵古诗、作文大赛、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新一代有才华、有思想、有文化底蕴、有人文精神的学生。在小学这个刚对世界有认知的阶段,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家长、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留下来的文化是不可磨灭的。一个民族一定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精神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严梦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200.

[2]刘建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8):54-55.

[3]陈霞.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169.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小学语文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