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京浩
古有四喜,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喜中,尤以“金榜题名”最受文人推崇,因为这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成为古代文人一生的追求。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衣食无忧,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正是广大书生毕生的愿望。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可以“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更可以“春来登高科,升天得阶梯”,最终“朝为田舍狼,墓登天子堂”。以上诗句正是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生动描述。然而科举之路谈何容易,有的人一辈子屡战屡败,最终也没能金榜题名。而且高才“难第”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孟浩然、杜甫等人。不过也有的人屡败屡战,并未气馁,等待人生的机会,最终金榜题名。中唐大诗人孟郊正是典型的例子。
孟郊在其艰难科举路上穷尽一生精力,历尽艰难险阻,志在金榜题名,走上仕途。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给他开玩笑,硬是把一个风华正茂、志在远方的孟郊熬成了一个失意落寞、双鬓斑白的暮年之人。
坎坷科举路
唐代有“行卷”的蹊径,即文人将自己的诗文给高官高才之士阅读、欣赏,进而能获得名人的推荐,助力科举考试。唐代的王维、杜牧、韩愈均是获得显赫之人的推荐,从而圆梦科举。孟郊也不例外,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其先后“行卷”地方的河阳三城怀州节度使李芃和中央的主持礼部贡举的国子祭酒包佶,但自己的作品最终石沉大海,未能如愿。贞元六年,41岁的孟郊来到长安参加科举,不幸落第。穷困潦倒的生活,残酷的现实不禁让他愁上心头,遂作《落第》诗。“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考试失利的抑郁之情不禁让他“愁物及物”,连美好的春光在他眼里也是满眼“冰”愁。最后两句更是难免让人心生悲悯。贞元九年,孟郊再次来到长安参加考试,然而不幸的是,他再次落榜。这次落榜的“愁”与“苦”在他的《再下第》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命运、现实似乎就是这样,它总是想把你逼向绝境。
无尽辛酸情
科举是一个孤独的旅程,其中的辛酸、痛楚,恐怕只有当事人本身才能体会到。孟郊是一个感性的人,他不如李白浪漫,所以固然不会像李白一般灑脱,不在乎功名利禄。换言之,他正是无数普通文人的生动写照,所以必然也会流露不满,发牢骚。《叹命》正是其感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的最好体现。“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题诗还问易,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作者志于学近三十年,但是运气从来没有好过。每次考试前去算卦,得到的均是蒙卦,即下下签。不想这果真是天命。我一介书生,不仅没有因文学才华飞黄腾达,相反,却因为其穷困潦倒。与其这样,还不如像农民一样,老老实实地在家耕地。孟郊这一首诗,用真切朴素的语言、轻描淡写的叙事再加上自嘲的语气,将其一生的坎坷科举路道出了其无限的辛酸。此外,其在《下第东南行》里说道,“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失意容貌改,畏途性命轻。时闻丧侣猿,一叫千愁并”。因为考试失利,江河都陪伴我哭泣,并且他身心俱疲,满脸憔悴,甚至想到轻生。然而孟郊是一个大孝子,他深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又怎能真的轻生呢?这牢骚、这愁苦,也只是其道不尽人生愁苦的无限辛酸吧。不难看出,其“诗囚”的称号与其坎坷的科举路密切相关。
春风得意时
公元795年,母亲裴氏见儿子终日苦吟,劝他再去应考中试,借以慰藉落寞心情,也为生计,“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贞曜先生墓志铭》)。46岁的孟郊决定最后一搏。本怀着刑法当中“间接故意”的心态(即不关心结果、破罐子破摔),可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孟郊考上了。其怀着无比兴奋、得意洋洋的心情,写下名篇《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策马之“疾”和观花之“速”,烘托出诗人情流的奔腾跃动,将孟郊因中举而一日看尽长安繁华的兴奋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虽有自夸之嫌,但是却让人体会不到,因为这是孟郊感情的自然流露,诚而无伪,毫不矫饰,做到了“真”。这是孟郊压抑后的大声歌唱,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孟郊一辈子为了科举考试奔波劳碌,历经种种困难,好在他最终成功了。虽然他一生还是穷困潦倒,但是和那些永远都没考上的考生来说,他是个幸运儿。千年后,当后人在了解孟郊的生平,读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时,不仅会敬仰其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多地,是发自内心地为孟郊高兴,为之动容。的确,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孟郊用他的才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诗”,什么是真正的“春风得意”。
参考文献:
1.陈述爵:“孟郊的‘得意与‘失意”,载《文史杂志》,2014年第2期,112-114页。
2.湛莹莹,乔阳:“春风得意之欢歌,满腹辛酸之热泪—浅析孟郊《登科后》”,载《赤峰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147-148页。
3.华忱之,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