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燕霞,李建萍,杨建梅,李莹,胡艳美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
牛燕霞,李建萍,杨建梅,李莹,胡艳美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31)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及康复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B组采用注射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治疗,C组采用醒脑开窍法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HCY水平、BI评分及NHI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C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0.01)。B组治疗后HCY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HCY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
针刺疗法;脑梗死;水针;同型半胱氨酸;腺苷钴胺;针药并用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复发和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1]表明,我国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升高,且HCY水平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40例,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穴位注射治疗4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20例脑梗死恢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中相关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相关标准,并经CT或MRI扫描确诊。
1.2.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以测定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为准,认为≥10mmol/L即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其中10~30mmol/L为轻度升高;30~100mmol/L为中度升高;>100mmol/L为重度升高。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为40~80岁;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异常、感染、甲状腺疾病及半年内服用叶酸或B族维生素制剂的患者;②病情危重、一般情况不稳定或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③有免疫性疾病、肿瘤患者;④在治疗过程中因某些原因中断治疗或影响检查结果的患者;⑤过敏体质、晕针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不能耐受针灸治疗而中途要求退出治疗者;②受试者因个人原因要求中途退出治疗者(如外地出差较长时间等);③试验期间发生其他严重疾病而不能继续进行治疗的患者;④在观察期内接受其他与本病相关治疗的患者;⑤未按规定时间完成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的患者。
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及康复治疗。
2.1 A组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取水沟及患侧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穴。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内关直刺0.5~1寸,行提插捻转泻法1 min;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每2~3 d针刺1次;三阴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5寸,行提插补法,以患者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直刺1~1.5寸,行提插补法,以患者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取穴时,患者需屈肘120°,直刺1寸,行提插补法,以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行提插泻法,以患者下肢抽动3次为度;针刺风池穴时,针向对侧眼睛方向,震颤进针0.5~l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 min;完骨、天柱两穴操作同风池穴。
2.2 B组
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取穴分两组,①患侧肩髃、曲池、环跳、足三里;②患侧肩髃、手三里、阳陵泉、承山,两组交替使用。如患者患肢局部出现疼痛、痉挛,可选择阿是穴进行穴位注射。采用10 mL注射器和6号半针头,将0.9%氯化钠溶液10 mL与注射用腺苷钴胺(福欣康林,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 g混合。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穴位局部进行标记,常规消毒后,医者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垂直刺入穴位皮肤,以针感有传导或有酸、麻、胀、痛感为宜,回抽若无回血,即可将药液缓慢注入。上肢穴位每穴注射2 mL,下肢穴位每穴注射3 mL。拔针后,每个穴位需按压2 min,以避免刺伤血管导致皮下出血。
2.3 C组
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治疗同A组,穴位注射治疗同B组。
3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6次,周日休息。4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1 观察指标
3.1.1 血浆HCY水平
3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空腹静脉采血,由本院检验科室检测血浆HCY水平。
3.1.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Barthel指数(BI)评分以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1.3 神经功能
3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检验。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HCY水平、BI评分及NHI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C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0.01)。B组治疗后HCY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详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
表2 3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时间HCY(mmol/L)BI评分(分)NHISS评分(分) A组40治疗前18.15±5.5441.38±17.0210.40±4.70 治疗后 14.69±4.811) 49.88±17.741) 8.25±3.911) B组40治疗前18.58±6.0639.63±19.8211.28±5.19 治疗后 14.55±4.591)3) 50.75±20.681) 8.43±4.401) C组40治疗前21.73±16.8342.00±20.099.63±3.10 治疗后 14.97±11.971)3)5) 60.25±22.811)2)4) 5.45±2.231)2)4)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A组比较2)<0.01,3)<0.05;与B组比较4)<0.01,5)<0.05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因。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脑梗死的研究已受到高度关注,一般认为血浆HCY>10m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尽管HCY的致病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但其作为脑卒中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Wald DS等[4]的Meta分析表明,血浆HCY每升高5mmmol/L,脑卒中的风险则增加59%;而HCY降低3mmol/L,脑卒中的风险则可降低约24%。丁修冬等[5]选择200例脑卒中患者与100例健康人,比较两组HCY、FIB、CRP、CHOL、TG、LDL-C、HDL-C的水平,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HCY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清除氧自由基,改善红细胞携氧能力,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增加脑组织血流,有利于脑梗死恢复。已有研究[6]证实,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明显降低血清HCY水平。郑苏等[7]研究证实,分期针刺能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HCY水平,并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目前认为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浆维生素B6、B12及叶酸浓度有关。高血浆HCY导致脑卒中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HCY进入血浆后发生自氧化,生成HCY二硫化物及众多氧自由基,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毒性作用,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生长。②高HCY可促使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致使血管壁增厚,导致闭塞性血管病的发生。③血管内皮与血浆高浓度HCY长久接触后功能失调,使血栓调控因子产生受阻,易致血栓形成[8]。因此,在脑血管病的防治上应注意尽早应用降低血浆HCY的药物[9]。此外,服用B族维生素和叶酸可能有利于降低HCY水平,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腺苷钴胺,又称腺苷辅酶维生素B12,化学名为5,6-二甲基苯并咪唑基-5-脱氧腺嘌呤核苷基钴胺。羟钴胺、甲钴胺、腺苷钴胺是从哺乳动物的组织中分离出的维生素B12的3种最常见的形式,但只有甲钴胺和腺苷钴胺可作为人体内酶的辅因子[10]。腺苷钴胺是维生素B12的活性辅酶形式之一,属于神经营养药物,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对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非常重要,为完整形成神经鞘脊髓纤维所必须的因素,可维持有髓神经正常生理和代谢功能,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及纤维,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腺苷钴胺的组织亲和力大而排泄缓慢,可直接被组织吸收利用。它还能抑制神经髓鞘异常脂肪合成,阻断神经纤维脱髓鞘的发生和发展,促进髓鞘主要成分蛋白质和类脂的形成,修复损伤的神经,快速缓解麻木、疼痛等症状。临床研究[11]也证明,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腺苷钴胺优于其他B12的非辅酶形式。研究[12]证实,腺苷钴胺片能降低血清HCY水平,但随着剂量增加,疗效差异不显著,同时该治疗对降低血清TC、LDL-C、APO-B水平也有一定作用。杨东娜[13]观察腺苷钴胺对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腺苷钴胺治疗组的Hcy测定值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腺苷钴胺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确。
穴位注射疗法是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经络是连续液相为主的多孔介质通道,穴位给药可通过此通道发生作用。药物被约束在经脉中而不向经脉外扩散,从而保证了药物的浓度,再加上组织液沿经脉的运输作用,药物可较快地到达病患部位,这种传递渠道比通过血液的全身性扩散其药物作用浓度要高,其特异性好,副反应小,因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穴位注射对药物疗效有放大作用,且穴位注射后疗效的有效期得到了延长,使疾病在这个较长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彻底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且C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0.01),提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张伟丽,祝立新,孙凯,等.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10):666-66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报,1996,16 (1):55-56.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医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4] Wald DS,Law M,Morris JK. Homocysteine and cardio- vascular disease: evidence on causality from a meta- analysis[J]., 2002,325(7374):1202.
[5] 丁修冬,杨江辉,霍爱梅,等.200例脑卒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及多危险因素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6):337-339.
[6] 尹丽丽.不同时相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 (1):7-8.
[7] 郑苏,彭力,罗强,等.分期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 (6):436-439.
[8] El Kossi MM, Zakhary MM.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context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stroke[J]., 2000, 31(8):1889-1892.
[9] 刘贵京,高红旗,呼金田,等.山楂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3, 6(4):295-296.
[10] Gregory Kelly. The coenzyme forms of vitamin B12: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therapeutic potential[J], 1998,3(1):459-471.
[11] 王志良,冷健,崔红燕.腺苷钴胺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事,2006,20(2):122-125.
[12] 霍宏俊,管会苓,秦海秋,等.不同高剂量叶酸及叶酸与腺苷钴胺片联合治疗高HCY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165-167.
[13] 杨东娜.腺苷钴胺对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6):133- 134.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Injection on the Hyperhomocystinemia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injection on the hyperhomocystinemia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hyperhomocystinemia were randomized into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hree groups were intervened by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he group A was by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 group B was by acupoint injection with cobamamide for injection and the group C was by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injection treatment. The change of the plasma homocysteine (HCY) level, the Barthel Index (BI) score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Each index (the HCY level, BI score and NIHSS score) in the three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treatment(<0.01). Each index in the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group A and group B after treatment(<0.05,<0.01). The HCY level of the group B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group A. Conclusion 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inj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HCY level of the convalescent stag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yperhomocystinemia,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nerve func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Cerebral infarction; Hydroacupuncture; Homocysteine; Cobamamide;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1005-0957(2017)05-0537-04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5.0537
上海市徐汇区卫计委科研项目(SHXH201340)
牛燕霞(1977—),女,主治医师,Email:doctniu@126.com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