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管理者:如何走向教育家

2017-05-22 07:30赵丽娜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未来教育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育家管理者行政

赵丽娜/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教育行政管理者:如何走向教育家

赵丽娜/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教育行政管理者是指在国家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中,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具体从事教育活动的群体。随着社会对教育家需求热情的不断高涨,人们普遍希望教育行政管理者也能成为教育家,以更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行政学院的一项对县级教育局长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教育局长希望自己成为教育家型的教育局长,以便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教育事业上。那么,教育行政管理者能否走向教育家?走向教育家的路径又在何方呢?

教育行政管理者成为教育家的可能性分析

实践证明,教育行政管理者可以成为教育家。纵观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身居教育领导者而又是教育家的不乏其人。远至近代,代表人物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蒋梦麟,前者是中华民国第一位教育总长,后者被誉为“现代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部长”。他们在任教育总长期间,都为规范和提升中国现代教育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或许有人质疑,这两位历史人物之所以成为教育家,并非因为他们担任教育总长一职,而是缘于此前已有的教育成果,以及之后在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和取得的教育成就。其实,这正说明“一流教育家”的成长是多种因素合力促成的。一流教育家是教育家中的佼佼者,我们不能用这一标准来界定教育家的内涵,因为过高或过低划定教育家的标准都不利于教育家的成长。从这一论点出发,单就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教育影响力来看,蔡元培、蒋梦麟都可被称之为教育家。因此,仅总结他们任职教育总长期间的共同之处,即都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心怀远大的教育理想;勇于改革,积极实践教育思想;不惧权贵,敢于和阻碍改革发展的顽固势力叫板;未将教育总长视为带来荣华富贵的高官爵位,不利于教育改革推行的职务宁可辞职不干;尽管任职时间不长,但对中国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有鉴于此,他们都无愧于教育家的美誉。

时至今日,被称为当代教育家的魏书生和李希贵,他们都是从专家型教师、校长走上教育行政领导岗位的。这两位基础教育践行者之所以被誉为当代教育家,一是他们懂教育,“学校工作的经历使我明白,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行政命令是靠不住的”。因此,李希贵找到了对学校实施教育思想引领的办法——用故事传播思想;二是他们懂得如何当好教育局长。魏书生坚信教育局长就是一个大班主任,是为教育服务的。因此,多年来他一直践行着“教育民主,科学管理”的教育思想;李希贵不忘身为教育者的责任,他多次深入教学一线,写出了在全国教育领域颇有影响的“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三是他们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突出成绩。比如,李希贵就任教育局长期间,充分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放权于校,建立新型政校关系,推出了一系列直击教育核心的改革举措;四是他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不忘研究教育规律,形成了各自颇具影响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界肯定了教育行政管理者可以成为教育家。“孕育教育家的人群,不应也不可能人为划定,一切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管理者、理论研究者等,都有摘取教育家桂冠的权利和机缘,主要看自身的付出和努力”。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卓晴君谈及教育家认知标准时指出,“教育家办学,既包括教育家校长,也包括教育家教师和教育家行政管理干部”。一些学者在研究教育家类型时,将教育家式行政管理干部称之为行政型或政治型教育家。

成为教育家是教育行政管理者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一种客观需要。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代表政府在行使管理一方教育的政治职能,这种在宏观上、政策上、导向性上的管理职能,比学校管理、实际教学对教育的影响力更大,涉及面更广,因此与之相适应的责任与使命更大。比如,教育局长是当地教育行政决策者,对当地教育发展有全面规划、实施和评估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县、市教育局长还是基于本地区发展实际,将国家推行的各项教育改革进行到底,贯彻始终的关键人物。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郭振有所言:“一个好局长就是一方好教育。”他认为,“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一个好局长就可以带好一大批好校长,带出一个好风气,解决好教育的各种问题,从而带好一个县的教育”。上述观点,凸显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管理教育的官员,理应比教育领域的专家更懂教育,这样才能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运筹帷幄,有的放矢。

“教育家”式教育行政管理者的特质剖析

何为教育家?有学者认为,教育家的特质可以概括为教育的自觉性、意志的坚持性、强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反思、批判过程中的创造性;有学者认为,教育家必备的内在品质有博爱之心、独立思考和不懈求新、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品质,并在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生教育思想、论著等成果。上述观点从内在或外在的某些视角剖析了教育家的内涵,但有一定的狭隘性。学者刘庆昌首次从教育理论视角对教育家的内、外在特点进行了规定。他认为教育家的内在特质是,教育家首先要是个教育者,一个兼具“教育精神”和“教育智慧”的教育者就是教育家,“爱智统一就是教育精神的实际内容”;而教育家的外在特征,也就是教育家的标准即是一个有实践、有素质、有创造、有成就、有影响的教育工作者可称之为教育家。笔者从这一论述出发,结合教育行政管理者的群体特征,及历史与现实中行政型教育家的成长轨迹,将行政型教育家的特质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不唯官。教育行政管理者具有政府官员和教育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身为“行政人”要服从上级的教育命令和指挥,其注重满足的社会需求可能是一定时期内的,也可能是某种权宜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身为“教育者”,要以人的培养与成长为第一根本,以尊重教育规律、培养对象的内在需求为基本前提。如果以“行政人”为主导,可能在推行教育的方针政策、谋划教育的改革发展、开展教育的实践活动时,具体管理者为谋官位的稳定而放弃改革的初衷,或为追求不适、不实的教育光环而违背教育的本真和内在规律,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教育家的。只有以“教育者”的身份为主导,才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为教育愿景树立远大目标;才能在实践中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取得为世人称道、并有影响的教育成效。

专家型。从前面几位教育家的成长来看,他们都是专家型教育行政管理者,“专家型”是与兼具知识、能力和优秀品质教育者的内涵相一致的。蔡元培、蒋梦麟都是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的学者,教育理论、教育成果累积颇多;魏书生、李希贵从专家型教师、校长走上教育行政管理岗位。他们都在教学一线干了几十年,而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满足于当一个简单的教书匠,而是勤于思考,深入研究,形成了对教育独到的思想沉淀,并以此指导自己在教育局长的岗位上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可见,只有专家型教育行政管理者才能明晰教育本质,才是真的懂教育。而只有在懂得教育本真的前提下,才能参透教育政策的精髓,并在具体教育方案的制定、教育改革的推行上有智者之思想,勇者之作为;只有专家型教育行政管理者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效。

有远见。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人的培养必须着眼于长远,“远见”正是教育智慧的具体体现。比如,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升学率固然不能完全弃而不顾,但如果仅以此作为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那将会使教育的功能变得狭隘,从而违背教育的逻辑,背离基础教育的本质——“为培养合格公民、合格劳动者、专门人才打基础的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关注生命教育与意义提升的教育”。教育家式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唯有如此,一个国家的教育部长才能站在世界平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育更多的合格建设者而谋篇布局,深谋远虑;一个地方的教育局长才能为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来推行教育改革。没有远见的教育行政管理者,也就不会有教育能力和智慧,更不会有对教育精神的追求。而教育智慧是教育家的羽翼,教育精神是教育家的灵魂。

接地气。在我国“官本位”思想尚未消除的当下,身居行政高位而又能成为教育家的教育行政管理者必定是放得下“官架”,能“接地气”的人。“接地气”就是要经常深入教育基层,了解一个区域、一所学校的教育现状,倾听校长、教师的教育反馈,把握学生的教育需求。在熟知现实和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判断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否切实落实,才能高瞻远瞩,为下一步教育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经常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教育官员,无论官位再高,也和教育家的身份相去甚远。另一方面,“接地气”就是要在深入基层中勇于改革,并积极实践。教育家要有影响四方的教育思想,更要有改革与实践。特别是对于教育行政管理者而言,他们成为教育家的优势在于利用行政权力推行改革与实践,所以也被称之为教育改革家、教育管理实践专家。被称为教育管理实践专家的李希贵,大胆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如中考招生、校长聘任等。而魏书生则从“小事”着手,开展了影响一个城市教育发展的“五个一分钟”的教育改革。

有大爱。杰出的教育家都心怀大爱之心,大爱正是教育精神在教育家身上的折射。这种大爱是心怀祖国的爱,所以蔡元培才有“教育救国”的思想;这种大爱是对教育事业的痴迷,所以杰出的教育家才不迷恋高官,不惧权贵;这种大爱是对学生的一份责任,所以优秀教育家才会走近学生,读懂学生,才能视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第一要义。大爱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是一种高尚品格的内敛,一种永不停息的追求之境。所以,人们在探讨教育家时拟出了“教育家品质”“教育家精神”这样的命题。大爱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同一的,李希贵曾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所以,教育家型教育行政管理者要心怀大爱。只有这样的教育行政管理者才能对教育有一份坚守,不为名利所诱惑,甘于在一份岗位上持之以恒地工作。而只有持之以恒的教育管理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进而升华至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这样的教育行政管理者才能甘为人梯,为更多校长教育家、教师教育家的产生积极开垦孕育的土壤。

教育行政管理者走向教育家的实现路径探析

如上文所述,教育行政管理者可以成为教育家,但现实中有多种不利因素阻碍着他们走向教育家。教育家是对具有特定品质,并做出突出成就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者的一种最高称誉,不是所有的教育行政管理者都能成为教育家。但“走向教育家”应该成为教育行政管理者追求的一种工作理念,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那么,教育行政管理者如何走向教育家呢?

处理好多重角色。教育行政管理者兼具“行政人”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他们要善于在两种身份的矛盾中寻求统一。“行政人”的身份可以使其有更多的权力空间,从而为教育发展汲取更多资源;“教育者”的身份可以为教育改革把握发展规律、前行方向,从而使教育行政真正做到为教育服务。因此,“行政人”与“教育者”可以说是现实中不可分的矛盾共同体。这就需要教育行政管理者在把握两种身份共同作用的前提下,尽量促成二者的有机衔接。比如,作为区域教育领导要走向教育家,就必须立足于教育领域,把自身主要定位为教育者的角色,不断提升教育智慧,坚守对教育精神的追求,并用教育精神来引导教育行政的施行方向。同时,区域教育领导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把教育系统的各种理念、想法和规划渗透给政府领导”,促使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支持教育,发挥综合育人的理想功效”,进而为地方教育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促进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

提升行政与教育能力。身为教育行政管理者,在妥善处理双重角色的前提下,要提升行政能力。行政能力重在行政对教育的服务水平,要尊重教育事实和教育规律,下放办学自主权,突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把依法治教贯彻到行政工作的始终,实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同时,要提升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对教育的认知能力和自身在教育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教育行政管理者要做到真正热爱教育,不断学习和探究,丰富教育知识,努力成为教育领域的内行和专家。

积极实践并勇于改革。从实践到改革是行为上不断上升的两个层面。和其他群体相比,教育行政管理者成为教育家的优势不是教育研究成果的多少,而在于合理利用教育权力,大力推行教育实践与改革。实践就是要将理念付诸于实际工作中,让实践来检验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可行性。同时,实践中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深入基层、贴近教学一线,停于表、浮于面的实践不会取得理想成效。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领导者还要锐意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改革就要有“我行我素”的胆识,敢于冲出落后教育观念的桎梏,破解旧有教育制度的束缚。

追求教育家品质和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家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品质的代言。所以学者在阐释教育家内涵时才有“大爱”“人梯精神”“高尚人格”“坚守”等诸多饱含情感词汇的提及。“走向教育家”就是对高尚精神的追求,对个人人格的提升。那么,这样的教育家是不是离我们太远?其实教育家的精神就蕴含在实际工作中。比如,身为区域教育领导,在工作中敢于迎难而上,为教育环境的改变施加影响力,并增加自身的奉献率,这正是杰出教育家品格的体现;在工作中追求教育理想,追寻优质教育,为一方区域学生的健康发展担当。

猜你喜欢
教育家管理者行政
行政学人
教育家与儿童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爱读书的大教育家
教育家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郭泰:行走在大地上的教育家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