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017-05-22 14:06任爱美
赢未来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生途径

任爱美

摘要:随着世界的融合,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需要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大形势下有所提高。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很多,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挖掘学科课程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形式,在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一、引言

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全世界的融合度大大加强,而人们对民族文化及传统文化的重视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文化元素也逐渐成了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准和尺度。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后代重要的精神资源,而如何将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传递给中小学生是家长、学校及全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学科课程中及思想道德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比例较少,学校的主要目标是科学知识的系统教授和学习而忽略了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多学校将科学知识的教授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割裂开来,导致了学生人文素养的低下,国学知识的严重缺失。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导致了学生民族情感、社会

意识、国家观念、审美情趣的低下,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下降。鉴于此,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1、 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中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阵地,不仅仅要教授给学生科学知识,而且要兼顾传统文化的贯穿和潜移默化,在学科中贯穿传统文化内容和内涵,使得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像语文、美术、音乐、德育、体育等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很好的途径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选修的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使得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民族精神。

例如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就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合民间传统美术。就民间传统美术而言,本身具有很多内在的功能。我国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左传》中指出:“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传统美术具有交际和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具备提升人们审美情趣,增加生活乐趣的作用。以传统文化中的纹样艺术为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历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因为它承载着民间文化的积淀,也蕴含着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风俗礼仪、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轨迹和成果。

2、挖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

中小学文科课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灌输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在学科内容中,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特质,站在历史、人文精神、文化品格、民俗风尚、审美意趣、语言文字等层面进行传统文化全面的解读和传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重的课堂教授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查阅和思辨。传统纹样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劳动人民利用这些图案进行人文伦理的道德教化。以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纹样艺术教授为例,中国文化长久以来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印象和熏陶,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传统纹样也借助于民间传说,文化典故及各类戏剧内容来宣传中国固有的忠孝节义、助人为乐,勇敢热情,表达对他们的赞扬和敬意等。这些纹样图案的绘制常常出现在普通人的服装,家里的装饰物如窗花,贴纸等,及各类祭祀品等不同的物件上,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教育民众向善弃恶,倡导人们互相帮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向往美好的感情,追求丰富的生活等,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传统纹样艺术以具体的外在形式存在于民间艺术中,在不同的场所发挥着不同的功用。

3、传统文化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目标一致

《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功能,也就是说通过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在教育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人格和發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学人文教育承载着教会学生审美观的基本任务,因此,中小学学科课程要充分体现出其智育作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练习,培养中小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技能了解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文学、美术及音乐作品的精华,又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心灵手巧,通过这些活动,表现出中小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能够陶冶情操,增加情感体验,从小培养学生的情趣和感性认识水平。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中小学课程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是对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化和熏陶。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中小学生可以从心理,文化、品德及思想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素质教育。

三、结束语

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使得我们有极其丰富而精彩的民族文化,而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人轻神的人本精神,知行合体的实用精神,义以为上的重德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后代们需要具备的精神所在。教育是教化人们获得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因此,中小学作为祖国未来一代培养的教育阵地肩负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也肩负着保护和传承传统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z].2006—09.

[2]冯友兰.论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7.

[3]金耀基.中小学教育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何静,何怀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

[5]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生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