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打造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本文首先分析情感教育的实施意义,随后提出几点实施方法,以期为我国教育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学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情感教育可以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情感教育关注学生整体受教育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性格和自我调节情感能力,将其贯穿初中美术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引导并感染学生,促使其产生多元化情感体验。
一、意义
情感教育是初中美术学科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教师以其明确的教学计划与目的将教学方式与美术课堂作为载体,把道德、思想以及政治等内容穿插渗透于课堂中,以此培养学生敏锐洞察力、丰富情感、良好品德以及优越创新能力。
情感教育将教育的对象——学生当作理性的个体看待,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重大应用意义,有利于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社会间的距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树立学生学习目标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做出贡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格,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以此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方法
我国教育学家曾认为,一旦教育缺少情感与爱,就像缺少水的池塘,毫无存在价值,这表明在初中美术学科教育中,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必须将情感教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分析研究学生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提升情感素养
必须明确的是,教师形象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定性因素,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人格魅力与自身行为营造学习氛围,感染学生形成优质的审美观,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出贡献。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甚至是教师服装搭配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情感教育拥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特点,教师将其融入教学,可以给予学生以美的感染与熏陶,以此提高学生修养,提升情感素养,端正学习态度,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授《中国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彩色图画,以便于学生加深对图像与色彩的理解,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穿有山水画图案的衣服,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双眼直观感受课程内容,既可以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迅速接受课程安排、融入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成长的动机之一就是创造融洽交融的关系,也就是说,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为初中美术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先行条件。在这种教学理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美的元素,独立掌握、控制情感。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将学生当成独立个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公开表达自身观点,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彼此理解信任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开展中国美术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学生喜欢的美术作品与作者,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爱好。在学生思路堵塞时,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减少学生学习美术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巧用情感素材
教师在挖掘情感教育素材时可以发现,初中美术课程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情感教育素材,其不但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还包括许多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爱国爱党意识、优质公共素质与正面积极的价值观等,巧妙运用美术教材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中情感的认同与理解,学生可以形成优秀的心理素质。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美术素养,巧用情感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在实际授课时,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巧妙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端正在独生子女、家长娇惯等背景下逐漸长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与态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回忆与父母亲人生活的琐碎小事,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深入感知了解作品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剖析美术作品的技巧与画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感知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注重不同年级学生间的不同心理需求,在美术课堂上避免喧宾夺主,以潜移默化式教学将情感教育与教学内容融入美术教学,实现“德育”与“智育”二者的真正结合,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素质,使教育工作者将教学中蕴含的价值充分挖掘提炼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俊杰.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
[2]樊丹.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3]朱新明.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