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英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把“倡导探究性”纳入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中,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活动 化学知识 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81
探究性教学模式源于美国教育家萨其曼对于独立学习者发展的信念。他以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研究模式是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会科学探索的全过程。
而化学知识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建构,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得以从知识点到知识链进而扩展到知识网的自主建构,有效地建构起化学知识体系。而且通过自主探究来建构化学知识也真实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
那么,如何设计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探究式教学流程呢?下面与大家分享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欲望
探究性学习要求把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抛锚在一个较为真实自然的情境脉络中,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并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兴趣等,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设计自然真实的情境。
二、分解核心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设计者,首先要做的是确立所需探究的核心知识,明确其探究价值和可行性;第二,教师还需分解、构建出核心知识“点-面-网”的知识框架;第三,制定出促进核心知识建构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步骤。
例如,在《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中,核心知识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将其分解为“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四个知识点,并设计出相应的自主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归纳总结出平衡移动原理。让学生凭借自主探究活动实现从知识点到知识面进而到知识网、从知识分散到知识集中的建构。
三、进行探究活动,形成初步结论
教师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设计者和帮助者,根据学习目标及探究过程的特点,设计出合适的自主探究方式,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做一些引导、纠正工作,监控整个探究活动,幫助学生形成探究结论。自主探究的设计有多种样式,如实验探究型、资料研读型、原理推断型等,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选择不同的探究方式。
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孤立的学习,是徒劳的,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协商合作的活动,是小组式的活动。每个学生既要对每个知识点全程探究,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和小组成员进行协商总结,并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利用各类资源完成知识建构。这样的建构才是自主的、完整的。
四、协作交流总结。完善知识建构
学生个体或小组的问题解决、任务完成的成果可能是单一的、不完善的,只有进行交流展示,才能促进知识的完整建构,进一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荣誉感。而且成果的展示交流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为其搭建平台并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和总结。
五、完成意义建构,实现能力迁移
通过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学生自主建构起了相关的知识点,再经过横向的交织、纵向的梳理实现了“知识点一知识面一知识网”的核心知识建构。如,依据学生建构起的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不难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这个知识面。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从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到工农业生产、生活的知识迁移,即形成了知识网。
六、有效评价检测。衡量建构效度
有效评价是衡量核心知识建构实效的重要标尺,应全程性地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学生经过自评、他评,不仅检测了自身的知识建构效度,也促进了人格的形成、世界观的建立。而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失误予以及时矫正,不积累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效率。
纵观“从古代述士为了追求长生而兴起的炼丹术到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整个化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究的历史。所以,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化学教学是达成新课标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促进了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