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一、爱心,当好老师的前提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反思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结合新新课程的相关要求。我社科认识到:数学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教师还要用爱心和敬业精神去为学生服务。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好奇心、顽皮好动、富有个性的独生子女。反之,我们就不能做到了解每个学生,也不会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完全掌握他们的内心需求;更不能对我们的教学对象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理解。没有爱心就不会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在某方面更需要教师关心和帮助的孩子。我认为,只要教师对教育充满热心,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能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学好数学。
二、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学生,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那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假设我们只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学生没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个性被压抑,就犹如生产线上的标准件一般整齐划一,中规中矩,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会把学生教傻。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想办法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可以讲数学上的科学史话,如无理数是怎样发现的;讲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如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对于学习较好的同学,让他们思考一些提高题,布置一些机动题,而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要及时给予指导,尽快走出困境,突破难关,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发现,从猜想后可能的正确性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当我们把学生引入愿学、乐学的氛围后,他们个个都会有所进步。
三、知识,学生素质的基石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有丰富的知识。长期以来,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理念深深扎根在我们每位教师的心中,即老师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将概念、最基础的知识点讲解清楚,引导学生解决书上的疑惑,从而使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课本知识也就是基础知识。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只有把前面的知识掌握了,才能有利于后面的知识的学习。反之,如果不学好基础知识,后面的学习就会不知道怎样入手,所学的知识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会逐渐削弱。可见,数学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四、能力,学生潜能之表现
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不是单纯知识的学习,更有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数学也不例外,记得华东师大教授张莫宙在21世纪创新论坛上讲的一个非常简单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却难倒了许多人,即“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在法国有64%的学生算出答案75-32=43(岁)。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而在我国的小学和初中的测验竟有超过90%的学生得出这个答案,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使人形成思维定式,缺乏起码的思维分析能力。所以,我在数学教学中决不会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同的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具备各种能力的基础之上学习知识,学生才有潜力可挖,才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
五、创新,数学教学的灵魂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好奇、好动是中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将学生的这一特点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基点:从低年级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把它作为学习“常规”加以训练,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和智力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教师先让学生用纸板做一个任意四边形,然后剪下四个角拼在一起,观察拼成一个周角,从而可以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相当于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研究四边形常常化成三角形解决。学习了垂径定理及推论之后,有个例题平分已知弧,即需要找出弧的中点,教师向学生提问:“能像找线段的中点一样找弧的中点吗?为什么?”“不能,因為线段可以用刻度尺度量,而弧却不能。”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抢答。“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在垂径定理及推理中,由哪些条件可以推出平分弧的结论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气氛十分热烈。甲学生答:“首先找这条弧所在圆的圆心,然后过圆心作这条弧所对的弦的垂线,根据垂径定理,垂线与弧的交点即为弧的中点。”乙学生答:“作这条弧所对的弦的垂直平分线,则弦的垂直平分线与弧的交点为弧的中点。”……同学们归纳出好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择优选用”解决了这道题。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内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从而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打开了一扇窗。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把以上几个方面扎扎实实地做好,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有更多的学生爱好数学,喜欢数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蔡良美.初中数学教学思维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
[2]郑亚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亚太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