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极具个性的学习行为。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基础;同时要尊重阅读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要提出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中发散思维,并适时进行评价激励。
【关键词】阅读;个性化;积累;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7-0063-02
【作者简介】王保玲,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徐州,221000),一级教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在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语文教师大多根据教参的提示,预先归纳主题思想,确定感情基调。学生阅读时跟着教师的脚步,即使有些学生能在阅读中“横斜逸出”,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也会在教师安排好的“归纳”中被撕碎和抛弃。长此以往,这种“请君入瓮”式的阅读,会将语文学习变得暗淡、枯燥,学生的阅读会失去灵性,失去个性,失去真实的情感体验。目睹语文教学之现状,笔者认为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尤为重要。
1.大量的阅读积累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学生就不会有良好的语感与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名篇佳句,如此,学生便会在说话、作文时信手拈来。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大量阅读积累的前提。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年级有计划地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量大了,掌握的知识就多,积累的语言材料就丰厚。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记读书笔记是学生储备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看到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就摘抄下来并随机点评,长短皆可。如学习苏教版二下《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学生就把整段的句子摘抄了下来,然后利用晨诵时间将自己积累的内容背下来,并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积累的成果。长久的坚持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阅读的积极性,待到需要时,学生信手拈来,不仅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还能提高语文素养。
2.尊重阅读主体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阅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之一。尊重阅读主体,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不要被所谓的标准答案牵着鼻子走。
自主阅读,培养阅读兴趣。自主阅读就是变教师的教授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且能消化的内容,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自主阅读就如同放牧,牧人把牛羊引到水草肥美的牧场,让它们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口味的牧草,慢慢咀嚼反刍。
批注式阅读,培养个性化阅读行为。批注式阅读是最能体现个性化阅读的方式之一。批注的种类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不求对错,只求有理。怎样理解,就怎样写,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问,满足了自身学习的需要,亦能使个性得到张扬。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阅读的感受、发现的疑问、面对的挑战。在交流阅读感受时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国难当头,肖邦没有留在祖国抵抗侵略者,而是选择去国外生活,还怎么能说肖邦是个爱国的音乐家呢?问题一抛出,就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此时,笔者趁机激将一下:是啊,在祖国有难的时候,肖邦更应该留在祖国与侵略者血战到底,而不是到别的国家躲难,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证据。读书、思考后,有学生举手:肖邦只是一个音乐家,他又不能上战场抵抗,所以留在祖国也没什么用。肖邦也不是军事领导人,他的离开不能说是临阵脱逃。一番讨论后,一个学生做了最后总结:作为音乐家,肖邦对政治和军事的影响力基本为零,而他留在波兰反而会给自己惹麻烦,所以无论对波兰或者对他个人来说,到国外都是正确的选择。由此可见,批注式阅读既让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更使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更使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开放式的阅读引领,形成个性化阅读感受。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不应拘泥于标准答案,教师应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
首先,开放性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的思考空间。例如,苏教版二上《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不要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学生阅读课文后,笔者提问:你对狐狸和乌鸦有了怎样的认识?以此检验学生是否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有的学生说:狐狸很狡猾,他用拍马屁的方式骗走了乌鸦的肉。有的说:乌鸦太傻了,狐狸的几句好话就把他骗了。有的说:狐狸这种骗人的行为,我们不能学习,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散。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其次,开放性的讨论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展示的平台。如教学苏教版三上《三袋麦子》一课时,笔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小猴,因为他聪明能干,不怕吃苦,把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当然,也有学生喜欢小牛的勤劳和省吃俭用。还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小猪能够把麦子变成各种各样的美食是聪明能干的表现,也值得学习。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没有偏离主题,都应该得到肯定。
最后,开放性的问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延展的舞台。如,学习苏教版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文中老人说:“不累不累”的时候,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老人到底累不累?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累,因为武夷山非常高,站在山脚下往上看,石阶犹如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看着都累,老人还要每天上下扫地,多累呀!有的学生说:老人不一定累,因为老人每天都这样干,身体结实,而且扫一程,歇一程,又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这种生活非常惬意,所以,我觉得他不累。有的学生说:他每天喝的是清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蔬菜,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真心的让人羡慕,所以我觉得他虽然累,但特别快乐。在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实现了对文本的多重解读,既有思想的碰撞,又有对人物精神境界的深层理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该放手时就放手,有时只要给予恰当的点评、引领即可,无须多言。
3.适时的评价鼓励是个性化阅读的助推剂。
个性化阅读还需要教师进行富有创造性的评价和鼓励。教师的评价不仅能丰富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教师的评价要到位。诸如:你的理解很独特;听了你的理解,老师觉得你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只有爱读书的孩子,才会有这样的真知灼见;学贵有疑,带着问题去深入思考,就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这段时间,你的进步很大,越来越会思考了。类似的评价语要灵活自如地运用,以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适时的评价。此外,教师的评价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应以鼓励为主,激励并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阅读感受。
总之,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如同一个养蜂人,在春天的原野上,让一群快活的小蜜蜂自由地飞向那一片辽阔的油菜花海中,尽情吮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