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
摘 要:立足化学实验教学主阵地,最大限度地优化实验策略,活化化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学习动力,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实验;激活;潜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时刻牢记教是为学服务的,不断改进实验教学策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乐在其中,保持旺盛的探究欲,激活学习潜能。
一、创设新奇的实验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潜能
充满兴趣感的学习才能保持最有效的原动力,教师借助化学实验,创设趣味性的实验情境,就会快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利用“水中着火、喷泉实验、魔棒点灯、瓶吞鸡蛋”等新奇的实验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产生认知冲突,探究欲望便会被激发出来,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如,教学“燃烧与灭火”时,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师先演示烧不坏的手帕实验,结果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进而指导学生通过若干探究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为激起更大的求知欲,展示并提出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学生在这种新奇的实验情境中,探究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学习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激活了兴趣潜能。
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激活学生的动手潜能
亲自动手实验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化学教学中,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如,在学习净化黄泥水、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时,不妨让学生利用现有的仪器药品来进行实验操作,方案设计由小组交流并进行汇报,师生互动评价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在教师规范若干实验操作要点后,展开分组实验,可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动手潜能。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学生的探究潜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与掌握效果会更好。对于一般性化学规律的探究,应当燃起学生充当小科学家的激情,自主参与探究历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给学生提供仪器和药品:电子秤、锥形瓶、试管、烧杯、石灰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白磷、锌粒、气球等,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化学反应来探究,学生难免会选到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以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为例,敞口做实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相等,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进实验,在锥形瓶口扎一个气球,得到了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惊喜之余,归纳凡是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系统中做实验,才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在发现真理的路上,不断地迫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激活探究潜能。
四、开展实验创新,激活学生的透视潜能
化学实验始终给人以神秘感,有的实验现象很明显,有的实验却看不到明显现象,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要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透视能力。如,在教学“碱的化学性质”时,把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前者变浑浊,后者没有明显现象。是不是二氧化碳不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呢?学生有不同的猜想,急切想知道实验的真相。演示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里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瓶塞,还没等振荡,矿泉水瓶就发生了变化——变瘪了,学生仿佛悟到了什么。而又有学生认为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也会消耗二氧化碳使瓶子变瘪,他提出的方案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发现变瘪的程度确实不一样,学生恍然大悟,对二者能反应确信无疑。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仪器和用品设计出多种方案,在不同的实验装置中让二者接触,通过看到试管内的液面上升、锥形瓶内的气球变大、烧杯内的水流入集气瓶等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由无明显现象到有明显现象,由证明反应物被消耗到证明有新产物生成,由感性到理性,达到了升华,从而激活了透视潜能。
五、开发化学家庭小实验,激活学生的科研潜能
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是“由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把学习化学的时间和空间移到课外和家庭,探究一些小科研课题,如影響钢铁生锈的因素、测定地窖中气体的成分、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酸碱指示剂、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等,通过课余查阅资料,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动脑比较,分析归纳,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从而激活科研潜能。
总之,通过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实验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化学实验的平台,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动手,激活学习化学的
潜能。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朱永新.创新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