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草房子》的比喻修辞研究

2017-05-12 05:15龙琼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明喻暗喻辞格

龙琼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曹文轩《草房子》的比喻修辞研究

龙琼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草房子》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充满唯美的气息,作品的遣词造句很有讲究,修辞的运用非常频繁,尤其是比喻修辞的运用,在人物形象的刻画,环境背景的描写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比喻句的类型为切入点,分析了作家在比喻修辞方面的使用技巧以及对人物形象刻画、环境描写相得益彰的作用,使得读者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的美,环境的美和人的美。

草房子;比喻;修辞

《草房子》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时代背景,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在这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亲身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端庄,整体结构独特而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这部作品整体上非常唯美,不仅是故事情节美,而且遣词造句,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美,尤其是比喻修辞的运用,更加增添了语言的美感。

这部近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语言上的美感,与修辞的运用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环境描写时,辞格的运用给文章增色不少,其中比喻修辞运用得特别多。笔者经过统计,这部作品总共用了93个比喻句(其中有些句子当中包含多个比喻句,只包含一个比喻修辞的句子有80个),其中明喻用了83个,暗喻用了8个,借喻用了2个。这些比喻句的运用特点鲜明,形式不拘一格,为作品增色不少。

一、比喻句的类型多样

比喻是辞格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它常常用人们印象深刻的事物来描绘另外一种不常见的事物,引发人们的联想,使得被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因此这种辞格被广泛运用到文学创作当中。关于比喻辞格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无论如何表述,这种辞格都涉及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等几个因素,是根据人们的联想,用一个与本体异类,但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描绘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1]247语言学界根据比喻构成要素的不同和喻词的隐现,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2]59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当中,比喻往往不仅仅是以一种单一的形式出现,情况较为复杂。

《草房子》的受众群体不仅包括儿童,而且包括成年人。广泛的适用人群要求文学作品必须更加浅显、易懂,这为比喻辞格的大量运用提供了可能。多种类型比喻辞格的交错运用,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灵动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幅幅唯美的生活画面浮现在人们的脑海,而不容易出现审美疲劳。

(一)明喻的运用使得语言浅显易懂

例1于是无数对目光,像夜间投火的飞蛾,一齐聚到那颗已几日不见的秃头上。

这一句话是一个明喻句,本体是目光,喻体是飞蛾,比喻词是“像”,通过夜间飞蛾对火的渴望映射出孩子们对于秃鹤的光头的好奇,目光都一齐投向了秃鹤的光头,这就是目光和飞蛾的相似点。

例2他低头时,偶尔看到了还未扔掉的信封,如同一只出尽了小鸟而空留在枝丫上的鸟巢。

这句话的本体是信封,喻体是鸟巢,比喻词是“如同”,相似点是信封里没有了信,鸟巢里没有了鸟,这个比喻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二)暗喻的运用使得语句更加自然流畅

例3那是一顶黑帽子,当他飞过人头时,让人联想到那是一只遭到枪击的黑乌鸦从空中跌落下来。这句话是一个暗喻,结合当时的情景,以桑桑为首的调皮鬼们见到秃鹤的秃头上戴了顶帽子,把那个好玩的光头给盖住了时,联合起来摘下秃鹤的帽子,戏弄秃鹤,这里把黑帽子比喻成了一只黑乌鸦,并且是一只遭到枪击的黑乌鸦,可见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滑稽、荒诞,这里没有用比较明显的比喻词,一个“是”字使得语言更加自然、流畅。

例4白绒花插得好,远远地看,觉得那黑辫上停了一只颤颤抖抖欲飞未飞的白蛾子。

这句话也是一个暗喻,本体是白绒花,白蛾子是喻体,这句话中比喻词并没有出现,插在女孩头上的白绒花原本是静态的事物,这里把它比喻成了一只白蛾子,并且是一只颤颤抖抖欲飞未飞的白蛾子,已经把白绒花的美给写活了,给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舞台上,一群头戴白绒花的女孩子在翩翩起舞。女孩们舞姿的美,白绒花的美充分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借喻的运用使得语句更加简洁、明了

例5这只“白鸽”就成了一只被许多人撵着、失去落脚之地而不得不停一下就立即飞上天空的“白鸽”。

这是一个借喻,这里没有出现本体,也没有出现喻词,只有喻体“白鸽”,这里描写的是以桑桑为首的淘气男孩们在捉弄秃鹤的场景:秃鹤用来遮盖光头的白帽子被桑桑他们抢走,秃鹤想要回帽子,然而,帽子却在几个孩子之间抛来抛去。结合当时的情境,在天空飞翔的“白鸽”和飞舞的“白帽”有机地融为了一体。

二、丰富的比喻词

这部小说中比喻辞格的运用非常频繁,并且形式不拘一格,喻词的运用也非常有特点,据统计,这部小说93个比喻句当中,总共包含了9种喻词,各种喻词及使用次数见表1。

表1 喻词出现频率表

比喻的构成要素是比喻类型划分的有效依据,其中喻词的使用更是区分各种比喻类型更加直观的标志,比如“像”、“如”、“仿佛”、“犹如”等喻词是明喻的显著标志,而“是”“成为”“变成”等是暗喻的标志,借喻通常没有喻词,[3]186只有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这些喻词,迅速有效地判断出比喻句的类型来。

例15小女孩见到秦大奶奶拄着拐棍走过来了,吓得一个个像兔子一样从艾地里逃窜出来,尖叫着跑散了。

这句话通过“像……一样”这个喻词结构,很容易判断出这是一个明喻句。暗喻和借喻的判断相对较为复杂,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喻词是判断比喻类型形式上的标志,然而,含有“喻词”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有的句子虽然含有喻词,但仅仅只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而不是比喻。比喻句要求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并且句子中必须出现喻体,通常情况下,本体比喻体更抽象、更复杂。[4]

三、比喻修辞与人物形象刻画、环境描写的关系

《草房子》这部作品,结构独特、新颖,故事情节感人至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环境景物的描写上,给人一种如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与比喻辞格的巧妙运用分不开。

(一)比喻句的运用与人物形象刻画方式的特点相适应

据统计(如表2),这部小说93个比喻句中,42个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包括人物的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等方面。联系上下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比喻句的使用也有所侧重。

表2 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等描写使用比喻句的频率统计表

通过统计分析,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动作和肖像描写使用比喻句的次数较多,神态和心理的描写使用相对较少。比喻句中,描写方式使用的频率不仅与描写对象的抽象程度有关,也和小说的受众群体有关,动作、肖像描写针对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往往比较直观,容易被儿童所接受,这也符合儿童文学作品浅显易懂的特点,因此,在小说中,动作和肖像描写被大量运用,而神态和心理描写更多体现人物的性格等内在特征,相对抽象,使用的频率较少。

例21实际上他的右手并未高高的举起来,到像被鹰击断了的鸡翅膀那样耷拉着。

这是桑校长指导节目彩排,为文艺宣传队的队员们示范“标准”动作时的场景,这里,把“他的手”比作“被鹰击断了的鸡翅膀”,很形象地反映出桑校长的动作其实也不标准,他的动作很容易被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想象并模仿出来。

例22她往那儿一站,像棵临风飘动着嫩叶还未长成的梧桐树,亭亭玉立,依然很耐看。

在对白雀进行外貌描写时,作者把“白雀”比作“一棵临风飘动着嫩叶还未长成的梧桐树”,读者读到这里,在心目当中,马上会形成一位临风飘动、亭亭玉立的少女形象,可见白雀有着一种别样的美。

例23船上的孩子借着月光看水中的桑桑,觉得他的样子很像一只被猎人追赶得无处可逃,只好跳进水中的灰溜溜的兔子。

这是一个心理描写,与其说这里写的是船上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倒不如说是桑桑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面对家境殷实、学习又好的杜小康,桑桑产生了一种既羡慕又嫉妒,甚至还有一点小仇恨的复杂心理,读者可能没办法从这一个句子中体会到这一点,必须结合整个故事的情节来细细品味,对于儿童读者而言,在理解上就更加困难了。

(二)比喻句的运用有利于环境描写中意境的营造

《草房子》这部小说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不仅得益于它独特的叙述风格和鲜明形象的人物刻画,也与文中优美环境的烘托是密不可分的。

环境描写离不开意象的塑造,多个意象的有机组合能够营造一种意境,《草房子》中,不是单纯就事物本身进行描写,作者很注重营造意境,巧妙地运用比喻句对营造意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24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

《草房子》中,桑桑大热天穿着棉大衣,戴着大棉帽在大太阳下走圆场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作者为了突出当时天气的炎热与桑桑行为的反差,很形象地用了这个比喻句,把“太阳”比作“金色的轮子”,在读者的脑海中,很自然地浮现了“太阳”、“金色的轮子”、“闪闪的火光”等一连串与“炎热”有关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天气的炎热,而桑桑在这种环境下,居然还穿着大棉衣、戴着大棉帽,在太阳下走着圆场,可见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滑稽、有趣!

例25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向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地感到害怕。

“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向天边”这一副画面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杜小康想象出来的,这是发生在“红门”衰败,杜小康不得不辍学,随父亲去芦苇荡放鸭子时的情景,当面对一片未知的世界,年纪尚幼的杜小康感到了害怕,而眼前“如浪潮的芦苇荡”正是杜小康内心深处害怕根源的直观表现,“芦苇”、“浪潮”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了一种令人窒息、压抑的意境,更是和当时人物的心理形成一种契合。

小说中,比喻辞格的运用,往往能使所要塑造的意象在数量上倍增,而比喻通过联想而产生的心理机制,更是有利于意境的营造,比如在对茅草、白鸽、艾、雨等事物进行描写时,用了“闪闪发亮如铜丝的茅草”、“雪团样的白鸽”、“像毛笔的笔杆一样的艾”、“犹如巨瀑的雨”、“如万重大山的芦苇”等几个比喻,成功地塑造了“茅草”与“铜丝”,“白鸽”与“雪团”,“笔杆”与“艾”,“巨瀑”与“雨”,“大山”与“芦苇”等几组联系密切而又充满美感的意象,这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诸多美好的事物自然地生成了一副唯美的画面。

四、结语

《草房子》中比喻修辞的运用给整部作品的语言注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给读者留有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作品中各个人物的言行举止、性格气质通过比喻的运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丰富的比喻词和形式多样的比喻句使得读者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的美、环境的美和人的美。

[1]周芸,邓瑶,周春林.现代汉语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王玉英.关于比喻修辞的认知性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4.

Rhetoric Research of Metaphor in Grass House by Cao Wenxuan

LONG Qio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Grass House is a work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full of aesthetic atmosphere,particular about choices of words,frequent use of rhetoric,especially the use of rhetoric metaphor which has brought unexpected results in describing the figur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Using the types ofmetaphor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papermade an analysis of the writer’smetaphor rhetoric skills and readable roles in description of character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makes the reader feel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the beau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beauty of the human being.?

Grass House;metaphor;rhetoric

I207.8

A

1009-4318(2017)01-0033-04

龙琼(1989-),男,湖南冷水江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和修辞方面的研究。

2016-10-18

猜你喜欢
明喻暗喻辞格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冰与火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Bao:2019 Oscar for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
关于“嵌入式”暗喻的思考及其在翻译上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