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成长的若干问题

2017-05-12 16:24吴增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专业发展

吴增强

〔摘要〕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要着力提升三种能力,一要提升专业发展的胜任力,二要提升专业发展的动力,三要提升专业发展的境界。基于专业标准的专业发展的胜任力,是优秀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础;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优秀心理辅导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专业发展的境界是优秀心理辅导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3-0004-04

当前,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心理学的专业力量还比较薄弱,尤其是我国高校学校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学科建设与职前培训体系尚在建立过程中,存在明显短板。这一现状与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需求日益增多形成突出矛盾。如何促进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本土化的有效培养路径,是一项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这些年我比较关注一线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倾心投入到骨干心理辅导教师的带教培养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对优秀心理教师的成长与培养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要着力提升三种能力,一是专业发展的胜任力,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三是专业发展的境界。基于专业标准的专业发展的胜任力是优秀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基础,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优秀心理辅导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专业发展的境界是优秀心理辅导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坚持专业标准,提升专业发展胜任力

我在《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一书中列出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的专业标准供大家参考。

1989 年,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NBPTS)公布研究报告——《教师应该知道和能够做到的》(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确定3~8 岁儿童教育的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是五项“核心建议”:教师应该对学生及学生的学习负责;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深入的了解并懂得怎样传授学科知识;教师应该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当系统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教师应当是学习化社会的成员。2002 年,NBPTS 以五项“核心建议”为依据,公布《学校心理咨询标准》(School Counseling Standards,以下简称《标准》),规定了学校心理学家专业标准的具体内容。

(1)制定学校心理咨询规划(School Counseling Program):学校心理学家撰写并提交一份不断完善的、并且能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综合学校心理咨询规划。

(2)发展学生学业、职业和个性/ 社会性能力:(School Counseling and Student Competencies):学校心理学家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学业、职业和个人/ 社会性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成长。

(3)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学校心理学家具备渊博而深厚的关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综合性、专业性知识,通过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来促进学生学习,增进学生福祉。

(4)精通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Counseling Theo-ries and Techniques):优秀学校心理学家会表现出对新旧心理咨询理论的综合理解,全面理解心理咨询技巧和咨询过程,能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

(5)推动公平、公正与多元化(Equity,Fairness,and Diversity):优秀学校心理学家通过尊重和重视社会上的所有成员来塑造和推行可以适用于全球不同社会中的行为。他们给每个学生示范公平、平等和关注,并且提倡公平的教育计划和教育行动。

(6)改善学校环境(School Climate):优秀学校心理学家致力于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建立和营造一种学校氛围,使他们在情感、社交、身体等方面感到安全和适宜。

(7)与家庭和社会紧密合作(Collaboration with Family and Community):优秀学校心理学家与家庭和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通力合作。他们熟知社会和社会拥有的资源,同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

(8)擅长运用信息资源和技术(Informational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优秀学校心理学家善于选择和使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并且利用它们推动学校心理咨询项目的实施,满足学生的需求。

(9)对学生进行评估(Student Assessment):优秀学校心理学家理解评估、收集和使用数据的原则和宗旨,定期监测学生的进步,与若干不同的受众就评估的目的、设计、结果进行讨论。

(10)发挥领导、支持作用,推动专业认同进程(Leadership,Advocacy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优秀学校心理学家在推动学生学习和成功方面是领导者和支持者。他们遵守职业伦理规范,积极投身于专业成长与发展。

(11)进行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优秀学校心理学家将其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融会贯通,以有效地应对新的或意外的危机事件和情景,时刻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以检测和优化自己的工作[1]。

上述11条标准涵盖了学校心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心理辅导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将难以胜任这些工作。因此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应该以此为标杆,努力向其靠拢。

二、学以致用,提升专业发展动力

学校心理教师所做的是临床实务工作,与教师和医生一样,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优秀的学校心理教师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目前,心理专业培训市场内容非常丰富,各种流派、技术的培训令人眼花缭乱。光学不用等于白学,要有选择地学,同时学以致用,加之专业督导,才能对所学习的东西有所体会、有所感觉。那么面对种种流派,身处一线的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如何选择?我觉得先要把四个基本流派的理论技术脉络了解清楚,即人本治疗理论、行为治疗理论、认知治疗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前三个流派要掌握到技术层面,要专精一门,现在一般把行为治疗理论与认知治疗理论合二为一,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简称CBT),CBT理论与技术的结构性、程序性、实操性强,便于训练和督导,CBT的疗效得到许多循证研究的支持,在国外比较流行,对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尤其适合。我希望青年心理教师把CBT原理和技术的掌握作为一门基本功。当然人本治疗的咨询理念和原则对于咨访关系的建立很有帮助,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認同。若有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学习精神分析的基本思想、发展脉络和主要观点。这对个案内心的深度分析与理解有帮助,但要掌握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技术难度很大。国内也有精神分析方面的专家,但就整体培训体系来说,与欧美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多年来举办的中德精神分析班之所以受到国内专业工作者的欢迎,是因为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德国精神分析师进行教学与督导。此外,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叙事治疗、家庭治疗和游戏治疗等等都需要心理工作者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不断深入学习。

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实践表明,在目前国内缺乏系统的职前培训体系的情况下,成长小组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自2013年起,我带了上海市级骨干心理教师认知行为治疗(CBT)成长小组整整两年,其基本活动形式是:中美资深专家担纲CBT高端课程(注重操作)、专家主持团体督导和开展个人成长专题探讨等。通过活动,成长小组14位心理教师颇有收获。以下是我们CBT成长小组的几点心得。

(一)学习型团队逐步形成

两年的成长小组活动,使小组成员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小组微信群成了大家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和成果的平台,也成了大家相互鼓励的心灵港湾。两年的CBT高端培训共有24次,每次都是周四晚上6∶00开始,8∶30结束。小组成员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从全市的各个地方赶到位于中山公园的华东政法大学校区,最远的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这种积极性不仅是出于对学习的热情,还在于这里能够感受到小组成员相聚的温暖和支持。此外,小组的同伴督导、讨论分享虽然是利用周六下午休息日的时间,但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出勤率很高。这样,一个学习型成长小组就逐渐形成了。

(二)咨询理论与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尽管小组成员对于CBT理论与技术都有接触,但是真正规范地运用于辅导实践之中的不多。相比高校心理教师,中小学心理教师处理个案咨询的机会并不多,规范、系统的辅导设置就更少。通过近两年的培训、观摩、督导,小组成员对CBT理论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有了很大提高。以下节选几位学员的体会。

李霞老师:“帮助来访者收集、检验和矫正功能失调的自动想法和核心信念是认知心理治疗的核心部分。在学习认知治疗期间,我接手的来访案例主要有抑郁情绪、人际恐惧、考试焦虑、离家出走等。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我尝试运用结构化的认知治疗对来访案例进行辅导,其中,在人际恐惧、考试焦虑、离家出走的几个案例中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认知行为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通过对功能失调的自动想法的识别、收集、检验和矫正,改变其负性核心信念。”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成熟,如何将CBT技术运用于小学生心理辅导中,成长小组的两位小学心理教师也有尝试探索的心得。

蔡素文老师说:“小学生的问题往往没有那么严重,困扰他们的大多数是一些生活事件和生活问题。咨询老师通过CBT技术,鼓励他们自己去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洞察力、表述能力都还有所欠缺,这个时候咨询师需要借助媒介这样的外在的载体去帮助小学生发现问题、厘清问题,便于后续更好地探讨、分享、成长。”

蔡老师将“结绳记事”游戏和“饼图”游戏与CBT技术结合,使个案辅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蒋翌韵老师:“尽管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案与成人焦虑症的治疗方案相似,但我也发现,在运用中必须注意这几个重要因素,它们是儿童治疗中独有的。

第一,儿童的治疗应着重发展性,因此,会更多采用促进学习的活动和游戏。

第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邀请父母参与治疗进程。有时候治疗大多数是对儿童实施的,只有个别的让父母参与,也有时候是联合父母和儿童进行。

第三,应急管理和奖励是儿童CBT治疗的重要环节。儿童需要很多鼓励去进行练习,因此许多治疗方案教父母奖励孩子的勇敢行为,而不是强化孩子的回避行为。无论怎样的方案,如果对功能失调的自动想法进行了合理替代,也就是做好了与治疗相关的认知重建,就会使得治疗成功,但是如果相反,替代不成功,就会导致治疗失败。”

(三)促进了骨干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

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是其专业化过程的重要议题。一个优秀的心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技能,还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自我觉察、开放的心态,更要有亲和力和感召力,这些个性品质的修炼就是个人成长。其实,心理咨询辅导过程也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成长的过程。

以下是几位心理教师对于个人成长的体会。常梅老师说:“又一轮的CBT督导活动结束了,和我们组的小伙伴每周四晚上的相聚学习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聆听陈福国教授的个案督导和关键点分析过程中,我巩固并拓宽了认知疗法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记录下一个个有所感悟的片段,反思颇多,受益匪浅,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心理咨询道路上的法宝,让我更轻松地助人自助。”

汪清华老师说:“两年的观摩、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把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做了再次梳理,脑中的思路愈加清晰。听课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老师如何在他们的咨询与治疗中运用CBT的策略和技术,我恨不能把老师在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细细品味。这些对我来说太實用了!一开始,自己的认识非常肤浅,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及自己坚持不懈、按部就班的实际操作,现在我不仅对负性自动想法、病例概念化、箭头向下的技术等有了更深刻的领会,也知道了如何去支持来访者、如何去跟来访者共同工作,以帮助他们获得领悟、动摇他们功能不良的自动想法,如何挖掘他们积极的力量以巩固合理的核心信念,从而更好地帮到他们,也更加明晰了CBT在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偷窃癖等不同精神障碍中的具体操作。”

三、道术并举,提升专业发展境界

当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急功近利的浮躁病,具体表现就是不少新入行的心理辅导专业人员轻道重术。我多年在各地培训讲学,老师们最关心的是怎么用技术解决问题,一般不太关心咨询的理论背景及发展脉络,也不太关心对人性的哲学思考,觉得这些东西太虚幻,难以捉摸。心理辅导与咨询就是做人的精神层面的助人工作,理解人性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台湾心理咨询专家吴熙琄在她的《熙琄叙语》一书中写道:“当咨询师内在对个案的信念、思维、精神、态度能持续不断通过个案工作的实践、落实与反思,来厘清与联结时,此时咨询师对自己做个案的思维和哲学观念可以有所整合,总结出自己的核心想法和体悟,那么做咨询就进入另一个境界了……所以咨询师如何陪伴自己去整理属于自己的哲学观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努力的事情。”

在心理咨询专业领域,何谓道?我的理解,一是对各个理论流派的思想渊源、来龙去脉要有基本的认识。如,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什么强调童年的创伤经验?为什么强调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为什么潜意识在精神分析学说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发问和思考,就会对技术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二是能够经常从哲学层面对人性有深入的思考。杰出的心理治疗大师都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对人性有深刻的思考与理解。当然,理论流派不同,思想观点也不同,需要读者自己去选择与吸取。如,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基本上是决定论,即我们的行为是由人的无意识动机、非理性力量以及生物和本能的驱力所决定,而这些都是在人出生后六年的性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发展起来的[2]。三是心理教师自身品性的修炼和个人成长,心理教师是人不是神,凡人都有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要面对生活的各种境遇(包括困境)。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要有效地帮助别人,解决别人的各种心理困扰,首先就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困扰。美国家庭治疗专家Froma Walsh认为,咨询师如果只做个案,学技巧,没机会去面对自己生命的议题,那么那些未面对的东西一定会干扰他们的咨询工作,而且他们会毫无觉察。吴熙琄也说,面对自我困境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可以让自己开拓更多的资源来面对原本让自己困惑的议题[3]。

我做了近三十年的学校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的心灵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服务于学校第一线,为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而规范的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芳,孟万金. 美国优秀学校心理学家专业标准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4-7.

[2]Gerald Corey 著,谭晨译.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吴熙琄.熙琄叙语[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编辑/刘 扬 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专业发展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