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机智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17-05-10 05:44项朋程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褒禅山机智刘邦

教学机智,即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复杂情况,教师能够快速而又灵敏地作出判断,并果断处理,同时保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一种课堂驾驭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地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并利用教学机智,积极采撷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出各种疑点、闪光点,采取对应措施促使学生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将课堂引向精彩。

一、冷静思辨,宽容对待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身心极度敏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高中生他们已不愿受到他人过多干预,否则便会产生厌烦心理;不满足教师单纯的知识灌输,不再盲从书上固有的理论。他们渴望彰显自己的才能,产生了按自主判断得出结论并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但是他们又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受所学知识的局限,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考虑片面,存在逆反心理。

高中生心态的特殊性就决定了高中生的课堂教学一定不能是教师的“模具化生产”式的文本宣读,而应是教师在教学目标指引下对学生反馈出问题的引导、分析和解读。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教师的情绪失控虽然可以让学生屈服于教师的权威地位而暂缓课堂矛盾,却无助于问题长期、有效地解决,反而压制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矛盾的进一步升级,有损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无助于问题的解決。这也是教师责任心不强的一种体现。

比如:在《游褒禅山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同学们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想。一位平时就不太喜欢古文学习的学生说道:“古人真是无聊啊,游山玩水还得写一篇文章来坑害我们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背诵那么一大段古文……”面对这种严重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教师对这位同学严厉批评,活泼的课堂氛围立刻变得严肃凝重,而批评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师生间的对立。

对此,唯有保持冷静,教师才能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比较充分而有效的思考,并采用恰当的应对方式。同时给予学生反思的空间。同时,学生处于成长过程中,犯错也是成长的组成部分。教师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或许就能够以宽容冷静的态度对待问题,而不仅仅是责备。宽容不是软弱,不是无原则的姑息。严厉地批评是一种兵临城下的剑拔弩张,宽容则是一种拉开距离的自我审视。

在《游褒禅山记》的教学案例中,很明显这位同学课堂上的言论,虽然脱离了教学目标,追根究底是一种厌学的表现,但是带有戏谑的语气,并没有完全打乱课堂的秩序。“是啊,一连学习三篇古文,确实让很多同学吃不消。如果我们能够像王安石一样放下课本到褒禅山游览一番,岂不快哉。”教师以退为进,先表面认同该生的观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后,再充分利用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反驳。“但是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五年前那次春游你的具体感受呢?除了游玩的快乐,还有没有别的思绪留存到今日?”“这篇文章是王安石游览褒禅山,在三个月以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所以文章重心不在美景的描绘,而在对事件本身的反思。正如文中所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种面对问题要思考的深入而又广泛的态度,不恰恰是我们所推崇的钻研精神?我们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不仅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大脑?你说是不是呢?”这样,教师冷静的态度,不仅能打消学生的对立情绪,同时再次解读文本,体悟文章主旨,同时引领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因势利导,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然预设教学情境。但是,教学过程是课程、教师、学生的动态的统一。一个成功的课堂,必然是几十位学生共同参与下的不同思维碰撞的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许多与教学设计不相符的地方,这是教学的生成性的体现。这种生成性决定了教师不能僵化地按照设计一成不变地推动教学进程。

也正因此,面对与课堂预设有偏差的学生行为和学习问题,在尊重学生思考的前提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借助学生出现的问题中的有效因素,让学生积极探讨。这样一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同时,激发争鸣,在合作与探究中推动学生间的思维的全面碰撞。使一个本来意外的课堂情况成为同学们问题思考的“加油站”。在这里,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也是合作者。

比如:在讲解《祭十二郎文》的相关内容时,对于其中那句“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是“远具”,这次祭奠与普通的祭奠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认为是到远方的意思,也有的学生认为是在远方的意思等。在学生之间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大部分学生也对远的含义有了准确的理解,这时教师再带领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探究,让学生明白韩愈此时为振兴门楣而沉浮于官场的沉重责任感和侄子逝世却不能亲临的悲伤与自责的复杂情感。

三、梯度设疑,引发兴趣

疑问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思考陷入僵局的时候,教师适当设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扩大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切实起到激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推动学生思考的作用。

比如在《鸿门宴》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看待刘邦这个人物的?”,一位同学在点评道:“刘邦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小人,他来的时是‘从百余骑,走的时候却都被抛弃了。”这位同学的看法立刻引发了很多同学们的附和,有的同学说:“刘邦看到项伯能够帮助他,立刻与项伯约为婚姻,溜须拍马。”有的同学分析:“刘邦逃跑,还不忘让张良估计时间,等他进入军营再去回复项羽,可见他胆小无耻。”一时之间,同学们的观察角度全放在对刘邦品行的低劣批判上。这时,教师先肯定学生们对文本的细致分析,趁机抛出问题:“刘邦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难道是因为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么?”在短暂的沉默后,学生们陷入了更激烈的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刘邦是一个能言善辩、机变狡诈、有勇有谋、顾全大局、能屈能伸的政治家身份。虽然刘邦私德有亏,但他抛弃随从,诛杀曹无伤都是从大局出发,而樊哙之所以愿意与之同命,张良之所以愿意为刘邦断后,都说明刘邦是一个识人才、用人才的优秀领导者,他有着准确的身份定位。而项羽固然是一个英雄,但是脾气暴躁、赏罚不分、刚愎自用,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定位。教师紧跟着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要保持美好的品德,又要有着清晰的人生定位。

教学机智,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是教师职业技能反复锤炼的结果。需要教师博览群书,因为深厚而广博的专业知识是实现教学机智的前提;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心理,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心理的独特性,这是实现教学机智的基础;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方法,考虑在不同的情境下以怎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这是实现教学机智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努力,综合提升个人职业技能,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文静.浅谈教师的教学机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04).

[2]毛云峰.教学机智点燃语文课堂——浅析教学机智在中学语文课上的应用[J].语文学刊,2005,(16).

[3]张伊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5,(13).

(项朋程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235037)

猜你喜欢
褒禅山机智刘邦
语文“创课”需要反思意识
——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
机智闯关
机智的斑马线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深思慎取意 细说与君听——《游褒禅山记》主题一元论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