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里巴金先生的名篇《小狗包弟》,在教学现实中,是常常被教师们一翻而“过”的篇目,各种原因,一是基于应试的眼光,认为它与考试的关系不大,故而忽视它的教学价值;二是基于每学期两个必修模块巨大的“阅读鉴赏”教学量,而给予它“枪毙”的命运。假如我们摈弃功利的意图,而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它的教学价值就立马突显出来。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隐藏于教材文本中。一位教师,不仅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价值,而且还要以此生成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诚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指出的那样,“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基于此,《小狗包弟》值得挖掘的两个教学价值是:生命关怀的情感价值和朴实生动的语言艺术。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值得挖掘,取决于“时代的需要”,学生的认知需要,还取决于它在教材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毫无疑问,笔者认为《小狗包弟》三者兼具。翻遍人教版必修教材里的篇章,文采斐然、手法繁富者不胜枚举,而要找到语言上朴实生动的文章却寥寥无几。放眼当今学生作文乃至高考“佳作”,堆砌辞藻、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之症已然泛滥成灾,而朴实生动、情真意切的佳作渐成稀品。此种现象,使我们深感在语言艺术教育上的某种缺失。而“生命关怀”之为当今青少年普遍阙如的现象已不需赘言。同样地,《小狗包弟》所折射的充沛的生命关怀的人文情怀也是人教版其他文本难以企及的。故《小狗包弟》一文的教学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即语文”,“语文即我”,人的生命是语文教育的起点。今天蓬勃兴起的语文课程改革正慢慢走向“人”的回归:指涉人的心灵,关怀人的生命。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生命教育价值,并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从而彰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生命关怀重在渗透人文,形成价值。教师应确立“大文本观”,通过人文思想的浇灌和洗礼,逐步塑造并最终形成学生的人格价值。例如“爱人”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体现了广泛的社会关怀,“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则折射出他超越人类的生命同情心。“不忍人之心”是孟子“仁义”思想的开端,他还指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幼”的“推己及人”的关怀路径。道家的庄子呼吁“尊生”,“不杀生”的戒律则根植于佛教的生命观中。进入历史的“人文”时空是纵向深入,那么“回归生活”的生命关怀是横向拓展。回归生活的生命关怀重在获得“推己及人”的同理心。近年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浓硫酸伤熊、金华徐力榔头弑母、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等事件屡见报端,网络上也流传着不少年轻人残忍虐猫屠狗的画面或视频。而在学校里也经常上演这样的事件:一位学生生病了,其他学生竟然熟视无睹,漠不关心,还嘲笑他是“豆芽菜”;对误入教室的鸟儿、蝴蝶、青蛙等进行捕捉、玩弄、肢解取乐……甚至对意外离开身边的同学也无动于衷,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推己及人”的同理心,缺乏对生命的悲悯和对苦难的理解,从而无法养成关怀生命的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立足文本,用好文本,通过唤醒学生的感知力和想像力,披文入情,以情动情,以灵感灵,最终使之产生尊重和关怀生命的体认感。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调动积极主动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进入情境,去辨识,去体认:通过专政者的动作神态体会到他们的残忍、凶暴;而在另一头,通过设身处地,推人及已的方式体认到艺术家和小狗的悲惨遭遇、生命尊严丧失殆尽的苦痛。最后得出结论:在一个丧失人性,缺乏尊严的时代,每个人的生命尊严都将会不保,因为今日的专政者明天就可能沦为被专政对象。
《小狗包弟》之所以深得评家赞赏,除了它的思想情愫撼人心魄外,还有它不凡的语言功力令人倾倒,即显现出巴老晚年炉火纯青的“无技巧”、“平淡”的语言特色:流露在他笔尖的文字,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名篇颇有差别。如果能让学生吃透悟透这点,必将极大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对他们的行文写作也将助益良多。
我们要向学生指出,所谓的“无技巧”、“平淡”并非技巧穷匮,浅易无味,而是指运用技巧已达到“化境”,熟练异常,游刃有余,使读者看不到作者运用技巧的痕迹。它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豪华落尽见真淳”,是写作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表现。巴金先生自己也說过:“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技巧。”有人认为,“无技巧”、“平淡”包括着质朴、自然、通俗却意浓的特点。它们之间缺一不可,倘若失去前三者,则常流于浓艳绮丽;倘若缺少后者,平淡也就变成了平庸。厘清了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回到文本中来感悟体验了:“无技巧”、“平淡”的特征表现在本文的语言上:质朴、自然、通俗、真实,每一句话都没什么修饰成分。书面语和口语浑融一体,准确简洁地表达作者所想。比如在文章的一开头:“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但却言简意赅,诱人入境。中间部分写到小狗的可爱:“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点到即止,收放之间显现功力,删繁就简却意态横飞。如果换成他人来写,可能就要渲染无度了:小狗如何作揖,客人如何给糖,如何发笑……在这里,不妨叫学生当场写作进行对比,来评判高下得失。曹禺在评价巴金的作品时说“他的感情像水似的流动在文章里,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他的语言是情感的外在化,平淡中含蕴深沉,朴实中显现风华。我们也可将巴金先生的早期作品和晚期作品进行纵向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比如代表作之一的《家》,写得“充满激情,有青春气息”,可以触摸到一颗赤诚火热的心,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回旋流淌着的感情力量。在手法的处理上,像里面精彩的“鸣凤投湖”部分,对年轻人的心理、情感可谓极尽渲染描绘。横向比较是将巴金先生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比如和它前一单元的《再别康桥》比较,通过新月派诗歌极其讲究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特点,也很容易体会到《小狗包弟》“无技巧”的语言艺术特征。
总之,挖掘《小狗包弟》中蕴藏的两个教学富矿,笔者认为对于教者,学者,乃至编者,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启迪。
(王富云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一中 3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