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华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教师呢?不是所有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都适合成为教师,也不是只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才能成为教师。在我看来,教育学理论固然重要,但仅仅懂得了教育学理论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教好书,成为一个好教师。在所有可能影响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因素中,爱孩子应当是首要的一条。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孩子,看见孩子就嫌烦,他怎么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呢?很可能孩子还会成为他的出气筒和发泄对象。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喜欢教书,只有喜欢教书,才会想方设法整天琢磨怎样才能使孩子喜欢学习,帮助他们成长进步,也才能体会到作为教师的成就和快乐。
为什么教师一定要选那些真心爱孩子的人呢?这是因为,和医生一样,教师也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这两种职业都不能被视为简单的谋生手段,而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的精神吸引力。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必须要凭良心和对工作本身的专注痴迷来保证工作质量,否则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伤害。因为对他们的监督过于困难从而在事实上无法实现。在企业里,对员工的监督可以凭借业绩。但教师的业绩是学生,学生的成就往往在二三十年后才能显现,又怎么可能在當下判断出教师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呢?
教师和医生都不宜中途转换职业。除了教书育人和救死扶伤之外,他们不应当再有其他的欲望,任何其他领域都不能对他们构成事实上的诱惑,从工作中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成就感和乐趣。要做就做一辈子:当一辈子老师,做一辈子医生。如果想要当官和挣钱,一开始就不要入行。不要把医生和教师当成跳板,那会玷污这两种职业的圣洁。
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教师和医生的激励问题:对于教师而言,通过严苛的要求选择那些真心喜欢教书的人,为他们提供稳定丰厚的收入,使他们仅仅凭借教书就可以维持相对高水平的生活水准——但也不会太高,因为真正喜欢教书的人用不了太多的钱,这也是甄别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喜欢教书的方式之一。同时,给予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使教师在货币收入之外还能够获得强烈的非货币满足感。为教师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让他们能够从容地思考和创造。
教师是教育中最核心的因素。没有好的教师群体,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在教师选任问题上,我们应当进一步拓宽视野,不仅从师范院校招聘“科班出身”的人,也要从综合性大学中招收那些真正喜欢孩子和教学的人。我们已经作出了一些探索,但还不够。在这一点上,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美国教育界的有益经验。美国并没有专业化的师范院校,但类似于芝加哥大学这样的顶尖大学却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杰出教师,奠定了美国教育领先全球的基础。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著名大学的许多博士因为喜欢“做更有意义的工作”而选择了在中学教书。此外,相当多的大学教授,包括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基础教育持续投入了巨大的兴趣、热情和精力,大学对此非但没有限制,反而给予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