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非
【摘 要】 近年,出现办学规模的急速扩张与管理理念、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教研手段等的发展相对滞后之间不匹配的矛盾。这类学校的工作重点与思路应该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引进科学的“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并转变观念,以“育名师、创名校”为发展理念,以“抓教科研、蕴文化内涵、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为发展思路,引领并逐步提高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科学管理;发展;文化
现代化学校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要根据城市发展对教育的需要、社会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制定既能体现个性特色,又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树立“以学生关注为焦点”的办学理念,确立“教育、服务、教学、研究”的质量检测模块,建立“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体现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特色;符合学校未来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克服管理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最终实现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可持续化。
一、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
现代化的学校要靠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两条腿走路,两者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体系:
(一)科学的管理架构
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需要团结协作的三驾马车: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引领、有效监督的群众组织、高效廉洁的管理团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三驾马车自主独立、团结合作;及时发现、纠正、改进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高效的运作机制
学校的质量之本就是引导教师与学生终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人”是关键因素:发挥领导带头的作用,促进教师的积极参与,协调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围绕“教育教学是教科研实践、推广的基田,教科研服从、促进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这个思路,积极性、创造性地激发“人”的才干的发挥,最终实现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最大效益。基于此,创立科学、高效的校本管理激励机制。
1. “标准目标质量”管理与激励
(1)编写“标准目标质量”手册(“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
(2)制订目标激励机制。
在学校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改进各种管理制度与激励办法。以上各种目标激励办法,是对各项“标准目标质量”的检测与促进,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学期为时间单位,以学校“目标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为实施单位进行综合评估。
(3)制订精神激励机制
a. 《评优评先细则》:以目标激励机制的综合评估分值统计。
b. 《师德师风评选办法》:推荐参加政府表彰。
c. 《教学能手大奖赛》:以学校竞赛结果,推选参加上级部门主办的教育教学类比赛、教科研活动。
d. 《班主任考核评优办法》:以目标激励机制中的班级管理相关的综合评估累计分值,推优参加上级单位的优秀表彰。
2. 自我价值实现
(1)建立“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教师个人微课程研究”平台。为教师在短时间内解决“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资源、技术、合作的支持平台。培养属于学校自己的名师,实施“校以师名”(“育名师、创名校”)的战略行动。
(2)设立校长主抓、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科研机构:教科研室。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的申报平台,以三级课题、三级课程研究为抓手,培养教科研人才,切实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3)推优交流、培训(请进来,走出去)
a. 以“教学能手大奖赛”的综合评估结果,推选优秀人才参加区、市、省的教研活动。
b. 与区内、区外的名校建立交流联动机制,互推优秀人才开展“换上一周课”“交流一学期”等活动。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唯求其实、知行合一”为教育思想;以“ 关注社会需要、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家长需求、关切教师发展”为核心价值;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沉淀属于学校自己特色的文化底蕴。以“文化长廊、主题板报、小记者站、广播站”等为文化建设支点;以“校刊、棋院、书院、小乐队、舞蹈房”等板块为面;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线;将文化“支点”与“版面”串联起来;形成既多姿多彩又具有文化底蕴;既能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又紧贴学校核心价值的文化内涵。
1. 学校文化之“思想篇”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为而不争、唯求其实、知行合一”为学校的教育思想。
2. 学校文化之“价值篇”
以“顺应社会需要、引导学生成长、契合家长需求、成就教师发展”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一核心价值目标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和教育思想创新的;符合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一训三风”“校徽、校旗、校刊、校歌”。
“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训是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与延伸。校风是学校在核心价值理论体系下,形成优良的风气、优秀的品质;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作风、教风、学风、班风的价值导向和理论基础;体现出全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学风即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律束”的良好养成习惯与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基石。
校徽、校旗、校刊、校歌
校徽、校旗、校刊、校歌是学校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办学目标的象征,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3. 学校文化之“建设篇”
在学校的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构建学校完整的文化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点”的建设;立足长期开展的“面”的建设;以及全面发展的文化活动之“线”的建设。用文化活动之“线”把“点”和“面”串联成充满无限生机的、富含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体系。
(四)扎實的教学、科研
无论多么前沿的教育理论;无论多么科学的管理架构;无论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都需要扎根于“教学、科研”这块沃土。离开这块沃土,一切光环都只能昙花一现,光华都会逐渐淡去。随着城乡集合部学校办学规模的急速扩展、办学条件的逐渐完善;学校的工作重心就是转变观念、拓展思路,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工作。
1. 常规教育教学管理
(1)编写《教导工作质量手册》。
(2)常规管理:‘教务工作重在一日常规管理与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引导科学的、创新的“教”的思维和手段;培育良好的、有效的“学”的方法和习惯;完成各学科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目标、任务。“德育工作”通过团、队建设和班主任管理,加强引导和培育师生的道德情操、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3)实践、推广教科研的成果。
(4)综合评估:检测、评价、反思期初制定的计划、目标、任务。科学客观地总结学期、学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估报告》。
(5)教导处工作团队组成结构图。
2. 教科研工作
(1)编写《教科研工作质量手册》
(2)准确界定教科研特色;科学确定教科研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方向;精心编写、实施教科研计划、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平台、课程研究平台。
①“3+1”课题研究平台
a.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b. 建立“市、省、国家”三级课题研究平台。
c. 建立个人微课题研究平台。
②“3+1”课程研究平台
a. 成立课程研究小组。
b. 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研究平台。(在微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三级课程研究。)
理论基础:學生认知实际、个人成长需求、社会发展需要。
设计理念:三级共融互补、特色显明突出。
c. 建立个人“微课程”研究平台,建立微课程资源中心。
(4)综合评估:检测、评价、反思、改进期初制定的计划、目标、任务。科学客观地总结学期、学年度的《教科研工作综合评估报告》。
二、学校未来发展愿景
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唯求其实、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下;在各项激励机制的高效运作下;在深厚的学校文化熏陶下;在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促进下;到2020年学校的发展要达到:校园文化领先;特色教育率先;全面发展创先。
【参考文献】
[1] 郭振武. 学校管理[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0.
[2] 安藤尧雄. 学校管理[M].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3] 托马斯·J.兰德斯. 学校管理[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