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珍
【摘 要】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增强体验的学习途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师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作业观。
【关 键 词】 多样;趣味;层次;实践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增强体验的学习途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师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作业观。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走出泥沼,让它焕发出活力,已迫在眉睫。以下是我在这几年教学中的一点拙见,与大家分享。
一、多样性和趣味性结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名言:“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时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是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通过设计新颖创新的作业,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老师对作业的评改,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更不能呆板,枯燥,要寻求作业创新,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1)抄一抄。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师表》等文章时,可鼓励学生们阅读与其相关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并把其中的重要段落摘录下来。其实在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还有许多描写和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请学生搜集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这样既能丰富的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而且又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2)找一找。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教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了使学生情文相通,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阅读大量苏轼生前的事迹,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3)画一画。学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以看、听、摸、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二、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作业
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把语文小课本变成学生活动的大天地,把作业布置成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系列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等传统篇目,教材要求积累文言常识、理解思想内容并且背诵全文。猛地一看,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确不易,而通过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作业的完成,为轻松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层次性作业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学生又是不同的个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应当有层次性。这为我们开展研究学生作业的层次性提供了依据。有层次的作业设置,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使其个性充分的发展,成为全面并有特长的新型人才。据此科学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按不同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本人一般采取以下三种类型:
1. 铺垫型。这是为完成基本题有困难的学生设计的练习。这种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降低起点,或把基本题做分解。
2. 扩展型。这是为学生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在做好基本题的基础上选做题,是对基础题的扩充和延伸。一般来说选做题比基础题要灵活,思维难度大些。
3. 超前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本题后,可布置预习题,或要求他们对课后有关题目自行探究,或找出不懂的地方,为新课质疑问难做准备。也可阅读与教材有关的材料,为突破新教材的难点做准备。
四、强化实践性作业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与生活相关联的。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特别是对于综合活动课,因为它有综合性、實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可引发学生在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社会参与、探究发现等活动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大语文观。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有趣、面向全体、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成长在这里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 让教学更有效[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华应龙. 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赵艳. 我的“高效作业”观[J]. 中文信息,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