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立德育魂
——阅读教学要浸润文化意识

2017-05-07 11:04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藏戏赵州桥阅读教学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文化是引领人类文明的思想火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源泉。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立德育魂。文化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肩负着浸润文化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使命。阅读教学要依托课程资源,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一 回归本位,渗透孝道文化

孝道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价值观念、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最基本的社会认同。“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父母亲年轻时艰苦创业,尽心竭力养育后代。作为儿女理当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让他们安享晚年。阅读教学要回归做人本位,渗透孝道文化,铭记做人底线,让学生不但增强孝敬父母、长辈的意识,更要常有孝敬父母、长辈的实际行动。比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首先,感悟慈母深情。以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教学,抓住刻画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段,让学生反复朗读,静心品味,切身感受母亲的瘦弱、疲惫、辛劳、慈祥和深爱孩子。挣钱非常不易,给钱毫不犹豫,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其次,畅谈阅读感想。让学生回顾母亲疼爱、呵护自己的事例,激发他们的感激之情。再次,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两件关爱父母的事情,让学生在行动中养成孝敬父母的思想品德,使孝道文化入脑、入心。

二 把握基调,突出爱国文化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怀,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正在崛起,应该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民族先贤为榜样,不忘国耻,报效祖国,振兴中华。阅读教学要把握爱国这一基调,挖掘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铸就“中国梦”献计出力。比如《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第3自然段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今朝国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情绪。教学时可先诵读诗句,体悟诗句的内涵。然后借助图片、视频创设情境,补充历史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如今,香港回归了,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回归那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置身情境,激发情感,深入文本,爱国思想在学生的心里一点点生根发芽。

三 巧妙对比,呈现节日文化

节日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节日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民的文化情感: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人物,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时节的到来。阅读教学要善于对比,巧妙呈现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不同内涵,加深学生感悟,夯实文化底蕴。比如通过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能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隆重、热闹和温馨、美好,领悟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师可以采取国内外节日对比的形式展开教学。第一板块:感受外国节日文化。从学生熟悉的外国节日——圣诞节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这一天外国人在做什么。然后出示巴西狂欢节上的桑巴舞图片。最后,画龙点睛,揭示内涵:这些节日展现了异国的节日习俗,体现了异国的文化意识。第二板块:感悟我国春节的文化韵味。首先,紧扣课文,梳理过春节的过程与习俗。课文中写道: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春节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其次,领悟老北京春节蕴含的民俗文化。抓住关键句段,用心品读体味,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了解其内涵:除夕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是为了增加喜庆气氛,表达除旧布新的美好愿望;团圆饭,反映对亲情、乡情的珍视;守岁既有珍惜光阴之意,也有敬爱长辈之意;挂花灯,表达人们祈盼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吃元宵,祝愿人们的生活团圆美满。在这样的对比教学中,学生对春节的文化内涵感受更深。

四 开展活动,植根名著文化

古典名著往往蕴含着丰厚的思想观念、家国情怀。阅读名著可以穿越历史,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智慧,提升语文素养。比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首先,品读课文,体悟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用心揣摩诸葛亮和周瑜的思想性格,感悟表达特色。其次,开展多种活动,提升文化修养。活动一,简介小说特色。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和艺术成就。第一点,史料处理上,坚持“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第二点,人物塑造上,采用类型化写法,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突出人物的某一特点,并把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第三点,叙事结构方面,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构建无数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支离破碎,虽曲折变化却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第四点,语言特色方面,“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三国演义》不但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亚洲其他国家广泛流传。活动二,阅读小说原著。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初步理解、体会原著的思想内容。活动三,讲演三国故事。课前布置学生从 《三国演义》中筛选自己喜欢的故事,然后组织讲“三国”故事,促使学生加深感知原著。活动四,评价三国人物。《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性格鲜明,可组织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评议人物,发掘人物的闪光点或思想性格缺失,汲取人生智慧。活动五,开展知识竞赛。《三国演义》可谓鸿篇巨制,教师可以原著为依据编制竞赛试题,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激发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比如了解人物个性特点及其战术思想,检查成语、歇后语运用,对联补遗等。多姿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名著的精华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灵。

五 紧扣主线,弘扬戏曲文化

阅读教学还应该渗透戏曲文化教育,让戏曲文化代代相传,促使学生确立高远的思想观念。比如教学《藏戏》一课,不但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介绍民俗特征的,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藏戏的文化魅力。首先,从国粹京剧入手,在欣赏京剧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的艺术特色,由此引出古老的藏戏。其次,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藏戏的魅力,引导学生借助图文走进藏戏,了解藏戏的形成以及藏戏“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特点,感受被称为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的独特艺术魅力。再次,拓展延伸,介绍我们家乡的传统剧——川剧的魅力,并播放川剧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川剧的独特魅力。最后,从感叹“藏文化”流传之不易,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紧扣“戏曲文化”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既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加深对藏戏民俗的认识,还让学生对家乡的川剧艺术文化有所了解,有效强化了戏剧文化意识。

六 潜心会文,感受异国文化

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彰显出不同的文化意识。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介绍异国风情的课文,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感受异国文化,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比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首先,抓住作者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其次,组织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为什么说这是“奇特的民族”?因为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各自又看别人种的花。再次,品读关键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怎样理解这句话?“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每个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两者之间要辩证看待,整体理解。最后,举例谈感想。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这些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表现。这样教学既潜心会文,又使学生领悟异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七 国际认同,突显建筑文化

建筑作为一种语言,诠释着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形态。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中的特色建筑,既引导学生紧扣重点句段,了解建筑特色,又借助国际认同,突出建筑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彰显文化韵味。比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要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和图案美观的特点。然后,聚焦关键语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最后,教师点拨升华: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赵州桥最大的贡献,在于“敞肩拱”创造——在大拱的两肩,砌四个并列小孔,既减轻重量,节省石料,又便于排洪,增添美观。这种“敞肩拱”的运用,属世界首创。在欧洲,最早的敞肩拱桥比中国的赵州桥晚了一千多年。赵州桥不但科学水平很高,而且造型优美,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比如造型逼真的石雕群像,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出想象中的吸水兽,寄托了人们期望大桥永不遭受水灾、长存永安的愿望。宋代诗人杜德源说:“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诗人刘百熙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认定中国赵州桥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这一国际认证,充分显示了赵州桥在世界建桥史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显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独特的精神标志。阅读教学既要挖掘教材中的有利资源,也要广引源头活水,因材施教,引领学生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提升文化素养,哺育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藏戏赵州桥阅读教学
藏戏面具
以《赵州桥》一课为例谈阅读教学的实施
3D打印“赵州桥”在天津落成创三项世界纪录
浅析巴塘藏戏在演出形态方面对西藏藏戏的传承与创新
演藏戏·促非遗扶贫——2019年藏戏演出季完美落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藏戏的新时代再造——评新编藏戏《朗萨雯波》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