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天窗》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茅盾爷爷回忆往事时,最难忘的就是故乡的天窗。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天窗在孩子们心中的意义,快速默读课文,把它找出来。
(生自读课文)
生:“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师:“慰藉”也可以说成——
生:安慰、抚慰。
师:你在寂寞的时候,会用什么来慰藉自己?(生:看电视、画画、打球……)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释放不愉快的情绪。文中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4~7自然段。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在句旁写下你的感受。
(生自读圈画)
师:谁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时先读相关句子,再告诉大家你的感受,注意结合关键词语来谈感受。
生:(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生:下雨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玩耍,可是不能。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就是唯一的慰藉。
师:“顶喜欢”也可以说成是——
生:最喜欢、极喜欢、特别喜欢、非常喜欢。
师:想象一下,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玩什么、怎么玩?
生:孩子们喜欢在雨里踩水。
生:他们可能喜欢在雨里疯跑、打水仗。
生:他们也许喜欢去观察雨中的树木、花草是怎样贪婪地吮吸着水珠的。
师:谁再来读这一句,表达出孩子们这强烈的愿望?
(指名读)
师:你觉得读好哪些词语,就能表现出孩子们这份强烈的愿望呢?
生:我觉得需要读好“偏就不许”。
生:我认为还要读好这句话——“到屋里来呀!”后面的感叹号让我感觉到大人的严厉,小孩的无奈。
师:你很会思考!
生:我认为“地洞似的”这几个字要读出不情愿的感受来。
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此时的天窗是什么样子?
生:(读)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师:用自己的话来讲讲——雨天时,作者从天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雨点在天窗上快活地跳,看见闪电很快划过,像带子一样。想到了外面的风雨雷电是那样猛烈。
师:说得好!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雨中的情景吧!
(播放雨点、闪电的视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小雨点很可爱,很顽皮,闪电很快。
师:你来读一读,表现出小雨点很可爱,闪电很快。
(指名读)
师:你们读好了“卜落卜落”和“一划”这两个词语,真棒!你认为读好哪些词语就能把作者想象的画面很好地展现出来呢?
生:我觉得“猛厉”“十倍百倍”这两个词语要读重一些。师: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句子,师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出示)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生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把风雨雷电的气势都读出来了。
师:不仅在雨天,在夜晚,这小小的天窗也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谁来读一读?
生:(读)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师: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生:我从“逼着”“忘不了”“偷偷地”感受到孩子们此时多么不舍得离开、不情愿上床。
师:小朋友,天窗是孩子们最好的慰藉,此时的天窗又是什么样子?
生:(朗读)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师:你就是那个贪玩的孩子,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你从天窗里看到的、想到的。
(出示)
我会从天窗里的 ( )、( )想象到( )、( );我会从天窗里的( ),想到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生填空练习并交流)
师:为什么作者能从这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么多生动的画面呢?
生:因为他展开了想象。
师:他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生:看到了一个事物,就进行想象。
师:试着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出示)
看到一颗星,想象到——
看到一朵云,想象到——
看到一条黑影,想象到——
生:看到一颗星,想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生:看到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生:看到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师:大家真棒!能背下来吗?自己先练一练。
(生看着提示尝试背诵)
师:作者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孩子们看到事物后就展开想象,想到了很多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东西。这便是从“无”看到“有”,从“虚”中看出“实”。
师:由观察到想象,多么神奇有趣!你们也是活泼会想的孩子,你们能从看到的事物中展开想象吗?
(出示图片:湖面,突然泛起涟漪,生纷纷据图展开联想)
评析:
本节课教学,张老师既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语言的积累,也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着重进行了想象能力的培养。她用心设计,把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贯穿始终。
一、以“慰藉”展开想象抒怀,为体味“天窗慰藉”埋下情感的种子
“慰藉”是文章的核心词语,也是文眼,但学生并不十分懂得“慰藉”的意思。鉴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张老师用“慰藉”作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和孩子亲切交流,使他们展开想象,畅快抒怀。这样,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慰藉”的含义,也为下一个环节——自学课文,体会“天窗”是作者儿时的慰藉做了铺垫,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水到渠成。
二、以“读中有思”为方法,引领学生以文本为依据放飞想象,领略“天窗云影多神奇”
词语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学生感悟品味文本的重要关节。因此,张老师指导学生品味语言、表达交流的方法:在交流汇报时,要结合关键词语来谈感受。这样,给了学生一个明确方向,使学生有了可依的思路或载体。他们借助词语走进文本,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了通过读好关键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因为展开了想象,孩子们从天窗中看到了神奇的画面。基于文本特点,鉴于学生正是想象思维活跃的年纪,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想象。张老师引导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画面,指导学生梳理想象的步骤:看到—想到。然后让学生进行背诵积累,为下一个环节“看画面练习想象”打好了基础。
三、以“生活实际”为“天窗”,激励学生认真观察,放飞想象,个性表达
语文教学要分三步走,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还要明白文本是如何表达的。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往下走:让学生借鉴文本的表达方式来练习运用,才是真正“用课文”“学语文”,才能使语文教学真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老师在学生明白如何想象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个性创作。学生思路开阔,想象新颖,真可谓:“天窗”飞出“想象”鸟,天光云影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