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松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可以帮助破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难题,促进思政课更加符合教学实践的发展要求。转化的基本途径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意识和教学语言等方面实现优化与创新,变革与转变,从而提高教学实践性,实现有效转化。
关键词: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实践性
一、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践需要
通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可以使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适应高职教育实际,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解决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差异性
思政课教材体系反映教科书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其核心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体系。思政课教学体系是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精心设计的授课内容和形式,既以教材为蓝本,也会有自己的风格,其核心是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体系。毫无疑问,教材体系反映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主要载体是文字,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教学体系相对灵活,既涉及讲授内容,又考量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差异性明显,又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情境等去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二)适应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特点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使用相同的教材,执行相同的课程标准,并且力图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这并不切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特点。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虽然同属高等教育,但在办学宗旨、办学条件、生源状况、师资力量、教学组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习自觉性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高职院校入学门槛普遍较低,学生基础较弱,理论素养不高,难以理解思政课教材中的抽象理论,再加上在校授课时间短,实习实训时间长,造成高职院校很难按照理想的标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十分必要。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总体把握教材逻辑结构、知识体系及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降低讲授内容的难度,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因材施教,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并取得理想效果。
(三)克服思政课教材相对滞后的现实困境
思政课教材的编写无论如何更新,总是相对滞后的,因为编写或修订教材需要时间和过程,不可能做到随时将所有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全部编人教材。客观地讲,相对固定的教材并不一定能够最及时、最快速地反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新变化、重大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国内外时局的新形势。然而,思政课的教学却是鲜活的,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滞后于现实,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挣脱教材体系的束缚,把最新的知识带人课堂,以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准确、及时地宣讲和传递最新的教学内容,从而突出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的突出特点是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与理论知识。毫无疑问,思政课的教材体系是教学目标的载体,但其功能是隐性的,需要依靠教学实践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增添现实中鲜活生动的实例,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不只是传授教材的系统理论,还要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践重点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信仰与意识和教学语言等方面的转化。
(一)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第一步。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在不改变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相应地调整或补充教学内容,既要抓住重点,也要优化结构。教师要根据实际确定教学重点。教材虽然有丰富的内容,却受到课时的限制,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全讲细,必须抓住教材体系的主题、主线和重点;教师应善于灵活、巧妙地梳理教材,针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有所侧重地设计不同的教学重点及教学体系。教师还要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更替,以保证讲授内容符合最新的政策方向;注意适应时局发展,及时而又准确地将社会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充分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通道。
1.从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教师要改变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灌输,多采用讨论、辩论、问答、启发等互动方式进行教学。要突破对教材知识的传统讲授方式,强调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认知,坚定理想信念。
2.从单一课堂讲授向强化实践教学转变。思政课教学固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独唱”的课堂教学,还应包含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比如: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代科技基地、企业实训基地现场参观学习,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三)坚定信仰与意识
坚定信仰与意識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深刻内涵。
从教材角度出发,教师需要遵循教材的政治立场。教师传递和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其自身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有了真诚的传授者,才可能会有真诚的接受者,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才会有生长的土壤,转化才能得以进行。教师必须重视榜样力量和人格示范效应,做到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从教学角度出发,教师还需要树立教学业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是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主要渠道。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用心倾听、理解、回应学生的心声和疑惑,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积极进行引导,使学生真正形成对思政课的认同。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际效果。
(四)转变教学语言
转变教学语言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换表达方式,实现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转变,主动适应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思政课教材语言是书面语言,以抽象的理论话语为表达形式,讲究表述准确和形式规范。教师要克服理论阐述过于严肃的语言障碍,将教材抽象的理论话语转换为通俗化的日常语言,甚至转化为学生喜欢的时尚话语。注意选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用语和表达习惯,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把深奥的理论讲得形象、透彻。
三、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践效果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源于实践需要,最终还要体现出实践效果。通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考核与育人目标、教材统一性与教学多样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一)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统一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反映了教材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精神,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新成果、新形势。教师要及时了解时代前沿的思想和理论,掌握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并根据变化了的实践调整和扩充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观念、教案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教师可以积极尝试用学生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新颖活泼的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尽量减少枯燥、抽象的理论性概念和原理的陈述。
(二)实现教学考核与育人目标的统一
通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实现教学考核与育人目标的统一。教学考核可以突破检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依据不同学生、不同专业及不同时期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考核。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顺势而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观察、判断、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实现教材统一性与教学多样性的统一
思政课的教材体系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系统,具有基础性、规范性、逻辑性的总体特征,是教师进行教学体系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思政课教师应熟练掌握整个教材体系的逻辑结构与基本内容,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既不拘泥于教材而照本宣科,又不抛开教材而随意发挥。在此基础上,做到结合社会实际,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实现教学多样性,或多些理论讲述,多些实践考察,多些启发,多些辩论。总而言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或班级的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用心去倾听、回应学生的心声和疑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
(四)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担当引领者、启迪者和示范者,發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是正确思想的引领者,引领高职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师是理论学习的启迪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完善素质、提高能力;教师是知行合一的示范者,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接受思政课。在此基础上,思政课教学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学生专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