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红+董琳
【摘 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过程。孩子只有在一片自由阅读的天空中,才能真正地“读进去”,提升阅读价值。本文从遵循阅读天性、发挥阅读想象、注重个性理解、给予阅读选择、拓宽阅读领域、提供阅读时间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阅读自由;彰显个性;独特魅力;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116-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因此,引导孩子从小喜爱书籍,热爱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然而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孩子沉浸在电视动漫、网络游戏中,阅读情况令人堪忧。那么,如何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感受到阅读的惬意呢?笔者认为,必须关注儿童的阅读心理,顺应儿童的阅读天性,还孩子自由阅读的天空,这样才会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遵循阅读天性的自由
儿童阅读与成人迥然不同,他们的生命中弥散着“自在的幽默”,在他们眼中,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天生都有着人的灵性,与人一样具有思想情感和语言。在阅读中,如果将游戏、幻想融合在一起,让儿童的自由天性得以释放,孩子们便能享受到文本带给他们的乐趣。他们喜欢富有幽默感的故事,并不在乎故事有什么“精神堂奥”,更多地是关注玩闹、恶作剧。他们非常喜欢三毛、长袜子、马小跳等顽童的形象,这些顽童型的人物并不高大完美,但正是他们的傻气、稚气、不光彩的小毛病成为孩子阅读的趣之所在。《木偶奇遇记》中风趣的对白常常逗得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他们与书中快乐的小木偶做朋友,在书中与作者一同走到一百年前的意大利,感受那个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体味冒险和成长的滋味儿。他们边读书边演绎着不同的角色,与淘气包马小跳一起帮助卖花的小女孩,解救即将被吃掉的小羊,和他的玩伴们快乐地玩耍、嬉戏。
二、发挥阅读想象的自由
幻想是儿童心灵的主要本领和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儿童的自由天性和想象力得到充分释放。儿童对作品的解读与成人的理性分析不同,更多的是以想象的方式解读文本,他们大胆的想象力是成人难以具备的。他们热衷于成长、科幻或者童话类的儿童故事,在他们的世界里,成人眼中的经典敌不过《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弗游记》《哈利·波特》等。孩子们喜欢鲁滨逊的坚强、聪明,以及敢于冒险、乐于助人的品质!喜欢哈利·波特自强、有勇气、有胆量、有智慧,敢于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强者形象。他们喜欢这些故事,关键是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享受着做白日梦的乐趣。像《三只小猪》《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这些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带领孩子走进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拨动着孩子的心弦,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不再苍白,生命变得更加丰厚润美,富有底色。他们身体虽然是弱小的,但心灵的力量却是强大的。在阅读中,他们自然而然的学习语言,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表达兴趣与创新思维。
三、注重个性理解的自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交流的时候,老师尽量不提供答案,不要让原本天马行空的阅读变成标准答案下的镣铐;要尊重孩子的理解,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让他们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地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提升阅读品味。儿童阅读首先是一种个性化的主体参与,要让学生有阅读的冲动,重点在于让孩子有兴趣读、多读。很多教师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或者是成人的阅读思路,使孩子的主体性消失殆尽。儿童在读书中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多时候他们对作品的领悟可能只是意会,是在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的意识中。教师不要追求眼前效应,要尊重学生懵懵懂懂的状态,有些童年时期读过的作品,成人后再来读,原来不懂的会懂,原来模糊的会清晰,更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四、提供阅读选择的自由
小学生课外阅读不是成人的阅读,也不是教科书的阅读,教师要给学生选择书目的自由,根据各个学段的实际情况,给孩子投放不同层次的图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最初阅读的时候,不要限制他们读哪一类书或者哪一本书。孩子们读书的口味不尽相同,不管是神话的、历史的、科普的、幽默的……只要是有益健康的,就鼓励他们尽情地去读,读得有趣味,读得有收获。有时候我们乐此不疲的给孩子开书目,想尽办法让孩子亲近书本,反而会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形成“伤害”,使原本自由自在地探索与质疑变成了戴着枷锁的舞蹈,使原本自由快乐的阅读享受变成了功利灌输下的苦役,自由选择和自由创作也因此荡然无存。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阅读自由,让他们自由地触摸阅读世界,在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自由翱翔。
五、拓宽阅读领域的自由
课外阅读并不是语文的专利,儿童阅读要放眼整个教育领域,与教育的其他方面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在面对“全学科阅读”的教育改革和尝试中,老师们要敢于打破学科壁垒,有层次、有逻辑地推进全学科阅读,通过多种阅读、多面阅读、多形式阅读达到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科学课上,学生心中会有许多问题:蚂蚁为什么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望,学生课外去阅读《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这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书,不但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望,而且体会到了在读书中探索知识的乐趣。教师要鼓励孩子亲近自然,多参加社会活动,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要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他们在亲历实践中慢慢长大。
六、给予阅读时间的自由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教师要给孩子提供更宽裕的阅读时间,课下尽量少留或者不留作业,保障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大文豪高尔基十分钟爱读书,在任何状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看5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阅读是人心灵深处的一盏明灯,是点亮世界的火种。小学阶段的阅读要突出学生广阔的自由空间,营造宽松又高效的阅读环境。让孩子自由读书,多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最佳状态,不要有功利之心,还孩子一片自由的阅读天地,培养其阅读个性,让自由阅读彰显出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朱晓芳.关注儿童阅读心理提高课外阅读效率[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1).
[2] 王美.彰显自由的魅力——语文自由阅读方式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4,(19).
(编辑:杨 迪)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