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刘娥
[摘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强化训练等策略,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运算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3601
运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不可缺少的技能。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大量的思考与运算,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而且,以往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更无法提升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条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建生动、愉悦的学习环境,将运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确运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价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升运算能力。
例如,教学“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自数一下班里的总人数,看是否有同学缺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已经将运算融入问题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加减法算出班级的原有人数、现有人数及缺勤人数。又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让学生自主拼接图形并提问:“一共有多少块积木?”“积木中都有哪些颜色?”“搭建的图形中包含了哪些颜色的积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将生活场景和运算充分结合起来,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运算能力。
二、强化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基本口算的训练。”口算是运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会对混合运算、估算等其他计算能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口算方法进行有效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对计算能力的要求,适时组织一系列的训练,以达到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以基本练习为主,引导学生对一些例题进行模仿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同时,口算训练应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并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如抢答、小组竞赛、开火车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强化各种训练,提升运算能力。又如,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混合运算题,包括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等,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采用限时比赛的方式,看哪位学生算得又快又准,并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表扬。这样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运算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培养习惯
在提升计算能力的训练中,审题习惯也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正确解题及高效计算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开始进行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读好算式、背诵运算口诀;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能够认清数字与运算符号,并能根据运算符号明确运算的顺序。为了提升学生的运算效率,教师可采用争先赛、计时赛等方式,加快学生的审题速度,引导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计算环节中。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运算后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以提升计算的准确性。
例如,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混合式运算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88+1÷88+1”时,一些学生很容易先算“88+1”;计算“66+4×5+2”时,一些学生容易将“66+4”作为一个部分先运算。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应强调注意审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如果教师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就能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与准确性。
总之,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更是人们进行自然科學实践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情与教学目标,灵活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实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云鹏.构筑数学教育之魂——吴正宪老师的数学教育实践[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1).
[2]陈昊.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策略[J].新教育,2010(12).
[3]兰社云,王建锋,孟红玲.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9(1).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