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7-04-29 13:12姜萱曹海清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互联网

姜萱 曹海清

摘 要:“互联网+教学”是指互联网与教学的融合,是运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互联网+”与大学课堂的融合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阻挡的趋势。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入手,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 应用型本科院校 报关实务 教学改革

在当前人类社会处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互联网+”成为时下热词。大学课堂与互联网两者的融合,是高等院校践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样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以达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或是通过传统高等教育的互联网化来完成教育改革。《报关实务》是随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门课程。鉴于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报关这一重要环节,因此,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贸类专业都把《报关实务》这门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但据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报关实务课程的授课教师反映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互联网+”的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应努力探索、创新思路,重构教学环境和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鉴于《报关实务》课程的独特性,具体使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入手,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

1.内容相对独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度不高。《报关实务》不像其他课程那样,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不断地补充一些新兴的理论、新发现及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

2.所涉内容面广,知识点庞杂。该门课程内容广泛,既包含有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报关实务技能。比如,仅是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这部分内容,就涉及有十几种货物。虽然它们的报关流程有相似之处,但操作起来又各不相同。

3.实践性和操作性强。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如各类海关监管货物报关流程的操作、进出口商品的归类、进口货物原产地的确定、进出口税费的核算、报关单的填制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4.时效性强。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国家在对外贸易政策、海关的法律规章、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操作等方面的规定会经常做出调整,所以《报关实务》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二、“互联网+”时代《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海关也尝试进行改革,将海关监管与互联网二者相融合,监管方式和手段日趋多样化,需要高校毕业生具备更高水平的报关知识和技能,这也就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然而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

1.学时数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总学时数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的情况。许多院校在《报关实务》课程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地压缩理论部分的学时数。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理论部分的内容需要作大量的精简,在基础知识掌握尚不牢固的情形下,就要进入實践环节。

2.缺乏系统的实践性强的教材。2014年之前,报关行业的准入门槛就是报关员资格考试,所以原有的报关实务类课程教材都是以考试教材为模板,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时至今日,这一状况还是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而且,有许多教材内容更新之后,依然不能反映报关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3.教学方法单一。报关员资格考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报关实务的课堂教学基本上就是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传授。当前“互联网+”时代,授课不再是传统的板书,而较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这种改变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师生双方依然是处在讲、听、练、记的往复循环中。报关实务课程中知识点庞杂零散,需要遵循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海关监管规定每年都会有更新,各类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内容较为枯燥而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单一的课堂讲授是很难让学生全盘掌握的。

4.实训教学资源缺乏,报关实训开展不足。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辟了多媒体机房,但报关实训皆是按照传统国际贸易实训的方式来开展的。缺乏专门的报关实训软件以及通关实训室,所用的多是囊括了进出口业务全部操作流程的软件。报关这一环节虽有体现,内容相对比较笼统,步骤不够细化,针对性不强。目前,市场上的报关软件很少,质量存在缺陷,所设定的流程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报关情境,而且多数侧重于物流方向。即便进行操作,也是脱离网络的固定的模式化的操作。再者,报关实训的开展仅限于校内,校外实践的机会很少。

5.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原则上来说,“互联网+”时代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标准要求,再加上报关实务本身就是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教师应该由取得报关行业的任职资格、具备报关实践技能与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但是,通常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授课教师自身就缺乏报关从业的经历,所以在货物的进出口报关、完税价格的审定、进出口税费的核算、报关单的填制等许多实训环节,无法从实际出发,学生也就难以真正掌握这些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互联网+”背景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互联网+”与大学课堂的融合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阻挡的趋势。尽管“互联网+”不可能完全意义上取代高校的传统课堂教学,但其根基业已不可避免受到触动。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宜顺应发展潮流,进行系统规划。专业教师们也应该蓄势而发,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和新举措。

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重组。“互联网+”教学强调应把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到教学过程中,但并非说理论教学就全然没有必要。《报关实务》课程的开设,应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类别海关监管货物通关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具备报关员的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将来能够运用所学的报关知识技能去开展工作。基于这样的目标,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把这门课程解析成两大模块。理论部分主要介绍报关的概念与相关知识、我国的对外贸易管制、与报关工作相关的海关法律制度。实践环节包括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加工货物、保税物流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等类别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与原产地的确定、进出口税费的计算、报关单的填制等操作性较强的内容。

2.优先选择兼具系统性、实用性和动态性的教材,加强教材建设。理想的报关实务课程的教材应是兼具系统性、实用性和动态性的教材,应该有系统的、完善的知识体系,结合本国的经济环境和贸易现状,列举本国的案例,要能够适时地删减陈旧的知识点,及时地更新内容,与本国的最新政策、规章制度等相对接。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取消后,改革后的报关水平测试教材中的“报关基础知识”模块则沿袭了全部的理论知识内容,而“报关业务技能”模块,内容上体现了较强的实践性,比较贴近报关工作的真实情况。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任课教师可以考虑以此教材为模板,根据各自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时数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筛选、整合出重点内容,形成难易程度适中的自编教材,也是相对理想的做法。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根据本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报关实务》课程本身知识体系庞杂、实践性强、实效性强的特征,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即便是理论课程的教学,也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否则就变成了枯燥的说教,学生难以接受和掌握。具体地,在实施教学时,可以把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构建情境教学、进行任务驱动等方法。

在理论部分的授课中,能够考虑较多地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穿插案例教学法。比如说,在讲解直接代理报关与间接代理报关的概念时,可以适时地引入案例,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于该知识点的记忆印象也更加深刻。再比如,在讲解对外贸易管制这部分内容之前,也可以采用案例导入的形式,某企业想要开展某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首先,该企业怎样获得外贸经营权,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接下来,目前国家对于该种商品的进出口是怎样实施监管的,该商品是属于我国禁止进出口、限制进出口还是能够自由进出口范围的,如果可以进出口,需要办理哪些手续?事先作为思考题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互聯网查阅资料进行解答。等正式上课时,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再做点评。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

在实践部分的授课中,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划分成一个一个的项目,根据海关监管货物的不同类别,设计出不同的情境,进行任务驱动。比如说,对于最为常见的一般进口货物,根据其报关流程设计出四项任务。

任务一:进出口申报。学生模拟报关员,对于合同、信用证、商业发票、包装单据、提单、保险单、进口货物清单、报关委托书等在内的各项单据,提醒学生要履行合理审查的义务。任务二:配合查验。学生模拟进口货物收货人或者报关员的角色,配合海关实施对于货物的查验,核查进境货物收发货人向海关申报的内容是否与进口货物的真实情况相符,或者确定商品的归类、价格、原产地等。在这一环节,可以设计一批货物中混合有其他货物,或者查验环节货物有损坏,锻炼学生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任务三:缴纳税费。要求学生在审定完税价格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公式计算出进口环节应征收的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等税费。然后在收到税款缴款书后的15天内到海关指定的银行去缴纳税费。任务四:提取货物。学生模拟进口货物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在签收海关加盖海关放行章戳记的进口提货凭证之后,凭以到货物进境地的港区、机场、车站、邮局等地的海关监管仓库办理提取进口货物的手续。

对于其他类别的海关监管货物,可以模拟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践工作任务。如涉及到一些不熟悉的专业名词、术语和流程操作,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和收集所需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别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大致的操作规程,发挥了实践教学的作用。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内实训室构建仿真模拟的场景,配合使用功能相对齐全、操作环节细化的报关实训软件,让学生在此环境下完成进出口报关的全部流程操作。通过干中学、学中做,能够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大力合作,创建实训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到实习基地、报关单位、海关监管场所等地去进行实习实训,这样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报关流程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尽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开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师的辅助与引导对于课堂教学、尤其是实训环节的推进,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当前,高校对于教师的选择注重于学位学历、科研能力,而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忽视。所以,对于如《报关实务》般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来说,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效果也就形成了障碍。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势在必行的。今后,高校在人才招聘时应该由针对性地招纳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或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提供给他们进修的机会,或是直接从企业聘请报关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实训指导。

参考文献:

[1]陈一明. “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8-232.

[2]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J].新闻与写作,2015(5):5-9.

[3]张立杰,华裕涛.“互联网+ ”时代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67-169.

[4]徐凤.基于任务驱动的报关实务模块滚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9):11-12.

作者简介:姜萱(1978—)女。安徽省合肥人。工作单位:巢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互联网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