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出别样的美丽

2017-04-27 20:49陈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素材积累观察能力作文教学

陈红

摘 要: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是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本文从教育者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入手,以生动具体的教学实例,探讨了在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方面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素材积累 作文教学 观察能力、兴趣的培养 分享平台

生活如一首歌,窗外婉转的鸟鸣,小河里流淌的清流,空中飞舞的雪花,课堂上一次小小的思辩,灯光下一杯暖暖的牛奶……一切的一切都是串成生活之歌的音符。如何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在他们心头酿成独特的风景,并将之化为笔端汩汩流淌的活水?我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捕捉契机,分享美丽

开学伊始,为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要求大家准备分享本,命名为“生活中的小镜头”,随时随地观察生活,搜集素材。一星期下来,翻开学生的生活分享本,可圈可点之处甚少,大多记一些流水帐,平淡的语言叙述着类似的故事。这让我的“生活分享台”遭遇尴尬:继续进行吧,索然无味;自然流产吧,觉得给孩子留下了做事半途而废的嫌疑。

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我加入了孩子观察生活分享生活的行列。一次语文课前,我早早来到教室,孩子们在踢毽子,忽然一个男孩子脚下一使劲儿,那五彩的鸡毛毽子便飞上了安全应急灯的灯罩上。几个孩子轮番跳跃,想将毽子拿下来,都没有成功。我笑着说:“谁叫你们乱使劲儿呢,毽子向你们耀武扬威啦,你们得想办法把它请下来,注意安全啊!”因为我的加入和玩笑,孩子叫得更欢了,几乎吸引了班上的所有同学。当孩子们应着铃声走进教室,我便让他们掏出自己的分享本,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刚才的观察所得。三分钟后我挑出了几段写得好的文字,让他们走上分享台,分享自己眼中的美丽:

一只五彩的毽子凌空跃起,立在了应急灯那银白色的灯罩上。微风轻轻地拂过它那轻盈的身躯,它那五彩的衣服在阳光下越发艳丽。我们怎么请,它都不下来,似乎还在跟我说:“谁也你们这么不小心呢,不让你们着急一下,你们以后还不知道爱惜我!”[1]

我们班的小不点儿劲儿可真不小!他一个腾空飞跃,毽子便像长了翅膀似的飞上了应急灯的灯罩。这可急坏了和他一起玩的小伙伴,只见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一个比一个跳得高,但都无济于事。

我们一群人正在为一只淘气的鸡毛毽子大伤脑筋。它站在高高的应急灯的灯罩着,趾高气扬地看着我们。我们先是用跳高的方法试图将它请下来,可它岿然不动。后来我们又想用本子往上扔,把它给撞下来,可又怕弄坏应急灯。最后还是体育委员有办法,他找来队旗的旗杆,一下子就将毽子给请下来了。看来,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蛮干,要使用巧劲儿。[2]

……

因为这样的留心与用心,我和孩子们一起捕捉到了不少生活中的美丽:一只小鸟子住进了教室北窗台当起了我们班的旁听生;一场突如其来的雪沸腾了我们的校园;餐桌上的风波折射出浓浓的亲情与友情……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这样的契机比比皆是,只要老师做有心人,就能帮助孩子捕捉生活中的美丽。而这样的美丽经过分享之后,就变成了大家的美丽。孩子们在分享中习得了观察生活的方法,练就了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也为写作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的素材。

二、搭建平台,美丽分享

分享是一种美的行为,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分享能给予孩子们快乐和满足。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分享,让这种美的行为成为作文素材积累的基石,我在班上为孩子们搭建了多种分享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走上分享台,与伙伴们分享生活中點滴的美丽。

1.固定的分享时间 每堂语文课前或每天的午间阅读课后,我都留了几分钟的分享时间,由老师和同学向大家推荐近期阅读的感人故事、优美文长或精彩片段。分享后有学生简单的点评,也有教师适时的点拨。走上分享台的学生因为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成为对孩子课外阅读积累语言的一种展示和检测。同学和老师的评议,又提供了不断进步的可能,他们的生活分享也会越来越美丽。其他的学生在别人的分享中会摸索到观察生活的方法,一些对生活的感悟也因为分享而变得更睿智,它们会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让分享变得越来越有质量。在分享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那些不太会观察生活的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点可取的文字我都会让他们走上分享台,这样在一次次小小的成功中,激发了同学们进行阅读和积累的兴趣,树立了积累素材写好作文的信心,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很好的促进。

2.漂流的分享本 每天一次的课前课后分享最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分享兴趣的提高,但这样的分享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只言片语的分享难以让学生获得比较有条理的观察方法。于是,我设计了几个在班级漂流的分享本:自然风景录——描述自然界花草树木的情态及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班级记事录——分享班级、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家庭温情录——记叙家庭生活画面,反映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等;人物肖像画——描写自己的老师、同学或是领导、突然造访的家长等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读书分享录——摘抄自己课外越多越的精彩语段,进行简单的批注或写读后感等。我坚持批阅班级流通的分享本,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方法、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这些分享流通本在学生的手中传阅,他们可以进行再观察,并作补充,这样的分享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别人的优点,还让他们懂得如何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生活,表达生活。

3.独特的分享长廊 教室后面黑板报下的墙壁被我开辟成“分享长廊”。每天我会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分享语段,让学生用便利贴眷清,然后张贴在“分享长廊”,当发现更精彩的语段时就进行覆盖张贴或更换,每天让学生对分享的语段进行点评。孩子们在分享长廊里用越来越精彩的文字分享着生活中的美丽,这样的分享如一朵朵绽放的花朵,开在班级的一角,也开在孩子们的心中。看着孩子们阅读分享语段时的喜悦,听到他们交流时产生的共鸣、碰撞和反思,我相信这样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多种形式的分享平台,大大激发孩子们观察生活、发现素材、记录感悟的热情,而这样的分享因为大家不断增强的自发性和越来越成熟的语言表达而变得分外美丽。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班一道道靓丽的语文学习风景。

三、聚焦分享,提升品位

曾经认为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水平的提高缺少“功利”性,不能立竿见影。因为学生很难在短期内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缺少了这种“功利”性,要想保持学生生活分享的热情就显得相当的困难。琐碎的生活分享美则美矣,但却很难与平时的作文教学协调,学生少了练兵的空间,看不到基于生活分享的素材积累对自己作文提高的作用,学生的分享热情难免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

为了让这项有益的尝试不至于中途夭折,我对平时的习作要求进行了一些调整,尽量让作文命题贴近于孩子们的生活分享,或是引导孩子们将积累的素材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比如:《我们班的小名人》、《我当小管家》《项目学习活动小插曲》《我的大力纸“神”》,《神奇的摆球》……让孩子们将目光聚焦到自己平时的生活分享上来。学生感受到生活分享让自己写作文有新鲜的素材,有自己的感悟,这样就增强了其生活分享的内驱力。更让我欣喜的是,因为作文时的再次聚焦,原先生活分享时还是点滴的、片面的观察和认识,经过学生的再加工,写作素材经过了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学生的认识也更全面和深入了,习作的内容更充实和精彩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因分享而美丽,生活分享也因这样的聚焦而提升了品位。

社会生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每时每刻传送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将物象转化为表象的桥梁,是学生生活积累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途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作文的‘支柱。”我坚信,当学生能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智慧灵动的语言分享生活中的美丽,我们的分享会创造更多更美丽的风景,而大面积提高孩子们作文水平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外母语教育比较论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5版,洪宗礼、柳士缜主编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蔡汀主编 主编、翻译家,原国家图书馆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素材积累观察能力作文教学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漫谈
高中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途径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
浅谈作文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