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
摘 要:打造和建设书香校园,借助古诗词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诵读古诗词已成为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当学生在千古美文的滋养下、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成长为一代新人,成为社会的栋梁,正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诵读 古诗词 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古诗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诵读古诗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诵读古诗词能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54首古诗词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人类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如何提高古诗词诵读的实效, 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和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引爆點,有效启动学生的动口欲望。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指导诵读:
1.激发诵读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当成一种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的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让学生吟诗背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因为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诵读的原动力即源于此,有了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收到的实效不言而喻。
2.体验诵读快乐
小学生喜欢古诗,是因为诗歌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每首诗词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大意,感悟诗词的意境,反复吟诵。如果学生从小就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诵读声中长大,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诗词所包含的意境和韵味,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爱的美好,体验到诗词的美妙,生命的崇高。这种感受将成为他们不断诵读诗作的强大动力,使诵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打开了他们认识的窗口,使他们与文学大师直接对话,这必将对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3.提高诵读水平,培养诵读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他们做事往往带有很浓的情绪特点,做得越好越愿意继续做。同样,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他们也是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他们的成就感,对诵读水平高的,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诵读水平低些的,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慢慢的,在学生对诵读有了一定的积累、兴趣、体验之后,就要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帮助他们了解押韵、对仗、平仄等知识,使他们从诵读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诵读实效。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诗词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学生一遍遍地诵读琅琅上口的诗词,提高了的朗读能力。同诗在诵读中不断地探究诗词的内涵,提高了理解能力;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对诵读的热爱和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一个学生能滔滔不绝地背诵古诗词时,他心中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如果老师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他们必定会对祖国语言、民族文化产生深深的热爱之情,对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成为一个有爱心、有信心的人。
4.收获诵读成绩,养成诵读习惯
学生背诵古诗词,积累语言材料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学以致用,学生再学习过程中必定将诗词内容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并应用于再创造的过程。
学生在实现古诗词“量”的积累的同时,随着他们阅历、知识的增长,对所背诵的古诗词理解会越来越深刻,久而久之,内容与理解便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写作文时学生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会大放光彩。如果学生能够在平时读书、写作、说话时恰当地运用诗词,必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在明白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学有所成的境界时,那种成功的快乐一定是难以言表的。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要学生把诵读古诗词当做一种兴趣,一种习惯,就能提升艺术品位,丰富生活,提高语文素养。当看到满眼荷花时,他们自然会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登上高山后,他们又会自然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路难行时他们会想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取得好成绩时,他们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遇浪费粮食的现象,他们可能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这种境界,正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