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
【关键词】课外阅读 重要性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64-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何报刊。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时应把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课外知识少,从课外阅读中获取得多,而要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知识的积累,就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课外阅读可以娱乐身心,满足需要,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课内阅读是有限的,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范围相当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心情自然会愉快,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何乐而不为呢。课外阅读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英雄形象或学习的榜样,而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工程师等这些崇高的职业人士往往会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或崇拜喜欢的对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积极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来源。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一)选择有意义的课外读物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家在创作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定位,在内容上比较适合儿童的口味,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应以图画书作为学生阅读的主体,小学中高年级可阅读一些经典的长篇作品。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在不同场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去选择。可以根据文体选择课外读物。例如: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地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迪福《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施怎样炼成的》等。
(二)交给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
(1)指导写读书笔记,可以记的内容有:语文基础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a、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用“△”或“○”等表示重点词的符号表示重点词句(这种方法只能用于自己的书籍上);b、写读书心得即读后感,只要抓住原句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剪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阅读时,学生要学会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贴在课外阅读本上,同时指导学生们贴时要认真保持本子干净整齊,并鼓励他们用彩笔画上花边。这样一来学生的读、剪、贴、画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未来的时间里不时欣赏欣赏,也是一种享受。
(4)学会阅读评价:阅读评价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身阅读效果的评估与检查,并通过这种评价结果反馈,促使阅读者及时调整阅读过程,有助于阅读质量的优化。阅读评价包括读者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或分析利弊。通过阅读评价可以考察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作品内容的把握程度、对作者的内心情感的理解程度。这样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快速获取信息打好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主要情节,还要提倡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保护,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始终以为,教育是从阅读开始。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汤勇“我的阅读观”[J].《四川教育》2014年4期
[2]方彩琴“课外阅读,更要关注不爱读书的孩子”[J].《小学语文教师》2014年6期
[3]蒋爱东“阅读,点亮童年的心灯”[J].《小学语文教师》2015年10期
[4]王芳.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J].读与写旬刊,2016,13(11)
[5]程国新.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J].中华少年,2015(29)
作者简介:
黄建蓉(1974-),女,大专,小教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