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莉
【摘要】如今,导学案无疑已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它给了学生属于自己的学习园地。然而没有分层教学的导学案,对于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都不尽相同的学生来说,很难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导学案的分层设计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本文以分层教学的理论为基础,对利用导学案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 导学案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80-01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利用导学案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分层教学呢?
首先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认识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避免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其次在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层:
1.学习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分层,主要是指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备课时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能总结物理方法。
比如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新人教版八年级册上《汽化和液化》中的学习目标如下:
A层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目标:
(1)能说出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2)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B层中等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达到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基础上,能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C层优等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达到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基础上,能对沸腾的实验进行评估,能对同一类的液化现象进行归纳,并总结方法。
2.自主学习中问题分层
问题是引领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主线,所以学案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分层问题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使他們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例如《眼睛与眼镜》一课,学案中的预习问题:
A层基础薄弱学生
1.通过你的预习找到在图中标出眼睛部分的名称。
2.如果照相机的镜头不能变焦,利用这样照相机拍摄远近的物体应该如何操作?
B层中等学生补充
通过预习说说正常人眼是怎样看远近不同的物体。
C层优等学生补充
通过你的学习谈谈眼睛与照相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交流合作中的任务分层
完成“学案自学”步骤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兵教兵”的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兵教兵这种方式,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兵兵受益,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小组中角色分配,C层优等学生负责组织释疑,B层中等学生负责表达展示,A层基础薄弱学生,A层基础薄弱学生聆听,记录,修改,并能完成其他组对基础知识的提问。
4.精讲点拨,分层释疑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B层中等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培养C层优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可由C层优等学生,总结物理方法,揭示物理规律性。
5.分层练习,共同发展
由于知识基础及智力能力的差异,导学案中教师要精心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
例如在电学欧姆定律计算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设置:
A层基础薄弱学生:欧姆定律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B层中等学生:欧姆定律在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中的应用
C层优等学生: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流或电压在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中的范围
6.对学生评价的分层
教师的评价不能仅着眼于学生的某个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 以激励方法给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
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A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C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这样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关键是分层导学,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以兴趣,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才能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巨大潜能。
参考文献:
[1]薛祝其,陈浩.经典教学案例与出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6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