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锋
【摘 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學资源。“微课”有助于教学:“微课”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微课”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课堂教学;“微课”的不断积累,可以形成教学资源库。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优点;反思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生活、学习方式的信息技术化、便捷化特点的日益显著,人们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通过计算机浏览互联网,移动数字技术更加方便快捷。随着对《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的广泛关注,人们越来越感到学校教育将从“以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为中心”。将“微课程”带入信息技术课堂后,其实用、高效、可拓展的特性成就了一堂堂更加精彩的信息技术课。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应用于教学的优点
1.“微课”助力信息技术课堂
当今信息、通讯、科技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信息技术教材版本多样,地方性教材的教学内容也颇有不同。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在拟定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所定的课时量为每学期36学时,这样每周1~2个课时。就此更加强调了在一堂计算机课中老师到底要教会学生哪些知识,怎么教才更有效。
将“微课”带入课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制作出简洁明了且满足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会使一堂课的节奏更加紧凑。笔者认为在不同教学阶段,设计的“微课”要求及时长也应不同,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加合理地把控课堂时间。如在导入时使用的“微课”,笔者认为最好控制在1~2分钟内,主题鲜明,内容简洁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目的是让学生在上课后能很快地融入本课的教学氛围。而在解决难点问题时,笔者认为可以分片段详尽展示解决步骤,每个片段3~5分钟,详尽的解决方法会使学生更加明确解决难点问题的步骤。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不同梯度的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微课”,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在拓展练习时使用“微课”,应为2~3分钟,讲解拓展需求,其中可以加以问题提示。如此,老师带动课堂环节,“微课”详尽解决学生问题,把课堂留给学生参与,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握课堂每一分钟的时间,能够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
2.“微课”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课堂教学
以往,在每周1~2节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学生经常会遗忘以往的知识点,有些时候,在教授某些知识点时,为了兼顾每一位学生,教师经常会采用重复教学的方法,尤其是在演示操作步骤时,这虽然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听懂,但也容易使一些力所能及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针对各个知识点,制作简短精练的“微课”教学资源,学生按需求选择教学资源,形成碎片化学习。根据“微课”可重复使用的特征,后进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可重复学习,直到掌握知识。而同时优等生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利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练习。在倡导自主学习的时代,“微课”的引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适用的。而学生操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碎片化学习的整合过程,这样的兼顾,增加了课堂交流,使学生学习知识更加快捷、详尽。
3.“微课”的不断积累,可以形成教学资源库
“微课”的声形并茂的特点让学生们更易接受,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游戏和学习分析同步走进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素材单一、匮乏的情况下,开发满足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且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如声音、动画、视频等“微课”,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强大的视觉冲击,能够更直观、更具体地反映事物本身,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教师需要积累此类教学资源,并进行筛选,形成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今后的教学更便捷,同时也可以在共享、交流中,获得长足进步。
三、“微课”应用于教学的一些反思
“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演示,学生模仿的方式,把每堂课的知识点片段化、碎片化,改变了原来三分之一时间讲解、演示,三分之二时间操作的课堂安排,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学习→操作→遇到问题→微课再学习→再操作……”这样一些流程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按自己的需求来控制学习的进度。“微课”的运用能够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进行“自助式”的学习,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也能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助式”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脱离课堂和老师的时候,也能有自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掌握方法比完成任务更重要。“助人自助”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如此,应该通过训练和帮助学生,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加其对老师的依赖性。给学生设置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为了“难倒”学生,以期遇到类似的问题和困难时,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
“微课”制作软件越来越简便,如2016年3月本区教育局进行了e-word软件的应用,汇集了各种常用软件的操作,简单方便,以前很多的较繁琐的操作,现在达到“秒秒”反应的效果,为“微课”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方便。
“微课”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要坚持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在实践中方能发现不足。从李玉平老师团队的“蝴蝶计划”中,我们看到了“微课”进一步发展的希望。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只有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才能使自己制作的“微课”更加适应当今的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