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琴
【摘 要】审题也就是要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理清题目所给的条件。解题能不能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透彻、深入、细致、全面地审题,特别注意不要遗漏了隐含条件,这是解题最基础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中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呢?本文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读题,这是认真审题的基础;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圈一圈、标一标、画一画,这是认真审题的辅助;再者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是认真审题的保证;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检验,从而弥补审题失误。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审题能力;培养方法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弄清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因此,解题能不能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透徹、深入、细致、全面地审题,特别注意不要遗漏了隐含条件。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到他们解答的正确率。
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于审题的失误,除了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外,还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解题习惯有关。因此,当教师因为错题而责怪学生的同时,更应该想想用什么办法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提高审题能力,如果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可是终身受用的。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提高审题能力呢?通过这几年自己低年级的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和同事的经验交流,笔者认为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学会读题——认真审题的基础
数学中的读题不仅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而且是理解题目意思的必要措施,所以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在低年级时,由于学生识字不多,读题速度慢,经常是由老师或家长代劳读题,但是如果到了中年级时还是如此,就会导致学生形成依赖性,长此以往,当他们独立完成作业时就会产生不读题而随便解题的现象,比如有些学生一拿到习题,只用眼睛很快地扫一下题目,凭着自己的“感觉”就急着动笔了,结果犯错了,有时候这些错误甚至是很低级的。若是重新让他再去认真地多读几遍题目,往往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需要旁人的指点也可以完整并正确地解答出来,所以这种错误犯得实在是很可惜。
例如:
如上图中的答案,这名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还不错就是比较粗心大意,这道题目本来对于他来说也不是难题,结果反而出错了,更大的原因在于他没有仔细读题,没有发现当中隐含的信息。所以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后做题时,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特别是对于不理解意思的题目,建议多读几遍,初读时,大致理解这道题目讲的是什么内容,再读时注意重点词语,最后边读边思考怎么解题。当然中年级学生也很难快速养成这种读题习惯,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示范或带领学生读题,同时要求他们用手指着题中的字一个一个地读,做到不漏字、不加字。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进行读题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审题能力。
二、学会圈一圈、标一标、画一画——认真审题的辅助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数学题目中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炼且含意深刻,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这也会增加审题的难度,所以审题时必须仔细看清楚题目中的每一句话,领会当中正确的含意,特别是要抓住里面的关键词。为了帮助学生不遗漏有用的、关键的信息,平时教师在要求学生一边读题的同时,更应该要求他们一边圈一圈、标一标、画一画,对重点、易忽略的字词进行标注,这样既可以提醒自己,又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
例如:
像这样子按顺序在题目中找到关键字词和数字并进行标注,既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分清数量关系,理清思路,把知识化难为易,也可以提醒自己要格外注意。
另外,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能更好地帮助理解题意。例如:“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原来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请你算一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由于学生空间观念比较弱,不通过画一画,是很容易写错题目的。因此学生根据题意动手画一画,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就很容易得出新长方形的长和宽,也就解决了周长问题。由此可见,画图比文字更简洁有力,如果感到有些问题无法下手时,借助图形重新审视往往会很快地解决,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三、学会思考——认真审题的保证
思考是小学生在数学审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只把题目读完整,把关键字圈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对题目的意思,尤其是对关键字词,作进一步的思考,仔细推敲,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否则也是会偏离题意,曲解数量关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总会在审题时遇到障碍,特别是遇到题型复杂的、数量关系隐蔽的题目时,使本来就不善于思考的他们产生畏惧的情绪,使他们的思维受到压抑,导致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及时引导、点拨学生怎样思考问题,还要有一定意义上的追问。比如对于“男生有24人,是女生的3倍,求女生有多少人?”这道题目,有不少学生把算式列成24×3=72(人),这说明了这些学生对于题目中哪个是一份数还没思考清楚,看到3倍就想着应该是用乘法。所以,教师在此时应该要求学生找一找份数,问一问这道题求的是什么。被问的学生便会茅塞顿开。又比如小学中年级经常会出现的另一种数量关系:( )比( )多、( )比( )少。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仅仅看多或者少,便盲目地使用加法或者减法进行解题,这也是缺乏思考的表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爱上思考,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四、学会检验——弥补审题失误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有了较为有效的读题和分析题目的策略,但也无法保证学生审题百分之百的正确,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写完后就要对答案进行检查,有时候检查是可以弥补审题的错误的。平常笔者也要求自己班里学生写完作业要再检查,但由于学生年纪小,要么根本就不明白怎么检查,只是从头看到尾,要么就偷工减料,缺乏良好的检查习惯,常常事后后悔——“这题我本来是会的”,这其实是学生审题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检查,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表扬、鼓励,形成一种自觉检查的习惯。一般检查法:不看完成的答案,把题目重新做一遍,如果答案相同,说明做对了;如果新得到的答案与原来的不一样,说明可能做错了,这时就需要重新思考,再做一遍,直到答案一样为止。经过这样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会通过检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订正,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到检查的好处,自然而然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对解题过程的不断反思,能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审题习惯并提高审题能力。
解数学题的关键是审题,审题就像人们出行前看地图,如果没做好审题就好像没找好出行路线,最后肯定找不到目的地。总之,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审题训练,让学生树立并形成牢固的审题意识,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并提高审题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准确解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海平.请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6).
[2]张金梅.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04).
[3]高冬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