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少利
摘 要:德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德育工作的良好发展能够保证我国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康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为我国培养现代化发展人才的基本手段之一。但是,我国德育发展却处境堪忧,发展不良。针对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当前教育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关键词:社会形势 德育 小学教学 问题措施
一、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小学办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并且会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记忆深刻,影响学生对社会、人生以及未来的观点形成。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德育教学是小学教学内容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是不能忽视的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对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却存在很多不能忽视的明显不利于德育工作进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思想观念的形成,对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及其不利。目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学校德育工作在实际教学内容中不受重视
虽然我国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教学理念是“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但是,很多学校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基本上都会忽视对德育的教学安排。具体的表现有:(1)德育课程安排少或者不予安排。学校的很多课程主要以语数英为主的智育教学的安排,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基本上完全以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教学为主,甚至连最基本的体育、美术、音乐课程都要为语数英让步,至于一些自然科学、社会历史等知识拓展类的课程基本没有。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小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全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对小学生缺少必要的其他教学培养,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德育得不到重视,自然不能发展。(2)德育目标和内容不能与社会发展适应。很多小学校的德育工作仅仅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完全按照思想品德教育课本上的德育知识进行教学活动,与社会完全脱轨,使接受德育知识的小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其德育内容,德育教学流于形式。
2.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德育之间存在矛盾
学校和家庭都是小学生接受德育培养的重要场合地点,但是我国很多家长对德育教育并不重视,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优秀,那么孩子就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思想品德和为人处世的品质。但是,学校教学中的德育工作除了必要的德育知识教育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实践过程,而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实践方式就是家庭德育工作的延伸和扩展。但是学校德育工作和家庭德育工作的观念不统一,存在德育工作的矛盾,使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大打折扣。
3.学校德育工作不能满足学生德育需求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教育对象对教学者讲授的知识和技能的接受应用。同样,德育的作用是必须让学生理解德育的基础上在教学者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的情况下,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依旧是以教师为主进行讲授,学生被迫接受教师所教学的内容,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也不利于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养成。并且,大部分教师进行德育课程教学时,都是照本宣科,不能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性和接受能力进行有选择的生动的德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失去学习德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德育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1.坚持德育方向性原则
德育工作最主要的原则就是教会小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这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必须保持不变。并且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改变,不能照本宣科,而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使小学生能够适应德育教学的同时,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应用,增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的思想观念。
2.创新德育理念
德育理念的创新主要是要学校和家长一起进行,不能忽视德育工作,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德育教学的特点和社会实际发展的进程,发展德育理念,使德育理念能够出陈推新,紧跟时代潮流。要从智育为主的应试教育理念中跳出来,要发展德智型人才,以德育为主要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
3.拓宽德育途径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要关注课堂,抓紧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对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检验,要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实践来发展的。要培养小学生自主的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意识,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实现德育教学工作的目的。
4.抓好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可以实践的德育学习环境,帮助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潜移默化教育。因此,学风建设的良好进行对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极其重要的。在抓好学风建设时,要加强学校学风建设的监督和处理工作,要对不利于学风建设的行为和作风进行合理的批评管理工作,并且要进行必要的学校整体学风建设的动员和宣讲,是学风建设时刻影响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稳定的长期的健康的学习环境。
三、结语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我国自古以来对君子的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和依据,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德”都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尤其是在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展迅速,对个人的品德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的效果关乎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进程,忽视不得。
参考文献
[1]宋维维.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孟涛.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 2009.
[3]刘利才.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6):107-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