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枫凌
随着国内经济转型,海外业务将成为中国基建投资领域新的增长点,中国的资本输出也将会从基建投资延伸向更广泛的工业领域。
金融危机之后,基建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平稳过渡到中高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完善的基建设施。
“一带一路”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企业赴海外从事基建投资的机会浮现在公众眼前。实际上,在多年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下,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实现的海外基建投资存量已经可观。未来,海外业务不仅有望成为基建相关行业增量的重要来源,海外基建投资还将向中后端运营延伸,并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出海以全面推动东道国的工业化,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特征。
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244.1亿元,同比增长16.2%,完成营业额1594.2亿元,同比增长3.5%。商务部合作司副司长张幸福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企业新接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620.3亿元,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房屋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石油化工、通讯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
基建投资期限长,需要高度重视社会和政治风险。在“一带一路”沿线,拉美地区国家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环境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和建设需求也很大。” 商务部美大司商务参赞邵英军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指出,“当前中国和拉美地区的承包工程合作项目正在加大力度。中国企业也发挥了在技术装备、施工和管理方面的优势。”
2014年,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存量超过了1000亿美元,2015年的时候达到了1263亿美元。伴随着基建投资的出海,多产业联动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趋势。
据邵英军介绍,中国企业对拉美的投资项目金额不断增长,投资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中国对拉美投资的领域从传统的煤矿领域基础设施开始向金融、农业、制造业、信息产业、服务业、电子商务、航空运输等多领域扩展。
类似的情况不仅在拉美国家,中国参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地域范围和深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加快工业化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比如说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联动的发展更是一个客观现实的需求。工业化的过程也需要和中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进一步称。
海外基建投资自身也正在转型。在商务部的引导下,承包工程商会、机电商会曾在2015年11月成立了海外基础设施物联网,推进上下游企业对接融合,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辅助“投建营一体化”项目。
“下一步,商务部还将推进‘投建营一体化,引导企业向项目融资、项目咨询和后续的运营维护管理领域拓展。”张幸福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称。
在张幸福看来,虽然海外基础设施对建设的需求非常强劲,但是资金配套严重滞后,是各個国家基础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
对此,他指出,商务部将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提高境外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加大对BOT、PPP项目的开发力度。“解决资金瓶颈,还需要积极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各类区域、行业、国别发展基金,鼓励双方企业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张幸福强调。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往往面临很多的国际评议,自身也面临着诸多社会与法律风险。因此,除了为东道国贡献GDP、税收和就业岗位等直接经济利益以外,规范的企业行为是海外基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据房秋晨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透露,承包工程商会即将出台《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引》。“它是一个标准,用来为中国企业在境外参与投资和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参考和行为规范。”房秋晨说。
可以预见,随着国内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其他国家的需求提升,中国对外投资仍会保持活跃。中国从国际收支“双顺差”转变为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逆差,海外基建投资是实现外部平衡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