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现华
影视公司领头羊的业绩集体陷入停滞,是行业逆转还是偶发状况呢?
曾几何时,影视公司借壳上市是资本市场追逐的最大热点之一。在承诺了不菲的业绩从而获得高额的估值后,数十家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影视公司全部现身A股市场;如今,影视潮褪去,考验业绩成色的时候来临了。
但如今的影视市场已经脱离了泡沫的繁华。万达院线(002739.SZ)、华谊兄弟(300027.SZ)和华策影视(300133.SZ)三家影视龙头2016年的业绩已经公布;遗憾的是,三大龙头的业绩都不尽如人意。
是意外也好,是瓶颈也罢,三家影视龙头同时出现业绩停滞的现象应该不是一种巧合。那么,这几家龙头公司业绩停滞背后,是行业遇到了滑坡,还是高速增长过程中的一次偶然顿挫呢?
业绩滑铁卢
3家影视公司中,最先披露年报的是华谊兄弟。3月28日,华谊兄弟公布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3億元,同比下降9.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8亿元,同比下降17.21%。这也是华谊兄弟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时同比下跌的情况。
实际上,更为尴尬的是,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华谊兄弟扣非后的归属净利润亏损了4018万元,这是公司2009年上市以来首次经营性亏损。
按照华谊兄弟年报中的介绍,公司2016年实现约31亿元国内票房,不及上一年的约43亿元;但华谊兄弟没有提及的是,在公司参与投资发行的10部影片中,仅《魔兽》一部就贡献了约14.7亿元的国内票房收入,而华谊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股东,贡献占比可以忽略不计。
由华谊兄弟主导的《摇滚藏獒》和《罗曼蒂克消亡史》等影片票房不尽如人意,是公司影视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当初高价并购而来的公司如今难以完成业绩承诺,这也是华谊兄弟业绩下降的原因。
在华谊兄弟收购银汉科技时,后者原股东承诺2016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1.86亿元,最终银汉科技实现的金额只有1.18亿元,完成率只有60%出头。此外,华谊兄弟收购张国立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后者原股东承诺2016年净利润不低于3780万元,可实际净利润只有2500万元,完成率不足70%。
在主业低迷的情况下,投资收益贡献了华谊兄弟的主要利润,而公司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减持套现。2016年,公司出售掌趣科技(300315.SZ)股份获得投资收益10.14亿元,参股新三板公司英雄互娱(430127.OC)按持股比例获得1.09亿元的投资收益。
主业惨淡的并不是华谊兄弟一家,处于影视下游的万达院线日子也不好过。在华谊披露年报三天后,万达院线也披露了2016年的经营业绩。
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营业收入112.09亿元,同比增长40.1%;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6亿元,同比增长15.23%。从账面上看,万达院线还保持着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并没有出现类似华谊那样的下滑局面。
但万达院线的银幕数与上一年不可同日而语。仅以国内为例,2016年年末,万达院线拥有国内影院348家、3127块银幕,实现票房收入62亿元。而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国内票房60.1亿元,但其国内影院只有240家,银幕数只有2133块。
也就是说,在增加了近千块银幕后,万达院线的国内票房几乎没有任何增长,单块银幕贡献的票房收入从上一年的282万元跌至2016年的198万元。在票房收入不佳的情形下,并购新增收入成为万达院线收入增长的驱动力。
2016年,万达院线境外票房为14亿元,较上一年的2.88亿元有了数倍的增长,这是因为公司收购的澳洲影视公司在2016年实现了完全并表。除了新增海外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增长是并购的另一个积极结果。
2016年,万达院线陆续收购了时光网和慕威时尚等广告营销公司,使得公司广告收入达到16.92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两倍以上。也就是说,在扣除了并购而来的业绩后,万达院线的内生性增长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以电视剧业务为主的华策影视虽然还未披露年报,但公司已经提前报告业绩,2016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44.41亿元,同比增长67.12%;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亿元,微增0.99%。
而在此之前,华策影视的利润增速从未低于20%。显然,华策影视的业绩并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不过,在业绩快报中,华策影视并未解释净利润与收入增速不匹配的原因。
无论是电视剧为主的华策影视,还是电影制作为主的华谊兄弟,以及影视下游主营放映的万达院线,影视产业链的三家龙头同时出现业绩止步不前的现象难道只是一种巧合?
高增长戛然而止
在影视龙头业绩难言乐观的背后,是整个行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266.63亿元,同比下降1.74%。
而在2016年之前的几年,国内票房的复合增速都超过了30%,若不是临时增加了进口片引进数量,2016年的国内票房甚至可能负增长。在“超英赶美”的狂躁口号中,突然冷静下来的市场让从业者一时不知所措。
有业内人士在预计2016年票房时喊出了600亿元的乐观目标,如今来看,这样跨越式上台阶的设想并没有顺利实现。那么,是什么导致国内票房高增长在2016年的戛然而止呢?
渠道因素显然不是原因。2015年,国内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每天增长22块,全国银幕总数已达31627块;而到了2016年,全国新增银幕9552块。目前,国内银幕总数已达41179块,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
银幕数还在高速增长中,因此,观影渠道并不是阻碍票房增长的原因,那么,是影片质量的大幅下滑?华泰证券的研报显示,从第三方评分加权后的结果看,2016年的电影质量相比2015年略有下滑,但仍全面领先2014年。
票补缩减导致观影人数减少和打击虚假票房应该是票房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有报道称,2015年约440亿元的票房中,有30亿元至50亿元来自第三方购票平台等渠道的补贴。在2016年减少票补后,行业的泡沫迅速消散。
另外,国产影视口碑不佳的放大效应在逐渐累积。华泰证券指出,市场对影片内容质量相对下滑形成了一致性预期,大量的潜在观影人群选择不去看电影,导致了观影热情消退,上座率急剧下滑。
2016年,国内影院的上座率仅为14%,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比2015年的17.4%下滑了3.4个百分点。这固然有新增银幕需要时间培养观众的原因,同时影片质量下降导致的观影热情下滑更是不可忽视。
不过,一个更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影视剧面临其他娱乐形式的竞争愈发明显。近年来,综艺真人秀和视频网站自制节目,包括自制综艺节目和网络剧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影视剧的目标人群,而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游戏、视频节目正是时下青少年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
众所周知,影视剧尤其是电影的受众群体中,青少年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90后取代80后成为新一代观影主力军,而这些青少年也正是上述娱乐形式抢夺的目标市场,在受众规模固定甚至减少的情形下,影视剧面临的竞争可想而知。
何去何从
根据多家机构的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票房市场依旧没有好转迹象。一季度总票房为144.6亿元,同比减少0.07%,而这个票房统计里面还新增了网络售票服务费,在扣除这部分因素影响后,一季度真正的票房仅为135.27亿元,较上一年同期下滑6.6%。
在国外电影上映数量受限的前提下,国内票房市场还只能依靠国产电影,如何将更多的青少年人群拉回影院是影视公司努力的方向。市场传闻的“一剧四星”回归对于华策影视来说无疑是利好。
与其看到网络剧的火爆,不如参与其中。实际上,不少上市影视公司也已经开始主动与视频网站合作推出网络剧,慈文传媒(002343.SZ)和鹿港文化(601599.SH)都专門定增投资网络影视剧项目。
显然,华谊兄弟还没有这样的转变,公司的影视制作还是以传统为主。万达院线却在年报发布之际,悄然宣布计划将万达院线更名为万达电影,这也意味着公司将向上游拓展,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布局。
在影视剧存在项目风险而导致业绩大小年的情形下,也只有通过多板块业务布局才能规避这样的行业风险,否则当类似于华谊兄弟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影视公司身上时,它们是否有足够的投资收益去弥补主业的亏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