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清秀+李宁+张静+胡宝华
(塔里木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 要: 随着互动课堂的逐步发展和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呈逐渐减弱趋势。本研究深入大学课堂对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合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所需的资料数据,了解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析学生沉默行为,探讨学生课堂沉默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转变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态度。
关键词: 南疆大学生 互动课堂 沉默行为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引言
课堂互动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课堂分组讨论、提问问题和回答问题、辩论赛等形式。课堂沉默是指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被动接受信息,对教师的提问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表现出默不作声、不予理睬,即使有想法也不愿主动提出来的现象。通常,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有两种表现,一种与课堂教学有关—跟随课堂的思考行为;而另一种无关—脱离课堂的走神行为[1]。
此次研究主要弄清楚在互动课堂中高校大学生沉默行为的缘由,并且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进一步改善当前大学互动课堂沉默的状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授课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学者提出学生沉默在中国的课堂教育中十分常见,这也正是本文把它作为研究课题的原因之所在。
二、研究设计方法与数据搜集
(一)研究设计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法获取收集各指标,筛选归纳出学生沉默行为存在的21种现象,几经修改后,形成正式的问卷。对样本对象即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新疆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14份,有效回收率为91.4%。问卷中要求研究对象对学生沉默的动机、影响、措施的重要性(从完全没有影响到影响很大)、五点维度上做出唯一回答,统计时均按照1、2、3、4、5代表不同程度[2]。数据统计采用SPSS和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大学生沉默行为量表和学生沉默动机量表。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个人背景情况(学院、专业、年级、性别、民族、户籍所在地和家中兄弟姐妹人数)、大学生沉默行为量表和学生沉默动机量表的每道题。为了检验每个分量表的信效度,使用SPSS和Excel软件对每个量表进行描述性。
(二)样本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
1.研究样本
研究样本为塔里木大学和喀什大学的在校生,共发放1000份问卷,有效问卷914份,有效率达91.4%。基础资料的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在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相对均衡,约占调查对象的50%。在民族分布上,以汉族为主,占调查对象的74.9%,少数民族占比25.1%。在学生地域分布上,以西部学生为主,占48.4%。从调查对象年级分布上看,由于调查的时间在9月份,大四年级学生大多在外实习,尚未返校,因此学生主要以二年级和三年级为主。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所占比例为41.7%、38.6%。从调查对象的学科分布上看,調查对象涵盖学科较广,其中以理工类、文史类居多,分别占68.7%、18.8%。
2.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求R的特征值和贡献率。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解因子分析。由于各个指标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级数的不同,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因子分析的影响,因此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使标准化后的各指标均值为0,方差为1[3]。然后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公式为:
如表2,通过KMO和Bartlett检验可知:KMO值是0.842,大于0.5,所以原始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利用所选数据做出公共因子碎石图,由图可见:五因子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4.442,2.407,1.873,1.227,1.086,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2.545%,说明这五个主因子代表了绝大部分信息[4],能够反映大学生课堂沉默行为的基本情况。各主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学生沉默行为存在的21种现象划分为五个成分:因怕答错被其他同学嘲笑而不愿回答问题,认为积极发言是爱出风头的表现,互动课堂与自己无关而选择沉默的;认为多说无益少说无错选择沉默,“枪打出头鸟”不说为好,不完全认同他人观点而选择沉默的;不完全认同教师观点保持沉默,他人不认同自己,但没有改进措施而选择沉默,话语权小观点被他人采纳的可能性小选择沉默;上课经常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人不回答自己也不回答,点到名后才会回答问题,愿意代表小组发言,主动指出他人发言中的错误;对课程有兴趣时选择沉默,对组织无感觉未来另有打算无所谓而选择沉默。
三、结论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没有浓厚的兴趣,且教师提问题的角度不灵活、死板,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赋予学生在互动课堂中的话语权较少,即使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被采纳的可能性较小,因而选择沉默的学生占较大的比例。
(二)在互动课堂的舞台中,学生是主角,一些同学往往因为性格因素、从众心理、怕丢人、爱面子、语言表述能力弱等因素而选择沉默。据调查显示,40%以上的学生出于从众心理“别人不回答,我也不回答”,有想法但不敢提出,怕被人说“爱出风头”,以这种消极的方式维持人际关系。
(三)中国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他们习惯于以被动的方式接受老师的授课内容,教师具有一定权威,学生很少有质疑。学生对班级组织缺乏情感,集体荣誉感不强,班级凝聚力较弱,个人对未来另有打算,没有将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相联系,置身事外。
四、建议
(一)教师在互动课堂中提问要有灵活性,从不同角度开展提问。不但从正面进行提问,而且从反面进行提问;同时把书本内容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提问,以诱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课堂提问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点。提问要把握时机,可以在学生对所提问题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进行提问,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大脑中创建大致的知识框架;还可以在教师讲授重点之前先提出几个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现在大学生缺少对知识的心理满足,自我得不到延伸,所以有心理压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就是被动、沉默[5]。犯错在学习过程中是难免的,面对这种正常现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给予学生一定的话语权,增强他们的自信,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心理满足。
(四)课堂提问要进行分数登记。学生通常对分数比较看重,平时课堂成绩占了总成绩相当一部分比重,因此,若采用回答记分的方式,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会比较多。不但要对主动回答的学生进行记分表扬,还要对主动提问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支持创新。
(五)互动课堂的提问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敏感程度、气质性格、需求、动机、潜能等均有差异,所以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同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回答问题留有一定时间。
(六)教师需要运用灵活的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對组织的情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此外,采用合适的方式划分小组,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获得学生最真实的想法,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景光.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相关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152-153.
[2]杨芳.塔里木盆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
[3]韩卓.基于新课改背景的高中课程编排算法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09):1599-1604+1672.
[4]马建伟,贾振元,王福吉,刘巍,卢晓红.主成分分析在偶件多影响因素重构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0(05):122-125.
[5]吴梅生.关于大学生对课堂提问沉默的心理分析与转变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3):162-163.
基金项目:新疆高校互动课堂中学生沉默行为、动机调查研究——南疆四所本科院校为例(20161075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