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共青团工作融入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途径

2017-04-20 15:03张铭欧阳德龙冯浩然贾子康李强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共青团应用型职业教育

张铭 欧阳德龙 冯浩然 贾子康 李强

【摘要】本文以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契合点,根据文献研究和案例实际,总结论述创新共青团组织工作的模式、机制对于民本本科院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各地同类院校培养应用技能型本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共青团;民办本科;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教育

Abstract: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lleges, especially for the private-owned ones,some adjustments has taken place in regard to the founded orientation of schools in different degree,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applied technique persons in undergraduate level,in order that the graduates can receive both systematic theoretical training and kind of skills. With applied technique persons in undergraduate level,which connects am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junior higher education and master of professional which emphasis on application,an entire system of the applied technique persons cultivation is established to accelerate the ascending channel for the applied technique persons,in order that the worse perform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be stopped. The paper is written to illustrate and summarize the suitable path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working mod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o the cultivating process of applied technique persons,due to the literature study and case study analysis,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echnique persons who are from different colleges in same level.

Key words: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private-owned colleges;applied type;technique persons;vocational education

一、引文

高校共青團作为学校党委的助手和后备军,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场所,肩负着指引青年学生,教育指导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任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独立的民办本科学院从专业设置、培养计划的制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到实训基地的选择都处于探索的实验阶段,对于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也处于摸索阶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含着理念、载体、内容、技术等多个方面,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成效。而民办本科院校共青团组织由于起步较晚、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工作模式有待创新,所以如果能够探究出共青团工作融入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途径,即可使民办本科院校培养出更多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二、构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应用型培养模式

1、高校共青团在应用人才思想引领方面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加大,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将创办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定位。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即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应用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不同于“教学型”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独特的培养方案和独立的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应用型大学文化,相继孕育出特有的技能型人才情感态度、思想认同育人模式。而高校共青团作为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主阵地也有其特殊的教育使命。

2、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

在应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共青团与大学生紧密联系,不仅可以为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工作、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有效的进行沟通和疏导,这就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技能学习结合在一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理论说教还有实际的育人实践,以时代主旋律和社会需求为思维导向,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情感态度来对待学校的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手段。在学习生活中,融入“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正能量”思想教育,使学生可以由内而外地深化理解,应用型人才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高校共青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融入新媒体网宣建设

目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信息平台(QQ、微信等)逐渐成为了大学生交流、学习的又一主要途径,这就需要高校团委探索服务青年学生的新模式,捕捉到青年大学生愿意接受的学习途径,通过建立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力式,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优秀青年技能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优秀事迹,将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前景潜移默化植入大学生思想中。

三、建立体系完备的大学生技能科技导师责任制

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转型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这是“十三五”规划对地方高校出的一道意义深远的考题。在民办本科院校建设过程中,唯有具备知识型与技能型兼而有之的教师团队,才会教育出技能型的学生。在学生从事技能实践、科技创新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十分重要。由于共青团在高校行政单位中处于中心结点,可以最有效地整合联系校内外各方面专家人才资源,故以高校团委牵头,建立健全大学生技能科技创新指导体系是共青团工作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要注重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社会优势,邀请校内外知名技能大师、工匠能手走进大学校园,通过建立“大师流动工作站”,举办技能实操比武、座谈交流会等活动,使各专业学生在面对面感受技能型专业大师的魅力,巩固提升本科生对于应用技能型专才培养模式的情感认可度,拓宽专业视野和知识面、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以达到扭转学生原有思想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目的。高校团委以及各基层团组织应积极建立本级团系统的技能专家人才库,聘请职称学历高、职业技能强的专家、大师担任大学生课外技能科技导师,结合他们自己的技能钻研方向,为学生进行技能实践、申报参赛的选题、立项、实验及成果申报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切实帮助,促进学生应用技能的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专业化指导资源,特别注重离休教授、岗位能手;因没有经过专业文化学习,但技能本领过硬,职称高、获奖多的技工、高级技工;博士研究生或有工厂工作经历工程师。这三个群体时间相对宽裕,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技能学习和辅导,有效增强专业化指导力量。

四、制定特色鲜明适应区域发展人的才评价标准

1、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制度

建立大学生素质量化评估机制。要以社会需求,用人單位认可程度为导向,构建大学生技能服务评价标准体系。高校共青团是直接接触广大青年、可以深入学生群体了解青年所思所想的组织。技能服务体系应建立在以“第三方”的客观视角,审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变化的青年学生人力资源能力评价体系上。由共青团组织牵头,综合素质考评更加注重在校大学生通过所学实操技能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范围和频率,量化大学生素质评价指标,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将思想理论、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及其它有益于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按规划体系的要求系统、合理量化到各基层团组织,使技能运用与服务社会以及评优考评三者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真正能对学习技能产生积极情绪。

2、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

强化技能服务体系的社会认同度。高校共青团应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努力争取上级团委、企事业单位团组织、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等部门的帮助支持以及共建培养,以此加快大学生技能强化培养方案的实施。联合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完善大学生就业准入机制、用人单位的录用机制,保证每年毕业季的招聘会过程的绿色、便捷,不断完善提高技能服务评估体系的标准。以大学生走向社会、市场、单位满意度为导向,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计划的实施,强化社会对民办大学毕业生应用技能的社会认同。

五、结语

民办高校团组织要不断强化“让学生绽放精彩”的核新理念,努力发掘学生共性的同时,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结合专业寻找和规划适合于其突破学习的应用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分科学习与综合学习相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同时,在学生素质测评体系中要着力改革和完善学生的评奖评优标准,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强调技能实操成绩、技能科创成果、技能服务社会这三模块的权重,把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取得成果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加以考虑,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提高应用技能的重要性,并内化于心,转为一种动力,真正将思想与行动相统一,为将来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学术课题”——《共青团工作融入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研究》(编号17BSH04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于晓明. 高校共青团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4):41-43.

[2] 孙德彪. 地方高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高校科技, 2010(7):36-37.

[3] 陈 晔, 林 锵, 孙忠梅.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4):45-47.

[4] 姜秀丽, 杨锐峰. 试析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J]. 黑龙江高校研究, 2012,30(3):170-172.

[5] 刘再春, 柳 洁.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型人才为视角[J]. 山东工会论坛, 2013,(1):125-127.

[6] 陈 校. 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内的高校共青团工作[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13):27-28.

猜你喜欢
共青团应用型职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