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和累的“城乡差异”

2017-04-20 22:37李少威
南风窗 2017年3期
关键词:城乡差异夏娃伊甸园

李少威

“好忙,好累!”在不同的城市里,常常听到这样的倾诉。当然,在不同的农村里,这样的感慨一样常见。

我在想,这同一句话,在市民和农民那里,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意思大不同。

当城里人说这话的时候,他内心里是真的希望可以闲下来;而在农民那里,他只是像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没有期盼来点什么变化。

原因是,城里人的忙和累,身心俱疲,不分四季,迢迢无尽,它会积累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沮丧、挫折感乃至抑郁症;而农民的忙和累,具有周期性,和自然节气相关,可预期、无法更改,他们身体上承受的劳动强度可能更大,但几乎没有心理问题,偶或有些端倪,一杯烧酒也就排遣干净了。

各种长假、小长假,是专属城里人的,没有农民什么事,在长假、小长假里出去游玩的,也几乎全是城里人。城里人一直紧绷着会生病,而农村人有了闲暇反而会生病。

两者之间的区别,大得让人怀疑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如果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这的确就是两個不同的物种。

自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天堂)之后,人就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成了一种动物。是动物,就要生存、繁衍,这就必然意味着劳苦,因为在自然界里,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都是相当艰难的,这是一条公理。动物们不断地采集、猎捕、逃跑、躲藏,也未必能保证免于饥饿和横死。

人从伊甸园出来,先成为原始的采集、渔猎者,后来又通过驯化动植物而成为农民,漫漫数百万年,大多数人类始终还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被自然规律所支配。年轻人跟着老年人,学习那些被岁月证实过的经验性知识,不需要多问为什么,就像动物幼崽跟着父母学习获取食物的本领,一代代机械性地传承。

绝大多数情况下,农民是不会变得很富裕的,生存、繁衍是大多数农民的目标。未来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所以人们很少有超越生存和繁衍需要的思虑。

没必要拿封建时代的士、工、商作为反证,因为这些“城里人”,和今天的“城里人”不是同一个概念。

让人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物种的,是工业化。

这个变化对于人类的意义,可能比亚当、夏娃无意中获得道德感那一次更大。因为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人渐渐地攫取了一部分本来属于“上帝”的力量。

这一力量让人成为了自然界里第一个打破“生存是艰难”的这一公理的物种。和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聊天,他们常常提到,今天这一“盛世”,“连盛唐时代也不能比”,因为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基本解决了饥饿问题。两种“盛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工业化这一背景。

存活不再艰难,人就摆脱了土地和自然的束缚,大量构筑城市,向城市移民,人的聚集形成了各种新的行业,也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新的知识。这些知识让今天的城市人工作上依赖,精神上着迷,或者生活上无法摆脱。

但其中绝大部分知识,对于农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毛主席论教条,农民大约也是这样看待城里人的所谓“知识”的:“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教条呢?既不能肥田也不能喂狗,有什么用?”

城市同时还打开了一扇大门,叫“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这扇门是共有的,但能挤进去的人很少,人们必须运用那些在农民看来毫无意义的知识,去竞争,去抢夺。

而农民之间,可能会有嫉妒,但几乎谈不上竞争。

所以,两种人,都叫苦喊累,内涵上却大异其趣。城市化在今天走得很快,农民日渐变少,终有一天会完全消失(不算经过工业社会驯化过的“农民”)。人们会逐渐发现,“生存是艰难的”这一公理依然有效,只不过从物质生存转向了心理生存。

猜你喜欢
城乡差异夏娃伊甸园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伊甸园
伊甸园
谢欣:伊甸园ENED
四眼
基于公平视角的城乡学前教育差异分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音乐教育城乡差异调查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