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艳,张世泽
(1.营口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营口 115014;2.营口理工学院,营口 115014)
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修编
赵旭艳1,张世泽2
(1.营口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营口 115014;2.营口理工学院,营口 115014)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在分析原问卷、整理访谈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参考专家建议,结合已有研究,对原始问卷进行修编。累计施测全国6大区域18所高校的2 203名大学生。结果显示: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修编后问卷由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两个维度构成,包含单调性、孤独感、无助感、不和谐感、创造力、自我灵活性和自控力7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57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阶二因子模型可以接受,拟合较好;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70,两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39和0.777。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测查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
无聊倾向;问卷修编;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大学生
无聊是一个久远而又新兴的研究主题。在中世纪的欧洲,无聊被认为是灵魂干瘪的倦怠状态;到了17世纪,无聊被当作是一种对生活的厌倦现象;进入20世纪,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度、快节奏发展,人们的无聊感激增,“无聊”开始被纳入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无聊作为一种消极心理品质,通过消极的认知和情绪对个体的行为起到负性的调节作用。大量研究发现,无聊在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1],大学生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即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无聊倾向是制约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因素[3],且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4]。
心理学研究者们虽然从“病理”“认知”“情绪”等角度对“无聊”概念进行了多方面探讨,但尚未形成一致性认可的定义[5]。2010年我国学者黄时华等人综合前人观点,提出“无聊是个人面对贫乏的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时,无法充分体验需求的满足,从而产生的冷漠、孤独、抑郁、无助等不愉快的复合情绪状态,可划分为状态无聊和特质无聊。特质无聊即无聊倾向性,是指相对持久的人格特征中无聊情绪反应和行为上稳定的个体差异”[6]。基于上述“无聊倾向性”概念,黄时华等人在《无聊倾向量表(BPS)》(Farmer&Sundberg)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代大学生群体实际情况编制了《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问卷包含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两个二阶因子,单调性、孤独感、紧张感、约束性、创造力和自控力6个一阶因子。总问卷和两个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均高于国外信度指标,且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是了解大学生无聊倾向的科学测量工具[7]。但不难发现问卷内部刺激维度包含的题项相对较少,创造力因子只有两个题项;紧张感和约束性两个因子的信度分别为0.43和0.55,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问卷的可靠性。同时,问卷初始和正式施测取样都集中在广东省高校,代表性不足,不利于问卷的推广。虽然《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对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但问卷结构的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通过对3个专业210名大学生课堂表现的隐蔽观察及开放式问卷的跟踪调查发现:当被家庭、社会赋予“高贵身份”的大学生遭遇就业困境,面对理想与现实种种鲜明反差却又无能为力时,大学生会陷入“无聊”的深渊。可见,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的“不和谐感”是无聊倾向的重要情绪反应之一。同时,个体的无聊倾向与个体自我认知灵活性、自我调节能力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在黄时华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管理实践和跟踪调查结果,加入“不和谐感”“自我灵活性”两个因素,尝试进一步探索和丰富《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结构,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
(一)初始问卷项目的编制
本研究随机抽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6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大一至大四每个年级各16名,共收回有效问卷58份。每个年级抽取1名男生和1名女生进行访谈。依据访谈、开放式问卷和一句话跟踪调查结果,参考专家建议,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对黄时华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个别题项进行删改,增加相应题项,形成大学生无聊倾向初始问卷。邀请教育心理学老师和心理学研究生对问卷的理论构建和题项的适切性进行评议。请部分大学生阅读问卷,阅读过程中标记出有疑义或者不能第一时间读懂的题项。同时,依据以下原则对原始问卷进行初步删改:
1.依据提升选项辨别力原则改7点计分为5点计分[8];
2.根据研究重点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删除原问卷第8题,即“在空闲时间,例如放暑假,我常常觉得无事可做”;
3.根据语言表述简明扼要原则删除原问卷第7题;
4.根据题项内容适切性原则,将原问卷第19题修改为“对我来说全神贯注是件很容易的事”;
5.根据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获得的信息及专家建议,选用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9]中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的部分题项。
经过以上步骤,初步形成大学生无聊倾向两个维度8个因子共46个题项的问卷。外部刺激维度包含孤独感、紧张性、单调性和约束性4个因子;内部刺激维度包含不和谐感、创造力、自我灵活性和自控力4个因子。
(二)初始问卷施测结果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在营口大学园(包括营口理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分院、辽宁科技大学分院、东北财经大学分院)抽取物流管理、应用化学等9个专业4个年级的440名被试学生完成《大学生无聊倾向初始问卷》。问卷由各专业辅导员老师进行班级集体施测,当场统一收回425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390份,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各100份,大四年级90份。其中,男生200人(51.28%),女生190人(48.71%);农村生源与城镇生源大学生分别为195人。采用SPSS19.0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T检验是指运用独立样本T-test检验问卷总分的高分组与低分组(通常采用总人数的27%来划分)在每个题项上的差异,如果题项在高低分组上的差异显著则说明该题项具有较好的鉴别力。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依据显著性未达到显著程度(P<0.05)和统计量t值过低的标准,删除第23题、第39题、第41题和第44题。
通过题项与总分的相关性及显著度分析,删除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低于0.25或未达到显著程度的题项(第15题和第43题),剩余40个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及显著程度见表1。
表1 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及显著程度
为进一步探索、验证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结构的合理性,采用初始问卷施测修改后的40题《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进行整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在华北(内蒙古大学、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东北(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大学、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华东(中国海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南(湖南大学)、西南(西南财经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西北(伊犁师范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院)6大区域选取代表性学校14所。其中,重点院校5所、普通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4所,涉及工学、理学、文学、医学等7个学科。委托受测班级任课老师或者辅导员老师,严格按照施测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总计施测2 080人,当场统一回收问卷2 000份,根据被试对问卷作答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剔除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 813份,有效率为90.65%。其中,重点院校大学生707名(39.00%),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673名(37.12%),大专院校大学生433名(23.88%);男生701名(38.67%),女生1 112名(61.33%);城镇生源大学生921名(50.80%),农村生源大学生892名(49.20%);独生子女大学生923名(50.9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890名(49.09%)。将有效问卷随机编号,按奇偶数分半,其中奇数半907个有效样本用做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偶数半906个有效样本用做验证性因素分析。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与结果
1.项目分析与筛选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总相关法对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40个题项进行严格筛选,提高筛选标准,删除独立样本T检验未达到显著程度(P<0.05)、统计量t值过低,以及题项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低于3.0的题项。经过项目分析,删除第22题(相关系数为2.92)。
2.探索性因素分析
根据检验结果,KMO系数为0.91,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13 250.216,显著性为0.000,依据Kaiser的观点,以上指标均表明该样本非常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9]。采用主成分分析(简称PFA)对项目分析后余下的39个题项提取公共因子,用正交旋转法,求出旋转因子矩阵。根据①因子特征值大于1,②因子符合陡坡图检验原则,③不能同时在两个因子上均有较高负荷的标准,逐步删除4个题项(5、7、15和32)。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7个,而且从因子符合陡坡碎石检验图(如图1)和因子负荷矩阵(见表2)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适宜保留7个因子。
图1 探索性因素分析碎石陡坡图
表2 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因子负荷矩阵(N=907)
续表
从表2可知,7个因子累计解释总方差为55.579%,题项最高和最低负荷分别为0.863和0.455,共同度介于0.415~0.779之间。依据原有理论构想,抽取的7个因子命名如下:
第1个因子共有6个题项,题项内容均为原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孤独感因子的题项。题项均反映了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使人体验到孤独,因而命名为“孤独感”。
第2个因子共有6个题项,题项内容均为原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单调性因子的题项,其中原问卷的第5题和第7题在其他因子上因具有较高负荷,予以删除。其他题项均反映了重复枯燥的刺激使人无事可做,因而命名为“单调性”。
第3个因子共有6个题项,各题项涉及的内容均为新添加的不和谐感因子的题项,其中属于这个因子的第15题在其他因子上因具有较高负荷,予以删除。其他题项均反映意识中的自我与实际上的经验产生分歧时的不和谐感[10],因而命名为“不和谐感”。
第4个因子共6个题项,各题项涉及的内容均为新添加的自我灵活性因子的题项,其中属于这个因子的第22题在项目分析时,因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低于0.30,予以删除。其他题项均反映个体在人格成长中灵活依照内在的机体评价过程而不是外在的价值条件应对生活环境的变化[11],因而命名为“自我灵活性”。
第5个因子共3个题项,其中第34、35题为原问卷创造力因子的两个题项,第33题属于原问卷自控力因子的题项。但从本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来看,第33题在创造力因子具有0.607的因子负荷。而且第33题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与原始问卷创造力因子反映的个体特点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可以弥补原始问卷创造力题项过少的不足,因此本研究将第33题纳入创造力因子,命名为“创造力”。
第6个因子共有5个题项,包括属于原问卷紧张感因子的2个题项和属于原问卷约束性因子的3个题项。紧张感反映了大学生面对某些情境缺乏必要的能力导致的紧张情绪,约束性反映了大学生在受迫的环境下不得不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反映的是所处情境与个体心愿或动机背离时产生的无助感。此外,原始问卷紧张感和约束性因子的同质信度相对较低,紧张感因子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43,约束性因子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55。因此,本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将二者合并为同一个因子,并命名为“无助感”。
第7个因子共有3个题项,各题项涉及的内容均为原问卷控制力因子的题项。原问卷控制力因子共计6个题项,其中在初始问卷的项目分析中因第15题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0.187)较低,予以删除;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第32题因在两个因子上同时具有较高的因子负荷,予以删除;第33题合并为创造力维度。剩余3个题项均反映了耐力、注意力和兴趣等自我调控能力,因而命名为“自控力”。
图2 《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因子结构模型图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结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结构效度,尤其是问卷构想结构效度,对全国14所高校有效问卷随机编号后的偶数半906个有效样本信息,采用AMO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研究的理论构想,一共提出以下两个待验证模型:第一,进行一阶7个因子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称该模型为M1;第二,在7个一阶因子的基础上再提取出两个二阶因子,即“外部刺激”与“内部刺激”,称该模型为M2[12]。使用最大似然法,检验两个模型的拟合情况,根据吴明隆等人推荐使用的几个拟合指标来检验模型[]。模型2的各项拟合指标相对较好(RMSEA=0.062<0.08,CMIN/DF=4.462<5),其他拟合指标大于0.80,说明整体指标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高阶二因子模型可以被接受。在路径分析的检验中,所有路径均显著,说明7个一阶因子的下属题目均可以归属于该因子。同样,一阶因子也可以归属于高阶因子。M2的路径图如图2所示。
(三)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1.问卷信度检验
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70,外部刺激维度的α系数为0.839,内部刺激维度的α系数为0.777,一阶7个因子的α系数分别为:孤独感0.833,单调性0.835,无助感0.672,不和谐感0.813,自我灵活性0.806,创造力0.691,自控力0.651。由此可见,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2.问卷效度检验
严格遵循心理学量表的研制程序,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问卷结构[14]。科学的研制程序能够保障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对问卷题项进行深入剖析,对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反复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通过因素分析法,根据实际的调查材料探寻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实证结构。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的7个因子与大学生无聊倾向理论构想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结构验证,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图表明,大学生无聊倾向结构效度的拟合指数较为理想。可见修编后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一)结论
1.修编后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包含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两个维度,单调性、孤独感、无助感、不和谐感、创造力、自我灵活性和自控力7个因子。
2.本研究在黄时华等编制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基础上,丰富了内部刺激维度的内容,并从全国6大行政区进行取样,即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6大区域11座城市的14所高校进行取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问卷的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推广性。问卷分析过程中采用数据分半法,一半被试数据用作探索性因素分析,一半被试数据用作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问卷的结构。修编后的问卷两维度模型数据拟合可以接受,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二)局限性
1.本研究取样分层不够均匀。中南地区大学生抽样数量相对较少,大四年级学生被试相对较少。因此,由于取样的局限性,修编后的问卷及其相应研究结果的推广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2.虽然修编后的问卷信度、效度较好,但构成问卷的7个因子所涵盖的信息内容有限,部分维度、因子的操作性定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
3.修编后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仍需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与完善。
[1] 向思雅,魏绮雯,李炳,等.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4):522-526.
[2] 钟泳如,黄时华,熊松滨.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7):1086-1090.
[3] 蒋邦芹.无聊情绪对大学生形成远大理想的制约[J].高教论坛,2014(2):13-16.
[4] 赵宇,陈健芷,刘勇,等.无聊倾向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特质愤怒和冲动性的多重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2-316.
[5] 周浩,王琦,董妍.无聊:一个久远而又新兴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2(1):98-105.
[6] 黄时华,张卫,胡谏萍.“无聊”的心理学研究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3-139.
[7] 黄时华,李冬玲,张卫,等.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初步修编[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3):308-313.
[8] 李娜.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18.
[9] 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1):19-22.
[9]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与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07-208.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4-317.
[11]王彦.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相关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14-15.
[12]彭维.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无聊倾向性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7-28.
[13]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2-53.
[14]徐蕾.情绪智力量表(EIS)的修订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20-21.
(责任编辑 张海生)
The Revision of Boredom Proneness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Students
ZHAO Xuyan1,ZHANG Shize2
(1.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ingkou 115014,China;2.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ingkou 115014,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enrich the structure of Boredom Proneness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Students(BPQ)and to examine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based on the analyzing the original questionnaire,sorting the results of survey and interview,referring to the expert advice,combining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the original questionnaires were further revised.The survey was involved with 2203 college students from 18 universities of 6 large area of the whole country.The results are:firstly,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 that after the revision the questionnaire consists of internal stimulus dimension and external stimulus dimension,including monotony,loneliness,helplessness,disharmony,creativity, flexibi lity,self-control seven factors;Secondly,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high order two factor model is acceptable and fitting better;Thirdly,alpha coefficient of total questionnaire and two dimensions is 0.87,0.839,0.777.As a result,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questionnaire is higher.It can be an effective tool for measuring the boredom pron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boredom proneness;questionnaire revision;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ollege students
G641;G448
A
1673-8012(2017)02-0075-07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7.02.010
2016-05-09
辽宁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项目“大学生无聊倾向性的成因分析与干预机制”(ZS2014025)
赵旭艳(1980—)女,内蒙古赤峰人,营口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世泽(1963—)男,辽宁营口人,营口理工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赵旭艳,张世泽.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修编[J].重庆高教研究,2017,5(2):75-81.
format: ZHAO Xuyan,ZHANG Shize.The rev ision of boredom proneness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students[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7,5(2):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