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

2017-04-19 11:25:48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效果

杨 洁

(台湾政治大学 教育学院,台北 11605)

大学生教育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

杨 洁

(台湾政治大学 教育学院,台北 11605)

为了了解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对过去10年国内大学生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元分析。研究显示,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主观幸福感的效果量呈现中度正相关;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效果量最大,时间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效果量最小。对两者关系的调节变项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发表年代和文献来源在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上没有显著差异,区域分布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具有调节效应。针对研究结果,建议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营造良好氛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提供外部环境支持。

主观幸福感;时间管理倾向;元分析;大学生教育

一、研究背景

二战以前,心理学有3个使命:治疗心理疾病、让所有人的生活更有意义、鉴别和培养天才[1]。长期以来,心理学在理解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却忽视了其他两个方面。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如何使人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并不等同于对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研究,因此有关积极心理,如乐观、快乐、满足、幸福等的研究日益增多,形成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研究雏形[2]。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受到格外的关注,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人对其整体生活和情感的认知与评价。目前大多数研究将主观幸福感分为情感和认知两个维度,情感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认知则以生活满意度为评价依据[3]。自Diener于1984年提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以来,学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证的不断深化过程。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展出多种测量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和工具。如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4]、牛津幸福感量表(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OHI)[5]、整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

ing Schedule,GWBS)[6]等。

时间是一种重要资源,每个人的时间资源是平等的,但是对待时间的态度、看待时间的价值和管理时间的方式,不同的人却有很大不同。人一生的生命和时间均有限,对时间失去掌控,很容易影响到人的主观感受。因此,管理时间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有研究指出,时间管理技能的提高会对个体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7]。

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测量,Britton与Glynn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人的时间管理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进行模拟,根据其理论模型,编制了时间管理量表(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TMQ)[8];Macan、Shahani、Dipboye与Phillips在对大学生学业表现、压力和时间管理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时,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TMB)[9]。黄希庭与张志杰在国外时间管理问卷和时间结构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社会文化情况,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10]。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由3个维度构成,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成人时间管理倾向量表[11]和企业中层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量表[12]。

过去十余年间,国内积累了大量基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量化研究的文献,通过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3个维度的测量,探索国内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倾向。同时,标准化量表测量主观幸福感的使用,使得对两者关系进行元分析成为可能。研究发现,基本上时间管理倾向越好的人,主观幸福感越强。但是,对于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哪些维度相关,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有研究认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显著正相关,但是与时间价值感的关系不显著[13-14];还有研究显示,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和时间价值感均呈正相关[15-18]。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如何,需要通过元分析进行整合。另外,研究样本、地域差异、取样时间等特征很可能影响结果。

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方法学角度,将元分析(Meta-analysis)引入教育心理领域,探究过往关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两类问题:第一,近10年来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征,厘清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第二,将研究对象、区域分布、发表时间和文献来源作为调节变项,试图找出影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选

以华艺在线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RIC、ScienceDirect OnLine(SDOL)等数据库为搜寻范围,以同时包含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文献作为分析对象,以“主观幸福感”并“时间管理”、“Subjective Well-being”并“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作为篇名、关键词或摘要进行搜索,得到34个结果。针对与本研究的相关性,设定进入元分析的筛选标准。选取标准为:(1)研究对象限定为大学生群体,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2)清楚交代研究对象的样本数;(3)采用量化研究方法;(4)研究变项的相关系数或平均数与标准偏差,或各种可转换为相关系数r的统计量;(5)统计过程无明显错误,结果的解释、研究结论之间无矛盾存在。根据上述标准,首先剔除掉搜寻结果中非实证类和重复的论文,非实证类论文1篇,重复发表①对于内容重复的研究,只收录最完整信息的研究。的期刊论文4篇;然后仔细检视每篇论文,删除未满足提供相关系数要求的论文3篇,未满足研究对象限定为大学生或研究生的论文9篇;最后得到符合元分析研究的论文17篇。对于元分析研究需要的论文样本数要求,有研究认为,2篇以上的研究即可进行元分析[19]。也有学者认为,最少以5篇硕士论文为下限标准[20]。若以I型误差α=0.05,Ⅱ型误差β=0.8来计算,理想数是24篇以上,但事实上很难找到这么多相似的文献[21]45。(二)变量编码

对被选入分析的文献进行编码,具体编码摘要见表1。编码结果显示,总被试为9 396名,其中,最大样本为1 650人,最小样本为78人。在17项研究中,从文献来源看,硕士论文9篇,期刊论文8篇;从区域划分②本文用于分析的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 个省(市),其他则统一为内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来看,沿海地区的研究6篇,内地的研究10篇,未标明地区来源的1篇;从发表时间来看,2010年之前的研究8篇,2010年之后的研究9篇;从研究对象来看,15项关于大学生的研究,涉及样本8 381人,2项关于研究生的研究,涉及样本1 015人。

表1 17篇纳入元分析的关于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的基本情况摘要表

(三)研究假设

本研究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

假设2:大学生时间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

假设3:大学生时间监控观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

假设4:大学生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

假设5:研究对象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调节效应;

假设6:地域分布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调节效应;

假设7:发表时间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调节效应;

假设8:文献来源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调节效应。

(四)效果量计算

本研究运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2.0(简称CMA2.0)为分析软件,利用元分析方法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对登录过程、运用的统计方法叙述如下:

1.登录各研究的r值

为了确保数据输入的正确性,本研究将适合元分析的17篇研究进行编码,包括:研究者、出版年代、研究对象、样本来源、抽样样本数、各变量间相关系数。

在本研究的编码过程中,由研究者先进行编码,然后另请一位从事Meta分析的研究者进行检查确认,两位研究者的编码对同一份研究的一致性达到95%以上。对于编码中有异议之处,以相互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对于无法达成共识的部分,则请求第三方来仲裁,以确定信度。

2.计算个别效果量

在相关性研究设计中,选择将r作为计算效果量,其原始r转换成个别效果量的公式如下[22]:第i篇论文的效果量:Zi=

经过对照Pearson’r值与Fisher’s Zr的对应表,将每一篇的r值转换为Zr,这样多个r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检定才会准确。

3.计算加权平均r值的平均效果量

转换为Zr

4.异质性Q检定

得到全体效果值Zp时,对全部研究进行检视,以了解各篇的研究是否在研究同一个母群体。在CMA2.0软件中,有两种检定统计量:一是Q检定;一是量化不一致性。当Q呈现显著差异(p<0.05)时,表示样本间有异质性;而I2值在0~100%之间,当I2>75%则为高异质性,采用随机效果模式(Random Effect Model)进行统计分析;反之,若Q呈现不显著差异(p>0.05)时,则表示样本间有同质性,则采用固定效果模式(Fixed Effect Model)进行检定[23]。

5.漏斗散布图与Nf.s值计算出版偏差

出版偏差(Publish bias)是指针对已经出版的文章做元分析,而忽略了未出版的研究。本研究使用失安全系数(fail-safe Number,Nf.s)来进行出版偏差分析,其公式为Nf.s=19S-N(其中S为达0.05显著水平的篇数,N为未达显著水平的篇数)。若失安全系数大于容忍值(Tolerance level)=(5K+10)(K为纳入研究的篇数),表示出版偏差对元分析的结果影响不大。

6.调节效果分析

本研究的调节变项有研究对象、地域分布、发表时间和文献来源。在类别变项上,采用固定效果确定其组内是否有异质性;若组内有异质性,则采混合效果模型,检定其组间效果显著与否,以了解其调节效果[21]150;若为连续变项,则采用元回归分析;若固定效果中残差显著,则采用随机效果,并检定其回归系数显著与否,以了解回归模式是否有统计上的意义[24]。

三、研究结果

(一)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效果量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筛选有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总分的相关性论文,共有文献14篇①符合元分析条件的17篇文献中,并非所有的论文都提供了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例如,在17篇论文中,聂健(2015)、魏俊彪(2008)、王瑶(2012)3篇只提供了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未提供3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因此,在下文涉及3个维度的分析时,只有14篇论文。在17篇论文中,徐慧(2010)、王永杰(2012)、常友善(2013)3篇论文只提供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没有提供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因此,涉及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分析时,也只有14篇论文。,借助CMA2.0软件进行计算,其结果见表2。为了了解研究内部是否同质,进行异质性检定,结果Q值为142.80,达显著水平,因此采用随机效果模型估计平均效果量。其随机效果量为0.40,置信区间0.33~0.46,达显著水平,表示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确实正向相关。为了准确了解出版偏差,用Nf.s值来进一步检定。经计算,失安全系数为4 186,大于容忍值(Tolerance level)80,不容易出现出版偏差问题。

表2时间管理倾向、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的元分析

进一步探索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在以往的研究中,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是否都与主观幸福感有相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将3个维度分别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元分析,结果见表2。

在时间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共有14篇文献符合分析条件。通过异质性检定,发现Q值为74.99,I2为82.66,显示时间价值感各篇论文有异质性;随机效果量为0.21,达显著,显示时间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低度正向相关;失安全系数为1 091,大于容忍值80,不容易出现出版偏差问题。

在时间监控观与主观幸福感上,共有14篇文献符合分析条件。通过异质性检定,Q值为115.68, I2为88.76,显示时间监控观各论文有异质性;随机效果量为0.33,达显著,显示时间监控观与主观幸福感为中度相关;失安全系数为2 882,大于容忍值80,不容易出现出版偏差问题。这说明学生时间监控观愈好,主观幸福感就愈高。

在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共有14篇文献符合分析条件。通过异质性检定,Q值为96.47,I2为86.52,达显著,显示时间效能感各篇论文有异质性;随机效果量为0.38,达显著,显示时间效能感愈好,主观幸福感愈强;失安全系数为3 966,大于容忍值80,不容易出现出版偏差问题。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还是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皆与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相关。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愈高,主观幸福感亦愈强。在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上,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最大,时间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最小。

(二)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调节变项探讨

本研究除了研究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对主观幸福感效果量的大小外,亦探讨存在于两者关系中的可能的调节变量,包括研究对象、地域分布、发表年代及文献来源对效果量的影响。其中,在研究对象中,大学生赋值为1,研究生赋值为2;在发表时间上,2010年之前的论文赋值为1,2010年之后的论文赋值为2;在地域分布上,沿海地区赋值为1,内陆地区赋值为2,未标明的赋值为3;在文献来源上,期刊论文赋值为1,硕士论文赋值为2。分别将4种调节变项纳入CMA2.0软件中分析,调节变项的固定效果模型、混合效果模型分别见表3和表4。

表3研究对象、地域分布、发表年代和文献来源作为调节变项的固定效果模型

表4研究对象、地域分布、发表年代和文献来源作为调节变项的混合效果模型

1.研究对象的差异

从研究对象来看,有关大学生的研究共有12篇,有关研究生的研究2篇,合计14篇。在固定效果模型上,不论是研究生还是大学生,其组内QW值为142.72,达显著,组间QB为0.08,未达显著。由于组内有差异、组间无差异,故采用混合效果模型分析。在混合效果模型中,大学生的平均效果量为0.39,置信区间为0.32~0.46,达显著;研究生的平均效果量为0.42,置信区间为0.19~0.60,达显著。这说明不论大学生还是硕士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都与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相关。在进行组间比较时,P值为0.84,大于0.05,组间并不显著,显示研究生与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上没有差异。因此,不同类型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上不存在差异。

2.地域分布的差异

由于搜集的文献无法涵盖各省份,故在地域分布上分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以了解经济发展对其效果量的影响。涉及沿海地区的研究5篇,内陆地区的研究8篇,未标明来源的1篇,合计14篇。在固定效果模型上,由于组间、组内皆有差异,故采用混合效果模型分析。在混合效果模型中,沿海地区的平均效果量为0.35,置信区间为0.26~0.43,达显著;内陆地区的平均效果量为0.41,置信区间为0.31~0.51,亦达显著。这表明不论内陆地区还是沿海地区,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皆与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相关。在进行组间比较时,P值为0.04,小于0.05,达显著,显示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在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上存在差异。这表明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是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调节变项,并且内陆地区的平均效果量大于沿海地区的平均效果量。

3.发表年代的差异

为了了解时间变化对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影响,本研究按发表年代分类,2010年之前的(包含2010年)的研究7篇,2010年之后的研究7篇。在固定效果模型上,无论2010年以前还是2010年之后,组内差异QW为124.77,达显著,显示本研究的内部为异质;QB为18.00,亦达显著,显示组间亦有差异。由于组间、组内皆有差异,故将其进行混合效果模型分析。在混合效果模型中,2010年之前的平均效果量为0.35,置信区间为0.29~0.42,达显著;2010年之后的平均效果量为0.44,置信区间为0.32~0.54,亦达显著。这表明不论何时发表的研究,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皆与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相关。然而,在进行组间比较时,P值为0.21,大于0.05,不显著,显示无论是在2010年之前的研究,还是2010年之后的研究,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上没有差异。因此,发表年代不是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调节变项。

4.文献来源的差异

纳入到本研究的论文来源有硕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两种,共有硕士学位论文9篇,期刊论文5篇。在固定效果模型上,无论硕士学位论文还是期刊论文,组内差异QW为128.80,达显著,显示内部为异质;QB为14.00,亦达显著,显示组间亦有差异。由于组间、组内皆有差异,故进行混合效果模型分析。在混合效果模型中,硕士学位论文的平均效果量为0.37,置信区间为0.29~0.44,达显著,期刊论文的平均效果量为0.46,置信区间为0.33~0.57,亦达显著。这表明无论何种类型的文献,时间管理倾向皆与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相关。然而,在进行组间比较时,P值为0.22,大于0.05,不显著,显示在硕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上没有差异。因此,文献来源不是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变项。

四、研究发现及讨论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有中度正相关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有中度相关,其效果量为0.40。这一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时间管理倾向越好的学生,其主观幸福感也越强,假设1被验证。聂健、王永杰、朱四化、常友善等人在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13,25-27]。本研究在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及严格按照元分析程序处理数据后,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对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如下解释:时间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对学业和生活有一定的规划,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恰当的安排,在这种“计划—安排—完成”中,能够体会到对时间、自己和外界的控制感及满足感,从而获得正向情绪体验和较强的主观幸福感。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同

以往的研究中,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并不都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关,尤其是在时间价值感上有分歧。但从本研究的结果看,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都有正相关,从时间管理倾向分量表得分来看,时间价值感的随机效果量为0.21,达显著,显示时间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有低度正相关,假设2被验证;时间监控观的随机效果量为0.33,达显著,显示时间监控观与主观幸福感中度相关,假设3被验证;时间效能感的随机效果量为0.38,达显著,显示时间效能感愈强,主观幸福感愈强,假设4被验证。这个研究结果与以往的有些研究不同。例如,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显著正相关,但是与时间价值感的关系并不显著[13-14,28]。从元分析结果来看,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都有正向相关,其中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最强,时间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最弱。由此可知,越能意识到时间的珍贵、珍惜时间,并对自己驾驭时间有充分自信的学生,越能体会到幸福感。

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的价值,深知时间的宝贵,才能知道珍惜时间,从而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充分合理的安排,进而体会到幸福感。大学时光中,学生可自我安排的时间比中学时代更多,如果认识不到时间的价值,容易虚度光阴,学习缺乏计划性,生活没有规律,从而在时间的流逝中一事无成。因此,利用多种手段和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利用不同的时间管理策略来监控自己的时间安排,完成学习任务,增强时间效能感,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三)研究对象、发表年代和文献来源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没有显著影响;地域分布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大学生与研究生后,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具有跨群体的不变性,即研究对象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假设5被推翻。

本研究将地域分布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区域的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不同的效力,亦说明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具有跨区域的可变性,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假设6被验证。

将发表的不同年代作为调节变项,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之前的研究和2010年之后的研究,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并无差异。这说明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具有跨时间的不变性,没有受到时间的影响,假设7被推翻。

本研究根据文献来源的不同,将其作为调节变项,对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文献来源不是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调节变项,假设8被推翻。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如下解释:第一,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跨群体的一致性。可能的原因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两个群体都是学生身份,在时间管理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确实没有差异;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有关研究生的研究偏少(2篇),影响了研究结果。第二,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跨时间的一致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所有研究都集中在近10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间跨度并不是很大。第三,样本来源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效应,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探索。第四,地域分布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说明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具有跨区域的可变性,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内陆地区两者的相关性(0.59)要大于沿海地区(0.41),这表明内陆地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更大。可能的解释是: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水平相较于沿海地区较弱,能够影响大学生的外部压力相对较少,对时间的管理更能影响到其主观幸福感;沿海地区竞争激烈,外部压力也相对较大,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也更多。

五、实务建议

(一)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观是人对待幸福的观点和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部分。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变革、文化多元和价值多样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常会在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价值取向上动摇不定,空虚迷茫。他们幸福观的正确与否,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开展关于大学生幸福观的调查和研究,从学习观、恋爱观、财富观、消费观等方面入手,了解现阶段学生对幸福的看法,从而针对问题进行引导。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指导,在大学中研究并开设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心灵的幸福课程,能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二)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同于高中教育阶段的紧迫,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自由。能否设立目标、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对大学生未来生涯发展和幸福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阶段开设时间管理类通识教育课程,或在专业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中贯穿时间管理的内容,通过时间管理策略的学习和实际练习,形成时间管理的意识,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例如,开设“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有效的学习策略”等讲习课程,通过实践,解决此类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关于时间管理的成功体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三)营造环境氛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提供支持

有研究指出,时间管理与学业成就有因果关系,会通过时间压力、学习满意、学业拖延等中介变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就[29]。时间管理不良的学生,不仅学业拖延情况严重、学习满意度低,而且会恶性循环,影响主观幸福感。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指导时,应引导大学生善于利用时间、正确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自主进行时间安排,积极营造珍惜时间和校园生活的环境氛围。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团学活动,以时间管理与规划较好的大学生作为示范,通过宝贵经验的分享,帮助大学生形成时间管理的习惯。

[1] MARTIN S.Building human strength:psychology’s forgotten mission[J].APA monitor,1998:1.

[2] MARTIN S,MIHALY C.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3]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34-43.

[4] DIENER E,EMMONS R,LARSEN R,et 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85,49(1):71-75.

[5] ARGYLE M,CROSSLAND J.The dimen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s[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87,26(2):127-137.

[6] FAZIO A F.A concurrent validational study of the NCHS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M].Hyattsville: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1977:34-38.

[7] JEX S,ELACQUA T.Time management as a moderator of relations between stressors and employee strain[J].Work& stress,1999,13(2):182-191.

[8] BRITTON B,GLYNN S.Mental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a cognitive model of time management for intel lectual producti vity[M]//GLOVER J,ROONING R,REYNOLD C.Handbook of creativity.New York:Plenum Press,1989:429-440.

[9] MACAN T,SHAHANI C,DIPBOYE R,et al.College students’time management:correlations with academic perfor

[10]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33(4):338-343.

[11]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质量关系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4):55-59.

[12]张永红,黄希庭.企业中层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6,29(2):385-388.

[13]聂健,金一波,任玉莲,等.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249-252.

[14]袁沪生.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20.

[15]王瑶.陕南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75-76.

[16]付爱兵.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8):81-84.

[17]魏俊彪,王体明,胡春博.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3):99-101.

[18]罗晴.不同年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24 mance and stres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4):760-768.

[19] ROSENTHAL R.Meta-analytic procedures for social research[M].Beverly Hills,CA:Sage,1991:75.

[20]吴政达,吴盈莹.后设分析方法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软件应用与报表解析[J].教育研究月刊,2011(206):105-111.

[21]张绍勋.Meta分析实作:使用Excel与CMA程式[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22]HEDGES L,OLKIN I.Statistical methods for metaanalysi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5:45.

[23]HIGGINS C,JUDGE T,FERRIS G.Influence tactics and work outcomes: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3,24(1):89-106.

[24]BORENSTEIN, M,:HEDGES L,HIGGINS J.Introduction to meta-analysis[M],Pondicherry:Integra Software Ser vices Pvt Ltd2009187-203.

[25]王永杰.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幸福感的调查分析——以三亚学院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247.

[26]朱四化.药学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9):155-157.

[27]常友善.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文教资料,2013(17):85-86.

[28]冯晨旭.时间管理倾向、主观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42.

[29]余民宁,陈景花.时间管理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台湾政治大学学报,1996(72):63-82.

(责任编辑 张海生)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Time Manage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YANG Jie
(School of Education,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Taipei 11605,China)

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time mana gement tenden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ast ten years.The study shows that among such three aspects of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as time value,time monitoring and time efficiency,the effect quality between time efficien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the most,while the effect quality between time valu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the least.During the analysis of regulating variables,the research objects,announcement year and literature resources have little differences to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while the area distribution has adjusted effect on this correlation.As last,it would come up with some suggestions,such as to correctly guide and establish proper view of happiness,to set up courses and cultivate the time management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to create atmosphere and establish proper sense of time.

subjective well-being;time management tendency;meta-analysis;higher education

G647;G455

A

1673-8012(2017)02-0065-10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7.02.009

2016-04-07

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粤台乡村教育研究一般项目“台湾偏乡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现状及其启示”(YTXY1505);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及培养机制研究”(ZW1106)

杨洁(1985—),女,山东淄博人,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

杨洁.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元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7,5(2):65-74.

format:YANG Jie.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time manage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7,5(2):65-74.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效果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4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0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