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区域活动回归生活
——“区域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15 12:26叶爱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水果蔬菜

叶爱英

(福州金山小金星幼儿园,福建 福州 350002)

让区域活动回归生活
——“区域活动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叶爱英

(福州金山小金星幼儿园,福建 福州 350002)

“区域活动生活化”的研究实践证明区域活动生活化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一个重要途径。区域活动生活化有利于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幼儿健康发展成长。

幼儿;区域活动;活动生活化;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对幼儿生活问题的焦虑已成为中小学家长最担忧的问题。陶行知曾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现在幼儿园阶段,大部分家长担忧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是“学习”问题。幼儿期恰恰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幼儿园应秉承“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教育理念,开展“区域活动生活化的实践”课题研究,提出“让区域活动回归生活”教学理念,以生活为基本活动,因地制宜,依托宝贵的家长资源,探索各种适应、激发孩子兴趣与能力的生活材料与环境。在实际操作与实施的过程中,明确“幼儿是学习的主题”,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人翁”地位,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下面是一个名为“系鞋带”案例:

轩轩小朋友在晨间活动拍球时,鞋带松开了,他大声喊:“老师,快来帮我系鞋带。”教师走过去蹲下来,耐心地边说边教幼儿:“先绕一个圈,再绕一个圈,两头交叉拉得紧。”鞋带系好了。在区域活动时教师继续投放系鞋带的相关材料,如:看图示的方式学习系鞋带的基本步骤和实物运动鞋等,引发幼儿极大的操作兴趣,班上的幼儿很快就学会了系鞋带这种技能。

从案例中不难发现,幼儿可以在生活中体验学习,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笔者认为在区域活动中,要珍视日常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在生活区中进行各种生活技能技巧的练习和各种实践操作活动,学习到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生活技能,从而“爱生活、会生活、乐生活”。总之,区域活动生活化有利于改变幼儿学习方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成长。

一、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求生成的活动内容

教育家杜威提出:“积累生活经验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目的”“强调经验与儿童生活相结合”“教育既影响当前的生活,又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因此在设置区域内容的时候,更多考量幼儿当前的生活经验与幼儿近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在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经验。

幼儿园每个班级需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生活区。在《指南》的健康领域中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依据《指南》的这一精神,小班可根据小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中发展小肌肉动作的舀、抓、切、按、倒、旋、夹、折、扣等幼儿的阶段发展目标,设置适宜班级幼儿特点的生活区内容。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喜欢尝试。在“亲亲宝贝”和“BEIBI屋”区域活动中,教师阶段性地在里面投放一些橡皮泥以及辅助材料,让幼儿自主创作。

中班健康领域教育可根据幼儿阶段发展目标设置生活区内容来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铲、钉、插、筛、绕、捞、刺、钳、拧、擦等。 在“美美加工坊”里,有两个幼儿用抹布擦桌子,总是擦不干净,越擦越脏,在场的幼儿见状就争论起来。有的说“多洗洗抹布”,有的说“用洗涤灵擦”,有的说“用手纸擦,手纸能吸水”。笔者就请几个意见不同的幼儿去尝试,结果幼儿发现是抹布没有拧,所以桌子越擦越脏。大班同样采用此方法来设置生活区内容来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拼、扫、磨、洗、系、穿、编、刨、搓等生活技能与技巧。

在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尝试坚持性不够,或许是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教师要有意识帮助幼儿积累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增强自信心,耐心鼓励幼儿坚持完成活动,直到成功。自从幼儿园开展了生活化区域活动,笔者发现幼儿的动手能力变强了。原来不爱动手的幼儿,现在会自己剥蛋壳、剥果皮了。

二、积累生活经验,为幼儿创造弹性的空间

“生活就是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许多环节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餐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好习惯,餐前应与幼儿进行谈话,告知幼儿营养要均衡,这样才会健康又聪明。在进餐中,纠正幼儿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等诸多不良习惯。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常会遇到一些不爱午睡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安抚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地躺在小床上不影响他人。如有发现不正确的睡姿,应帮助幼儿及时纠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姿习惯。午睡前后都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好时机,教师要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如何做好睡前准备。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引导,并与家长真诚地沟通,实现家园共育,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投放材料要回归于原生态

真正有价值的活动,是将幼儿的学习置于真实的、有意义的活动中。大自然的自然物在区域活动环境中要时时出现。沙、泥、水、贝壳、各种动植物等自然界中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幼儿区域活动的素材。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利用家长资源,收集生活中废旧物品和大自然的自然物,其中就有数不清的自然材料供教师挖掘使用。如种子。教师可以将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麦片、红豆、绿豆、黄豆等各种农作物的种子等自然材料投放到区域中,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想象,粘贴成各种形象,创作出各种多彩的种子贴画。如落叶、树枝。教师可以将幼儿采集来的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也可以用落叶进行拓印画或拼剪成各种图案;而在枯树枝上粘贴柳条、桃花等,更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如水果、蔬菜。教师将幼儿带来的各种水果、蔬菜投放到区域中,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和蔬菜,在回忆日常生活经验的同时,剥、切水果和蔬菜,并大胆地进行颜色搭配,开展制作水果蔬菜拼盘、水果蔬菜沙拉等活动,品尝水果蔬菜的美味。在益智区,幼儿可以将蔬菜水果切开,观察了解蔬菜和水果不同的横剖面。而在美术区,可以用蔬菜制作印章进行创作,也可以用橘子皮做菊花,更可以将水果和蔬菜进行组合,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等。幼儿在与自然物的亲密接触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创意和美感,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从而也培养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教师开展区域生活化的教育研究,积极探讨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幼儿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幼儿发展潜在能力,促进幼儿可持续健康成长。

[1]谭磊.让幼儿生活的乐园充满异彩[J].才智,2012(33).

[2]虞芬.回归幼儿生活的课程实践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3).

[3]靳岑.幼儿园课程对幼儿生活的背离与回归——基于生活教育哲学的审视[J].文教资料,2014(4).

G612

A

1673-9884(2017)11-0113-02

2017-09-27

叶爱英,女,福州金山小金星幼儿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水果蔬菜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奇怪的蔬菜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蔬菜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