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社学科与学生心理健教育融合的研究

2017-04-15 12:26邓肇玖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思品品德教学活动

邓肇玖

(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小学品社学科与学生心理健教育融合的研究

邓肇玖

(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小学作为学生教育中承上启下的一环,近年来越来越趋向于升学率的竞争,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渗透的桥梁,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关注儿童的品德发展,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开发小学生的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重视和普及。

小学;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皮亚杰在他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把儿童对于社会关系的认识,道德认知和判断看作是道德品质的核心,他曾说过:“儿童道德的发展不是来自生物成熟,也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知识内化,而是儿童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不断建构其所理解的经验来实现的。”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品德课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好的一个课题。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脱离的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能靠人来建树”。《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家长,社会风气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一个人所习得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健康正确的心理基础上,才可以算作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学校这才算育出了合格的学生,而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还要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重智育而忽视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思品课作为对升学率“无益”的课程,在学校中形同虚设,可有可无,或者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属,供给“主要”学科的教师去讲授更为“重要”的知识点。而社会活动又是十分耗时的课程,不仅是学校不愿意承办,甚至连许多天性爱玩的学生都觉得占用了他们学习的时间。

2.学生及家长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功利之风影响下,家长甚至学生之间的比较已经被局限于比较学习成绩或者特长,鲜少有人会就学生是否纯良忠义进行一个深层次的挖掘,即过多注重孩子学业和特长培养,对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还不够。不仅体现在家长方面,教师追求速成的教学,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却吝啬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更多的关注。在学生自身,因为过早被灌输竞争观念,他们往往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与同学成绩的较量上。

3.《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脱离

小学课程教育中,缺少学校,家庭最基本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得到发展。而寄希望于单独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方式进行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没有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感悟,只是单纯地讲授和灌输知识,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是脱离的,内容上也是混乱的,只有找到他们的共同之处,真正融合到一起,才能达到德心的有效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承担起为学生塑造健康心态的任务,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校、家长与学生自身都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其他能力教育结合起来,

当前,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多学一些东西,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让小学生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带来实质性的危害。例如,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之间的学生们,失去与对身心健康的关照,也减少了与同龄人接触、玩耍,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机会。

基于此种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就承担起为学生塑造健康心态的任务。学校,家长与学生自身都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其他能力教育结合起来。

三、改进教学模式,让品德与社会活动更加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品德和社会活动课程之所以变为附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者没有明确自己的任务,照本宣科,陈词滥调,自己都不甚在意,学生自然不会认真听课。

事实上,思品课顾名思义便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进行教育、纠正、提高,是比知识方面的教育更为重要的一门课,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1.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教育作为一个人的塑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担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功能,还有塑造一个人心性品行的责任。思品课可以通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言行是正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表现推断他的心理状况,有必要时可以谈心。

而在社会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容易暴露出来,在这一类教育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传输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想要在现有的生活模式中嵌入关于心理健康的教育会让许多人无所适从。但是,如果可以将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思品课和社会活动结合,让心理健康的教育渗透其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改良促进的作用。

2.转移过度学习重心,降低不良竞争心态

当一个人被迫将几乎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情上面,他在潜意识中就会觉得这是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同样的,在小学生的认知还未完全成熟却又处于最佳学习阶段的时机,他们往往会误以为成绩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们很难将同学视作同伴,相反,他们会认为同学都是“竞争对手”,并且对他们抱有“敌意”。这种不健康的竞争心态可以通过思品教育与社会教学活动得到改善。思品教师有义务向学生阐明成绩的重要性并没有超过享受童年以及与同伴游戏的时间,同学也并不是他们的“对手”,相反的,还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

在社会教学活动中,学生一般会被划分为小组形式。这样,他们就会在无形中形成一个集体,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追求的是同样的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建立起合作关系,在合作中,他们会“化干戈为玉帛”。调查研究显示,人际关系好的人心理会更加阳光、积极。社会教学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也会让他们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3.在外界环境的纷扰中塑造学生正确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程度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可谓是最为活跃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天生的“哈姆雷特”,小学生不会凭空去思考从未听闻的话题,思考的多半是从外界环境中得到的信息。而今,网络媒体中的负面因素甚嚣尘上,很多网络暴力的实施者也不乏小学生本身,让人胆战心惊,这样的暴力因素如果没有得到适时的矫正,很容易在小学生的观念中形成长期稳固的观念,再难去除。

4.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掘对于人性中真善美的感悟

狄德罗曾经说过:“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为指导。而“真善美”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和要求的。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若在这一阶段,坚持以“真善美”为主线,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弃恶扬善”,就能达到“真美善美”的目的。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心境

社会实践活动与公益经常是密不可分的,学校可采取同样的方法,将社会实践活动定为公益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感受帮助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现今独生子女中自私、自利、对人冷漠的现象大有存在,虽然其中不乏有热于助人的学生的存在,大多数却在家长的教育下远离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将自己伪装地不近人情世故而无懈可击。作为新兴一代,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未来走向,我们不愿意看到社会在他们的建设下逐步变成钢筋水泥的冷漠都市,只有努力让他们日益冰封的心回温。小学生是单纯的,他们会因为别人的夸赞而致力于做某件事情,如果他们从社会活动中体会到了帮助他人可以获得别人的赞誉,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为他人做贡献的事情中去。

乐于奉献的人往往有着一颗赤诚的心,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心理必然也会是充实而健康的。思品课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笔者的学生中有一名小A的同学,他厌恶学习,与同学交恶,扰乱课堂秩序,甚至经常在同学们都在学习时放声大笑,以此来引起他人的重视。这是一种典型的病态渴望关注的心理,多半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关注。果然,通过教师的了解,小A的父母常年两地分居,由妈妈负责照顾他。但是,忙于工作的妈妈不能对他倾注足够的注意力,导致孩子的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趋向病态寻求关注的方面。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关注的缺席也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畸形。后来,得知情况的教师自发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让小A明白只有尊重别人,与他人友好相处才会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观念。不仅如此,学校开展了多项社会教育活动,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小A逐渐变得开朗,越来越能与同龄相处了。

综上所述,将《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不仅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心理健康教育与思品教育结合得更加紧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J].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3]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江红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1).

[6]徐小敏.福建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探索[N].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G623.1

A

1673-9884(2017)11-0080-03

2017-08-21

邓肇玖,男,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思品品德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