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实践反思
——以“西亚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为例

2017-04-15 07:19肖婕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法课堂

肖婕

(厦门集美中学,福建 厦门 361021)

初中地理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实践反思
——以“西亚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为例

肖婕

(厦门集美中学,福建 厦门 361021)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越来越多地去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众多的教学法中,问题解决教学法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文章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西亚》一课中“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内容为例,从教学实践中,探究问题解决教学法运用于初中地理课堂的可行性,并对教学过程做出评价,提出使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规避的误区。

初中地理;问题解决教学法;教学反思

目前,“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等观念已经逐渐被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是教们仍然经常见到充满着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地理课堂[1]。对学生而言,学好地理的“秘诀”似乎就是一个字——“背”,对于知识点相对较少的初中课堂更是如此。这种课堂既无法向学生展现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又给高中地理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开动脑筋、转“背”为“思”是现阶段很多初中地理老师需要研究的问题。随着“地理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落实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此背景下,问题解决教学法就突显出其启发学生地理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优势。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定义

问题解决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提出或引导学生发现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问题或任务,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以便学生深层理解并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习得地理能力,实现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的一般需要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些步骤。问题解决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2]。问题解决教学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做出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

二、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以问题解决教学法为主题的课堂模式呢?下面笔者就以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学期第七章第三节《西亚》中的“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这部分教学内容为例,一起来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该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西亚地区在干旱的环境中,农业应该如何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重心在于学生依据西亚自然环境的特点,推理西亚的主要农业部门与农业区的分布,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学会综合分析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发现问题,明确思考目标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法的首要步骤和关键前提。发现问题是整个解决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就是期望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主动的状态,提出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初中生一方面对新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有一定的探索欲望,一方面却不具备提出问题相关的知识,较难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设计自己的提问,训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在问题解决教学法中,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示范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好的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与生活练习紧密的情境,创设生活化的问题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还可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也可以从时事问题中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矛盾式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西亚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中,笔者通过两幅图片(西亚的气候类型图和以色列的种植业景观图)制造矛盾——热带沙漠气候下怎么会呈现出这样的景观?通过制造矛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干旱的环境中,农业应该如何发展?”

2.理解问题,探索解决途径

理解问题,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仔细寻找问题中蕴含的每一个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地理信息;接着学生需要明确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最后学生需要联系各项地理信息,分析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要求和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必要信息。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或者生活经验,运用推理、观察等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答案。

在上述案例中,问题的提出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西亚的气候特征及主要景观的知识基础上,也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区域的方法的能力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参考书本、地图册或者课前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相互讨论。最后由各组小组长总结小组成员的发言,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自然要素串联起来,促使其综合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理清农业与气候的关系,同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如何解决缺水的问题?”这一问题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笔者在课堂上尽量鼓励学生多说、多想,这样也有助于总结各方观点。在实际课堂中,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有:①在地中海气候区发展农业;②将农业布局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③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④人工降雨,增加西亚地区的降水量;⑤将农业布局在河流沿岸。

3.解决问题,验证合理假设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完善、生活经验也有所欠缺,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可能错漏百出,甚至违背地理规律。这时候如果教师即可驳斥,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得问题解决的过程结束。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梳理其所提出假设,指导学生依次讨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批判地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假设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探索其他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一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多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了许多假设。笔者根据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梳理思路,把解决方法分为两类——第一种,改变农业布局,如①②⑤。第二种,改造自然条件,如③④。接着逐条验证假设,笔者在课堂上提出了以下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改变农业布局):①地中海气候具有什么特点,适宜种植什么作物?②为什么你认为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我们如何利用它?⑤河流沿岸有适宜灌溉的水源吗?除此之外,沙漠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可能有相对较为丰富的灌溉水源?第二种(改造自然条件):③能不能举出成功的例子?④人工降雨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成功?西亚的气候具不具备可以人工降雨的条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思考问题,再回到小组讨论的形式,依次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排除错误答案。在实际课堂中,最后学生获得的结论是:两种思路都可行,但是我们在方法上需要摒弃一些不适当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改变农业布局,将农业布局在地中海气候区,或者水源较为充足的河流沿岸或沙漠绿洲中。另一方面可以改变自然条件,提高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4.总结问题,反思学习过程

对于问题解决的结果加以评价与反思是另一次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验证假设的环节可以得出相对较为科学的答案。但是问题解决法要注意带领学生最终回到现实的问题中来。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提供或者鼓励学生分享的形式,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评价讨论所得的结论,从中印证解决问题的结果并获得问题解决的愉悦感。当然,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反思自己和小组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得到什么收获,或者从其他小组表现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在实际课堂中,笔者通过书中列举的实际案例(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枣椰树的分布区域等)来证明假设是否正确。在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最后环节,从理论推理回归实际,使学生获得了较大的学习成就感。

三、反思与评价

在初中地理中,诸如地球经纬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来进行。案例中,“干旱环境下如何发展农业”这一问题是《西亚》一节的重难点所在。要理解这一问题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果采取讲授法,学生不免失去对地理课堂的兴趣,失去探索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法比较适合这部分教学内容,也助于该节课的难点突破。

问题解决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才是学生具备主动学习意志的体现,也是学生地理思维的体现,更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鉴于初中生的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少、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现状,在问题解决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常常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在案例中,笔者采用两幅图片来制造“认知矛盾”,以此来降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难度。也就是说,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充分地引导。这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较少。因此,要想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更多地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整个环节中去,自主地提出有价值地、有思考性的地理问题。

问题解决教学法最精彩的环节在于验证假设。在笔者的教学处理中,这一环节教师的干预相对较多。其实,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辩论,或者小组间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热烈、积极的讨论氛围,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合作把问题解决。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应适时指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角度,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发现地理规律[3]。

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时,最后的总结评价环节中还应该添加对于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总结评价。即在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技能、提出假设的思考方向等细节方面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反思总结的方式可以不限于学生个人进行,还可以留出时间让小组内部针对讨论、合作的情况进行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解决教学法耗时长,进程和效果不好把握和控制。既定的教学目标可能受学生程度、课堂纪律、教师课堂把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应当寻求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融合,以求课堂效果的最优化。但一线教师也要有大胆地迈出新教学模式的尝试,教师和学生才可能获得成长。

问题解决教学法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地理结论。问题解决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逐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采用问题教学法,带领学生感受地理的逻辑魅力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1]张达敏.论初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48).

[2]周小山,严先元.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45.

[3]程南云.问题解决教学在地理新课程中的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45).

(责任编辑:曾呈进)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法课堂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甜蜜的烘焙课堂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美在课堂花开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