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蓓,汪长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高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
刘蓓,汪长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要全面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要不断更新课程学习内容,创新课程学习手段,提升课程评价质量。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对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力保障。在“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互联网+”;教师;信息技术
“互联网+”时代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那就是职业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技术和手段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理念的现代化,即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探究式或问题导向式的教育组织形式,建立更为直观、更为快捷的课程学习资源,建立基于互联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学习体系,课程学习成效的评价机制,使课程学习不受时间、空间、角色的影响,使课程学习更加开放和自主,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1],使课程学习成为师生、生生思维交互平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的理念如何呢,我们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2015年5月11日我们对乌鲁木齐职业大学255名(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04%)教师发放了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250份。其中:男教师74人,占问卷教师总数的29.6%;女教师176人,占问卷教师总数的70.40%。有效问卷中,30岁及以下教师比例为8.00%,31~40岁教师比例为44.00%,41~50岁教师比例为38.80%,50岁以上教师比例为9.20%。教龄结构,0~5年为12.40%,6~10年为16.80%,11~20年为43.60%,21年以上为27.20%。职称结构:助教(助理实验师、助理工程师)为11.60%,讲师(实验师、工程师)为57.20%,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高级讲师)为27.20%,教授为2.00%,其他为2.00%。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是首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第二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校建有网络选修课平台、国家数字化资源学习中心和精品课程学习平台,建有印刷技术、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专业资源库,开通了6000个“云空间”的课程学习空间,课程学习资源已达20TB,多媒体教室已超过100间,有近200台电脑的网络阅览室,无线网络全覆盖,基本上可以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1.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情况的统计分析
如图1所示,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不足,22.4%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培训,教师平均信息化教学培训仅为4.432天。
图1 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2.信息化对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认可情况统计分析
如图2所示,78.4%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减轻教学负担,90.8%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87.2%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88.4%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及成效,82.8%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有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总之,教师对信息化技术对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都持积极的态度。
图2 信息化对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认可情况
3.信息化对学生学习行为状况影响程度的分析
如图3所示,79.6%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激励作用,84%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帮助作用,74.8%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师生交流,75.2%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72.4%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0.4%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仅有24.4%的教师认为信息化对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图3 信息化对学生学习行为状况影响程度
4.教师信息化观念和能力对教学效果影响情况分析
如图4所示,86.4%的教师认为教师信息化观念对信息化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86.8%的教师认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对课程教学有影响,86%的教师认为教师教学的设计能力将对信息化教学效果产生影响,86%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硬件条件会对信息化课程教学效果产生影响,88%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激励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效果,86.8%的教师认为加大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化课程教学的效果。
图4 教师信息化观念和能力对教学效果影响情况
5.学生信息化素养对信息化课程教学效果影响情况的分析
如图5所示,有17.6%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信息化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63.2%的教师认为有影响,15.2%的教师认为不确定,认为无影响的仅为0.8%;19.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习惯对信息化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63.2%的教师认为有影响。
图5 学生信息化素养对信息化课程教学效果影响情况
6.教师对常用信息化教学软件掌握情况的分析
如图6所示,教师对电子书包教学使用频率的统计可以看出:26%的教师经常使用,有27.2%的教师根本不使用;78.8%的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Word或WPS软件,掌握PDF较好的教师仅占51.2%,掌握Photoshop软件较好以上的教师为32.4%,掌握音视频软件较好的教师为31.2%,掌握动画制作软件较好的教师为31.2%,掌握QQ或微信平台软件的教师比例最高,占调查教师总数的80%,能够较好掌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30.4%,能够较好掌握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63.6%,能够经常使用PPT教学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85.6%,能够经常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49.6%。
图6 教师对常用信息化教学软件掌握情况
7.教师网络教学手段掌握情况的统计分析
如图7所示,19.6%教师能够很好地掌握网络教学平台,34.4%教师较好的掌握网络教学平台;83.6%的教师利用网络获取课程教学资源,66.8%的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式的教学改革,利用网络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42.4%,经常利用信息化手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52%,利用网络撰写教学日志的教师为45.2%,经常利用网络给学生发布课程学习信息的教师为76.4%,经常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资源的教师为74.4%,经常利用网络解答学生学习质疑的占调查教师总数的55.2%,利用网络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测试的占教师总数的43.2%,通过网络进行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的占教师总数的49.2%,基本上不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3.2%。
图7 教师网络教学手段掌握情况的统计分析
第一,学校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软件条件和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并不能保障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
第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培训,没有建立基于“教学任务设计”和“教学项目开发”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体系。[2]
第三,85%以上的教师均认可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可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四,有80%以上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可以明显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状态,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五,影响教师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信息化观念、信息化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硬件条件、激励政策和信息化培训。
第六,学生信息化的素养和学习行为是影响学生利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学习的主要因素。
第七,教师常用的信息软件使用能力也影响到信息化教学技术及手段的使用,常见软件使用能力最高的是PPT,以下依次是QQ或微信平台、Word或WPS、多媒体教学、PDF、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使用能力最差的是Photoshop、音视频和动画制作软件。
第八,教师利用网络主要目的是获取课程资源、发布课程学习信息。利用网络实施教学普遍低于60%。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在教学中从不使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这部分教师主要是45岁以上的教师。
第一,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形态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做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和手段,充分利用好网络的各类学习资源,建立适合自己课程学习对象的课程网络学习内容体系,拓宽课程学习领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课程学习绩效的评价手段,使课程教学既适应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又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3]
第二,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最完美的结合。[4]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树立变革发展的理念,不断地完善自己。
第三,在“互联网+”时代,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快速变化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建设成熟的课程学习资源可能就意味着技术和手段的落后,其使用效能的降低。因此,要不间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创新:每门课程,都应是信息资源的培育载体;每位教师,都应是信息能力的示范之人。[5]
第四,在“互联网+”时代,在高职院校应建立面向师生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提高师生的现代信息化素养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不断地创造出信息化教学的课程学习资源。
第五,在“互联网+”时代,不能单纯追求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避免单纯依靠技术,虽提高了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的速度,却减少了学生思维和感悟的时间。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和感悟。
第六,在“互联网+”时代,要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在学生成绩考核上,要改变那种以知识考核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评价模式,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认知发展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同时要建立基于教师信息化技术使用成效评价的激励机制,[6]使信息化技术真正成为促进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动力。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他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要全面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要不断更新课程学习内容、创新课程学习手段、提升课程评价质量。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对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力保障。在“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创新发展,形成自己品牌,服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参考资料:
[1]郝小伟.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正确应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61-63.
[2]郑斌.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与利用情况调查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7-30.
[3]温梅,温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126-128.
[4]熊才平,汪学均.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 2015(8):98-108.
[5]施捷.信息化“云端”风景助推职业教育教学转型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53-254.
[6]张晓斌.用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辽宁教育, 2016(2):31-32.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辉]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LIU Bei,WANG Chang-m ing
(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2,China)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management,service and so on,continually update learning content,innovate learning mean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pow erful guarantee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the study-oriented society.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to master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mprove the rol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alent training,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et plus;teachers;information technology
G715
A
1009—7600(2017)03—0086—03
2016-07-23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XJJC880001)
刘蓓(1980—),女(回族),天津人,讲师;汪长明(1963—),男,湖北麻城人,教授。